洞內的場景卻令專家大吃一驚:地上的動物骨骼與岩石合二為一,骨岩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千瘡百孔,在池水的映襯下,確實像極了一條盤在水中的巨龍。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言道:「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自古以來,關於龍的記載不在少數,可是,正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龍一直存在於神話傳說中,並無一人親眼目睹,儘管有人稱自己見過「墜龍」,但很可惜,龍的屍骨卻沒有保存下來。
不過,龍之所以會受到中國人的尊崇,其實是與華夏文明的形成有關。據《初學記》卷九引《帝王世紀》記載:「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炎帝乃是上古部落首領,在黃帝之前已歷經530餘年,而他的誕生正是其母遇見神龍所致。後來,炎帝與黃帝結成了聯盟,而作為「龍子」的炎帝,也順理成章地將龍的傳說流傳了下來。
三皇五帝時期,歷代統治者更是與龍產生了千絲萬縷是聯繫,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曾「令應龍攻蚩尤」;日常出行,他「乘龍扆雲」(《大戴禮記·五帝德》);在去世當日,《御覽》中也有言:「有龍垂胡髯而下,迎黃帝。」到了夏朝之後,帝禹更是與龍產生了直接的聯繫: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山海經·海內經》)。由此可見,龍已經不僅僅存在於傳說中了,古人早已將其與至高無上的皇權結合在一起。
1987年,專家在河南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古人用蚌殼擺出的龍,這是迄今為止見到最早的一條,也就是說,若夏朝真實存在的話,恐怕還會挖掘出更多關於龍的真相。湖南臨武縣石門村有一個「鎖龍洞」,當地村民說,那個山洞乃是真龍的埋骨之地。據悉,當年大禹治水時,北海龍王三太子曾在石門村興風作浪,為禍一方,使百姓不得安寧。於是,大禹怒而出手,不但將惡龍追至山洞,還在洞口處插了一把劍,這樣一來,它就再也不能出來為非作歹了。
千百年後,惡龍化為枯骨,但是當地村民出於畏懼,始終不敢踏入山洞一步。關於這件事,《臨武縣誌》中也有記載:「縣北二十里,潭中有龍,無人敢入。」於是,為了一探究竟,幾名地質專家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鎖龍洞,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備好照明裝備和防身武器,就算發生意外也不會有性命之虞。不過,洞內的場景卻令專家大吃一驚:地上的動物骨骼與岩石合二為一,骨岩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千瘡百孔,在池水的映襯下,確實像極了一條盤在水中的巨龍。
經測量,這些骨岩長約13米,厚約0.8米,岩石表面還有一個個圓形小凸起,就像龍的鱗片一樣,在光線的折射下會泛出耀眼的金光,會讓村民以為這是一條金龍。後來,專家又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調查,據悉,這個石洞已經至少形成了上億年之久。
大自然是神秘的,鎖龍洞的傳說由來已久,作為龍的傳人是真正值得驕傲的,不是么?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歷史戰爭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srqigK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