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星期二

專欄 | 夜話中南海:習近平同齡人奇怪他的語文水平怎麼會如此之低?

來源:RFA

專欄 | 夜話中南海:習近平同齡人奇怪他的語文水平怎麼會如此之低?把把「通商寬農」念成「通商寬衣」。

我們在本專欄上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中國內地網站上刊登的《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培養出一代勞動人民的貼心人!》一文 ,把目前在位的正國級和副國級領導人中的所有知青出身者全都統計出來,總共有二十七名。其中最年長者是出生於一九四八年的王歧山,年齡最小的是一九五七年出生的趙樂際。

署名「劉雙」者早在張抗抗女士公開發表了《醜陋的老三屆》一文之前的上個世紀末就發表過一篇同名文章。文中詳細介紹說:所謂 「老三屆」,是指1966年「文革」爆發時在校的三屆高生和三屆初中學生。其中年齡最大的是66屆的高三畢業生,俗稱「老高三」。年紀最小的是68屆初中畢業生。他們於1965年跨入中門,1966年6月停課時年僅14歲,尚未讀完初中一年級的全部課程。「文革」中,這些「老初一」們在荒廢了兩年的學業之後,也頭戴「知識青年」的桂冠被送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車。習近平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對習近平的「文化和學歷背景「稍有關心的人士都可能已經知道,與同齡的眾多」共和國紅二代「一樣,習近平的基礎學歷是從著名的高幹子弟學校」學校「開始的。2016年9月9日,習近平曾在教師節之際到他的母校北京八一中學(文革前的原名是「北京八一學校」)「光宗耀祖」,被中共官媒連篇累牘地高調宣傳了好一陣子。

一篇《夜讀:北京八一中學是怎樣一所學校》的官媒文章介紹說:北京八一中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47年的晉察冀軍區榮臻學校。此後,晉察冀軍區機關、部隊、晉察冀邊區政府、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附近軍政單位的子女陸續入學。1949年,晉察冀軍區榮臻學校開入剛剛解放的北平,更名為「華北軍區八一學校」。學校選擇在原清朝禮親王府、同仁堂樂松生花園舊址建設。新中國成立前後,各路解放大軍,南下的、西征的、開赴祖國邊疆的,以及調入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機關的大批幹部年幼的孩子,均選擇在「八一學校」讀書。

榮臻學校建校初期,主要是考慮解決晉察冀軍區機關、部隊子女,同時也包括幹部供養(隨軍)的弟妹、侄輩、孫輩的入學、入托問題。然而,進城后榮臻學校(八一學校)迅速變成全黨、全軍子弟小學是始料不及的……。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軍隊高級幹部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陳雲、鄧小平、彭真、董必武、李富春、習仲勛、張聞天、薄一波、劉瀾濤、滕代遠、吳玉章、徐特立、謝覺哉、彭德懷、賀龍、徐向前、葉劍英、粟裕、黃克誠、羅瑞卿、譚政、肖勁光、王樹聲、許光達等的子女親屬,也都在這所學校入學。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的領導幹部的子女,還有國務院各部委、北京市、地方省委的領導幹部子女全往裡擠。孩子進入「八一學校」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福利待遇」。八一學校管理嚴格,師資優秀,教學質量高,條件待遇優越,共和國的精英們紛紛將自己的後代放心地託付給這所學校。

該官方介紹強調說:在實行供給制的年代,據說唯有八一學校的學生是享受排級供給標準。

這裏所說的「排級供給標準」,指的是當時的軍隊幹部中各級軍官的糧食和服裝供給標準的初始級。按照當時的中共軍隊官銜制度,班長是所謂的「兵頭將尾」,編製上與士兵無異,排長才算「幹部」。也就是說,當年包括習近平在內的所有八一學校的「子弟」們都是吃喝穿,拉撒睡等生活和學習的全部開銷,都是和軍隊幹部一樣,「國家包干」——現在的新名詞叫」國庫供養」。

習近平把把「通商寬農」念成「通商寬衣」。(視頻截圖)
習近平把把「通商寬農」念成「通商寬衣」。(視頻截圖)

