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觀點
閱讀導航
-
前言
-
再擠擠,再讓讓
-
大興土木,仕途標配
-
墨爾本的「大躍進」
-
超標,超支,嚴重超支
前言
這裡曾經是全球最宜居城市。
這裡也是澳洲人口增長最快、最受華人歡迎的移居之地。
但是,一座難求、無法「立足」成為了通勤人士怨聲載道的來源,更是不少對仕途寄予厚望高官勝選的一項公式。
目前,澳洲聯邦政府和維州政府都在大興土木,有人用「大躍進」來形容。
1
再擠擠,再讓讓

周二的早上,西墨爾本威廉姆斯(Williams Landing)火車站,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卡特和往常一樣,趕著去上班。等他達到月台時,已經是人頭攢動。
火車緩緩駛入,門開沒多久就上不去了,擠進去的那部分人試圖努力保持自己不要「被擠下來」,而沒有擠上車則試圖在最後一刻為自己找到「落腳地」。
在Medibank呼叫中心工作的卡特表示,這就是周一到周五上下班人士的日常。雖然極度厭惡這樣的生活,但是眼下還是不得不忍受,原因是這是目前僅有的最快捷和方便的通勤方式。
他說:「老實說,我想不到什麼詞來形容這種擁擠的情況。如果一定要說,我想說的是太糟了(awful),沒有一丁點兒空間。」
「都是趕著去上班的人,有的人害怕遲到會拚命往裡面擠。辛勤工作的一天從糟糕的坐車經歷開始,然後又不得不在一段糟糕的坐車經歷中結束。」
正常人尚且如此,更別提那些需要「特別關愛」的人群了。
Shima Asnaashari懷孕六個月了,她在市裡做著一份辦公室行政的工作。很多時候,她都必須「一站到底」,因為「一座難求」。
在最近的一次維州選舉中,Asnaashari說道:「如果誰能讓我在火車上能坐上座位,我就選他。」
其實,她道出了當地很多選民的心聲。
威廉姆斯鎮是墨爾本當地一個相對普通的小鎮,近些年來出現快速擴張,不少居民生活在這裡。這裡最開始是歐洲人在墨爾本的第一個落腳點。所以,當地歐洲人也不少,建築物業大都帶有歐式風格。
Asnaashari的老公就是一名法國人。他說,維多利亞州的公共交通系統落後于歐洲,而眼下,當地的政客正在「奮起追趕」。
「在歐洲,居民出行完全不需要自駕車,因為當地的公共交通系統非常發達,而且也很方便。」
2
大興土木,仕途標配
自2016年,墨爾本平均每天新增居民400人。
據預計,到2038年,大墨爾本的人口將增加至850萬人。到2050年,墨爾本總人口將進一步攀升至1000萬人左右,成為超級大都市。

毫無疑問,人口的增長對於公共交通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對於想要「平步青雲,實現仕途」的政治家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他們「繞不過去的坎」,也成為了他們勝選的「一道公式」。
簡單來說,如果某位政客想要參選,只要承諾大興土木,選民好感立馬上升,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手中的選票。
例如,維州州長丹尼爾·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之所以在去年年底成功連任,一場基建盛宴肯定是主要功臣。
上升至聯邦層面,觀察人士指出,「奇跡般勝選」的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實際上也是採取了同樣的策略,給無數選民畫了一張「大餅」,承諾在墨爾本投資數十億澳元用於道路升級、新建停車場等。
要知道墨爾本是工黨的大本營,原本沒幾個人會相信莫里森會在墨爾本取得成功,然而事實證明,「基建就是一張通往成功的車票」。
由此也可見墨爾本當地居民、尤其是飽受擁堵之苦的上下班人士是多麼「厭惡」了當地的交通「癱瘓」,又是多麼「渴求」改變。
現任維州安德魯斯政府的基礎設施「賬單」已增加超過了一倍。自本次連任以來,安德魯斯做出了高達470億澳元的「基建承諾」,即未來四年執政期間,每年支出超過100億,用於搞基建。
然而餅是畫了,到底誰來做這張餅呢?
政治家在台上說的「天花亂墜」,這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收回的概率幾乎為零,除非不想「升」了。
3
墨爾本的「大躍進」
根據維州財長蒂姆·帕拉斯(Tim Pallas)在上月公布的預算報告,該州已經開始的、還沒開始的資本項目高達1070億澳元。
他說:「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目前在維多利亞州的投資比聯邦政府在未來十年內給整個國家投入的還要多。」

