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劇院的原創作品,取材於曲波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1958年9月首演后,歷經無數次的修改和打磨,成為上海京劇院的保留劇目,1967年被定為8部革命樣板戲之一,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經典,一代人心中的永恆記憶。
經周信芳等多位京劇泰斗提議,鑒於全劇無旦角的唱段,音樂色彩不夠豐富,又添加了女扮男裝的獵戶女兒小常寶的唱腔和戲份。
小常寶的扮演者齊淑芳,1942年出生於京劇世家,大哥齊英才是上海京劇院副院長,大嫂張美娟是中國京劇第一武旦,三哥齊英奇是京劇武生。
齊淑芳是上海戲曲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上海京劇院的台柱子,集武旦、青衣、花衫於一身。她自幼得到大嫂張美娟的精心傳授,武旦功底深厚,舞台上的高難度動作、絕活兒運用自如,已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界;而且身段優美,文武俱佳,嗓音高亮而甜美,表演細膩,具有引人入勝的獨特魅力。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握著她的手連聲稱讚:「後起之秀!後生可畏!」
圖|楊子榮和小常寶
圖|小常寶控訴土匪罪狀
1967年,《智取威虎山》在北京演出引起轟動。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接見劇組成員,認為齊淑芳很有發展前途,囑咐她多努力。毛澤東當場提出,楊子榮「打虎上山」有一句唱詞是:「迎來春天換人間」,有一個字要改,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毛澤東還借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台詞,說出一句名言:「老九不能走。」意思是要把知識分子留下來。
圖|毛澤東接見《智取威虎山》劇組
1987年,齊淑芳帶代表作《火鳳凰》赴德國漢堡參加藝術節演出,引起轟動,連站票都搶購一空。該劇有高難度的踢打,還增加了芭蕾舞的托舉動作,在托舉中踢打,看得台下觀眾目瞪口呆,全體起立鼓掌。齊淑芳十幾次謝幕,贏得幾十次掌聲。
同年,她率團參加維也納國際藝術節,出訪日本,所到之處,精彩無比的演出讓觀眾讚嘆不已。日本報界稱之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1988年,齊淑芳帶《智取威虎山》劇組赴美演出。不料,劇組以齊淑芳為首的30多人,全部投奔美國,滯留不歸,在美尋求庇護。
消息一出,上海京劇院,乃至上海市文化系統,上上下下都震驚了。
齊淑芳的丈夫龔國泰更是悲憤難平。
1966年,龔國泰從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畢業,分配到上海京劇院《智取威虎山》劇組工作。
兩人開始了相識、相戀。
1974年國慶節,他們在南昌路68號的上海市委家屬樓2樓新房喜結良緣。之後,由於齊淑芳的演出任務排得很滿,一直沒要小孩。
齊淑芳此番赴美演出,由於出國人員限制,龔國泰擔負的作曲、配器、唱腔設計和樂隊指揮工作,交給了司鼓替代。
沒想到,這一個臨時決定,徹底結束了兩人14年的婚姻生活。
圖|龔國泰
後來,齊淑芳與一同赴美演出的編導丁梅魁結婚,重組家庭。丁梅魁武生出身,扮相出眾。
當時他們在在紐約註冊了迄今海外唯一的京劇團——齊淑芳京劇團。
3年之後,在美國華裔鋼琴家殷承宗的幫助下,他們取得了「綠卡」,事業慢慢有了起色。
1992年8月,京劇團應邀參加林肯中心戶外藝術節演出。
此後,劇團深入美國100多個城鎮,巡迴演出1000多場。
也有一些外國戲友產生了興趣,進團學京劇。
2001年9月,齊淑芳獲美國最高傳統藝術獎。
2001年10月,在紐約亨特大學丹尼肯劇場,齊淑芳舉辦了「美國首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2003年1月,率團70人登上百老匯,演出全本《楊門女將》。
2008年,齊淑芳等人時隔整整20后,回國【相關閱讀:還是祖國最安全,海外華人趕緊回國,謝謝了!留學生剛逃回國就後悔:我做錯了什麼?】探親。(為什麼是20年,是不是牽涉訴訟時效問題?不得而知……)
此時,電影版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演員,只有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齡一人還留在國內。
齊淑芳帶著童祥齡的孫女,合作了一段《智取威虎山》的唱段。
圖|齊淑芳和童祥齡的孫女
當問到有沒有考慮回國,葉落歸根時,齊淑芳夫婦二人稱目前沒有這個打算。
齊淑芳說:當年赴美之前,我在國內的名聲很響,條件很優渥,待遇很好,為什麼要留在美國呢?
一是美國華人40多年都沒有看到中國的戲劇,希望我們留下,傳播種子,傳播京劇藝術的精華。
二是美國當時的京劇表演,懶懶散散,不符合專業標準,不能讓人家誤會,認為你們京劇就這樣。玩是玩的,聯歡是聯歡的節目,我們要留下來,真正把原汁原味的京劇展示在美國的觀眾面前。
三是在美國打拚這麼多年,就是為了傳承和發揚京劇藝術。現在局面打開,舞台越來越大,邀請演出的單子很多,讓更多西方人了解咱們中國國粹,意義應該是很大的。從這點上來說,現在留在美國,比回來貢獻更大。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國際視角資訊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QifjYx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