習近平還在讀小學期間的1964年,八一學校由北京軍區政治部移交北京市局,並更名為「北京市八一學校」,至於如今的名稱「北京八一中學」是「北京市八一學校」在「文革」初被解散,日後又被「復校」才取的新名字。中共官方的介紹文章還特彆強調:這裏還需要一提的是,當年的「八一學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一部分犯有嚴重錯誤甚至罪行的幹部,他們的子女同樣可以在學校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絲毫沒有受到歧視。這就是為什麼1962年習仲勛被「打倒」之後,習近平仍然被允許繼續留在該校,直到「文革」初該校被解散為止。

和大部分當年八一學校的紅二代一樣,習近平「文革」前也是住校生。習近平2016年以總書記之尊再回「母校」的官媒阿諛文章之一《「老學長」習近平重回八一學校,有哪些少年回憶?》介紹說:習近平現身校園內第一站就奔向了圖書館內的校史展。這裏珍存著大量的學校老檔案,也記載了「老校友」習近平的童年和少年歲月。在館內一幅學校上世紀50年代的平面圖上,習近平認出了當年的禮堂、餐廳,甚至是他住過的宿舍樓。習近平的初中教師陳秋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1965年秋季,習近平剛升入初中時,在班裡,習近平的年齡稍小。

正像我們上篇文章中所介紹 過的那樣,按照中國大陸人正常的入學標準應該是七歲入讀小學一年級,而1953年出生的習近平是6歲入讀小學,所以他才成為「老三屆」里的最低一屆。他中學的同班同學聶衛平等人都是1952年生人。

我們本專欄上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同為老三屆出身的著名知青作家張抗抗女士,在她公開發表的《醜陋的老三屆》一文中文章中諄諄告誡自己的同齡人們:不要再用「知識青年」這樣自欺欺人的詞語了吧。能不能平心靜氣地撫心自問:我們這一代中的大多數人,可曾真正擁有過文化和知識?

說起來,比習近平年長三歲的張抗抗女士當年是所謂的「老初三」,也就是說,她在「文革」開始時已經差不多接受完了正規的初中教育,但她還是提醒自己的同齡人們:如果我們敢於正視自己,我們應當承認,老三屆這代人中高中生的比重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大都是初中文化程度,而文革前的初中教材,過分強調意識形態的灌輸,在知識結構上具有極大有缺陷。我們知識沉澱最「厚」、烙印最深的那部分,並非人類優秀的經典文化,而是「階級鬥爭」、「知識無用」、「革命的螺絲釘」等教條主義,是紅寶書的語錄,是樣板戲的歌詞,是大串聯中抄寫的大批文章……。

兩年多前,筆者在本專欄的《習近平一生只接受過七年時間的正規教育》一文中,介紹了一位當年在北京與比近平初中高一屆的「老紅衛兵」日後的回憶:實際上,從1965年底開始,學習氛圍就有所變化。在中學生中普遍流傳的《青年報》、《中學生》等報紙刊物就緊跟不輟地轉載人民日報社論及其對《海瑞罷官》和「封資修意識形態」的批判文章。而學校里各門學科的課程則越來越「邊緣化」了,政治學習開始猛增,用上課時間全校聽廣播,聽社論,聽重要文章,還時不時地傳達文件。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黨組《關於改革高級中學招生辦法的請示報告》,「廢除現行高級中學招生考試辦法,實行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招生」,「推薦與選拔必須突出政治,貫徹黨的階級路線」。同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的通知》,說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基本上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製度的框框,不利於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針,不利於更多地吸收工農兵革命青年進入高等學校。這種考試製度,必須徹底改革。」

五天後,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這兩個決定,並發表社論《徹底搞好文化革命徹底改革教育制度》。社論說,改革招生考試製度是「徹底搞掉資產階級教育路線的一個突破口。我們將從這裏著手,對整箇舊教育制度實行徹底的革命。」號召「初小可以學些毛主席語錄,高小可以學更多的毛主席語錄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學可以學《毛澤東著作選讀》和有關文章。大學可以學《毛澤東選集》。」