在這份預算案中,我們看到的主要燒錢項目包括:東北連線高速公路(North East Link,158億)、平交道口清除(66億澳元,墨爾本已經拆除了29個平交道口,預計到2025年將有75個平交道口拆除)、郊區鐵路(34億)。
此外,還有安德魯斯政府簽署的價值110億澳元的墨爾本地鐵隧道項目。據保守估計,該項目估計超出預算高達20億澳元,還有西門隧道(67億澳元),也是一超標項目。
到這裡完了嗎?沒有。沒辦法,每個領導人都希望留點政績,為自己的連任鋪路。
除了安德魯斯外,莫里森承諾為130億澳元的機場鐵路連線(Airport Rail Link)提供支持。
另外還有一從吉朗開出的「高鐵項目」,耗資預計20億澳元。這兩項是莫里森在近期的聯邦大選中所做出的承諾。
不可謂不龐大,連「見慣了大場面」的維州公共交通部長哈辛塔·艾倫(Jacinta Allan)都說了,維州是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建設。
她說:「隨著我們城市的快速發展,這一『大躍進』步伐必將是新常態。」
州政府表示,上個四年,已經投資467億澳元用於改善維州的公共交通網路。但是,很多項目目前還沒有落到實處。
例如,維州政府表示,已經對火車線路進行改革,到2023年將引入65輛「高容量」列車。每輛火車可以容納1100名乘客,比目前火車容量要增加20%。
可能不少人說了,這20%是不是有點少,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啊。
維州政府還說了,我們新建的地鐵隧道(Metro Tunnel)可在每周上下班高峰時段新增運力50萬人,還可以節省每天通勤時間長達50分鐘。
如果還嫌少,新建一條東北連線高速公路,可以減少長達30分鐘的行程時間。此外,西門隧道可以把從西部巴拉瑞特和吉朗的行程時間縮短20分鐘。
然而,這份基建大單並不是沒有「反對之聲」。不少人就說了,在安德魯斯政府的領導下,各種成本浪費和超標支出已超過245億澳元。

4
超標,超支,嚴重超支
如果做預算做的保守,實際花起來,預算也就成了擺設。
去年6月,維州審計長就表示,預算110億澳元的地鐵隧道項目,早期成本已經嚴重超出預算。
地鐵隧道(Metro Tunnel)項目旨在新建並行的兩條9公里長的鐵路隧道,通過中央商務區從南肯辛頓出發到南亞拉結束,途徑5個新的地鐵站。
截至目前,關於最終的成本和完成日期仍然說不清楚。
審計長說了:「就早期工程而言,截至目前的工程項目款已經超過事先批准的4.776億預算。超標幅度為31%。早期工作階段的意外成本增加給內部預算、和更廣泛的項目應急基金帶來了一些壓力。」
業內消息人士稱,該項目的成本超標可能高達20億澳元。
該項目由Lendlease Engineering,John Holland和Bouygues Construction建造。除墨爾本項目外,Lendlease在悉尼的一項價值30億的高速公路項目,即北聯高速(NorthConnex)中也遇到了施工問題。
由於包括NorthConnex在內的項目損失,Lendlease在去年11月減記3.5億后試圖出售其工程業務,事情進一步複雜化。
關於墨爾本地鐵隧道項目,維州政府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工。而審計長說了,豎井和地質條件超出預期,整個項目的技術難度被低估了。
此外,鐵路項目乘客需求的建模分析也遭到了質疑。

上表為目前部分項目的超支情況,其中的西門隧道超標更是離譜。早在2014年承諾的支出為5億澳元,結果到了2019年已經狂飆至67億澳元。
東北連線高速公路、地鐵隧道、以及平交道口拆除無一不是如此。
另外,受政治因素、各自立場影響,不少項目目前連影都沒有。
例如,莫里森曾承諾斥資30億澳元修建「東西連線高速公路(East West Link)」,但是被維州州長安德魯斯給拒了。
同樣,安德魯斯推出了一份在2050年建成價值500億的郊區鐵路線方案。但是,伴隨聯邦工黨的敗選,這一項目遲遲未能啟動。
END
看到墨爾本目前的交通現狀,筆者想起了上海地鐵2號線。
不少生活在澳洲的華人都知道,以前在國內要去浦東國際機場乘2號線經常要在一個叫什麼「廣蘭路」的站點換乘。
不少外國友人和初次坐這條線路去機場的同胞經常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為什麼就在一個站不能直接到機場,非得下來然後走到對面再坐同一條線路。
很多人因為忘記下車而不得不「原路返回」,讓本地人罵娘的同時也給國外友人留下了「還是有點落後」的不好名聲,畢竟浦東國際機場還是國際航班多啊。
這樣的日子貌似持續了好幾年。但是好消息是這一問題最終還是解決了。
對於墨爾本久受詬病的擁堵問題,或許還是只能留給時間。
如AECOM澳大利亞業務首席執行官Todd Battley所言,「總的來說,聯邦政府和維州政府都在致力於解決墨爾本擁堵問題,積極打造宜居性的項目。」
轉自:www.afndaily.com
from 澳洲房產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DbumtD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