變態辣椒:寬衣撒幣。
變態辣椒:寬衣撒幣。

當時按照對如上文件和社論的理解,現有的課程要改了,現行的考試不要了。事實上的停課鬧革命也就此開始了。在「黨和人民政府」的偉大號召下,學生們開始貼老師的大字報,目標是平日要求學生嚴格一點的老師。學著人民日報社論的口吻,把那些老師斥為「散布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毒素的牛鬼蛇神」, 老師只能對學生賠笑臉,說歡迎提意見。不僅師道尊嚴斯文掃地,還挨了臭罵和批判。至於到1966年8月份「紅衛兵」登上「造反有理」的舞台後,這些老師的遭遇就更慘了……。學生們每天到學校「參加文化大革命」,充其量只要帶張報紙和一本《毛選》(那時候「小紅書」《毛主席語錄》還沒有問世)。

就是在這樣既無天災、也無戰禍的年月里,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停課鬧革命」……。

因為1966年暴發「文革」,隨之有所謂「停課鬧革命」運動開始,所以當時的習近平僅僅是按部就班地讀完了初中一年級的大部分課程。時間段是1965年8月底或9月初至1966年6月。也就是說:在習近平日後成為一名」無比光榮的清華大學工農兵學員」之前,他的實際或者說真實的基礎學歷是初中肄業,再精確一點說,就是他當年實際接受的正規教育的時段不過是完整的小學六年級再加不完整的初中一年級,滿打滿算是不足七年時間。

在習近平的官頒正式簡歷中,說他是1969年1月參加工作。其實是他1969年1月開始「下鄉插隊」。而從1966年6月至1969年1月的這段時間里,整日高喊著「停課革命」,「知識越多越反動」,「寧作沒有文化的勞動者」口號的習近平是否也參与過「紅色恐怖」活動,筆者不敢妄斷,但其初中二年和初中三年的全部學習內容都是毛主席著作,也包括毛主席詩詞和毛主席語錄及人民日報社論則是肯定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習近平在諸多公開場合里埋頭念稿都會念錯,但偶爾脫稿講話時毛主席語錄或者毛主席詩詞則能朗朗上口的原因,毛主席著作和毛澤東詩詞幾乎是他習近平青少年時代的全部「文化」基礎!

我們本專欄上篇文章中介紹過的署名劉雙的《醜陋的老三屆》一文中痛陳:「整體而言,『老三屆』是一個不但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其大多數也沒有接受過完整的中等教育的一個群體。這一代人的群體素質低於他們的父輩,也不如他們的孩子們。在『文革』中,雖然有一些人也去上過三兩年『工農兵』大學,可是,那種被『四人幫『推崇的『革命化』大學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含金量』之低是眾所周知的。」

所以,把「通商寬農」念成「通商寬衣」,考慮到習近平「文革」前學習過的正規語文和歷史教材中,肯定是沒有收入出自《國語·晉語四》的「輕關易道,通商寬農」,尚能理解。

但是,從那以後的習近平在諸多國內和國際會議場合,先是把 「金科玉律」讀成「金科律玉」,「頤指氣使」讀成「頤使氣指」,再又將「精湛細膩」一詞錯讀為「精甚細膩」,更又把「提防」念成「題防」,把「「發酵」念成「發孝」,把 「老人贍養」,錯誤成「老人瞻仰」,把特殊念成「特出」,……,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文革」暴發之前已經在北京八一貴族學校里接受過小學六年和初中一年之大部分正規語文課教育的除習近平而外的「老初一」們不會犯的語文錯誤。

筆者的一位舊識是一九四九年的國民黨降將後代,當年有幸入讀八一學校。

該人士回憶說,當年八一學校的語文老師水平都很高,都是標準的普通話教學,所以我們從小就被要求糾正一些受家庭或者社會上的影響而發出的一些錯誤讀音,比如濟(讀幾)南,不能讀成「記南」,拉薩(讀卅)不能讀成「拉撒」,等等。習近平好歹曾經在八一學校正經上過七年時間的語文課,語文錯誤怎麼犯得這麼低級?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8fYYdO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