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星期四

天皇一天只吃兩頓飯?吃早餐前還得做這事(組圖)

作者: 胡煒權


完成早上的「任務」之後,終於可以到「常御殿」享用,這時候的時間已經是早上的十至十一點了。(圖源:Adobe Stock)

早餐是每個人起床后吸收營養、補充元氣的重要一餐。古代的天皇一般都在早上五、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左右睡覺。以平安時代和的紀錄來看,天皇起床后,首先是洗手洗臉,接下來還需要洗澡,稱為「御湯」,另外也有稱為「風呂」的蒸氣催汗洗法,類似今日的桑拿浴。一般來說,天皇入浴是在早上八點左右,洗澡時當然有侍候天皇的女官從旁協助。不過,古代天皇(還有們)洗澡時是不會脫光衣服的,會穿著薄薄的「御湯帷子」衣裳入浴。順帶一提,這個「御湯帷子」便是現在「浴衣」的前身。

洗澡完之後,天皇還不可以用餐,因為還要整理儀容,而且依照情況需要,每隔兩三天便要做一次染齒,即「齒黑」。「齒黑」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裝扮,已不可考。但由於考古學家在公元三世紀中後期的古墳時代遺跡里,找到類似「齒黑」痕跡的人齒樣本,因此一般相信「齒黑」是古代便存在的習俗,用來保護牙齒,到後來成為了分辨貴族與平民的身分象徵。整理好身體儀容,天皇還要找專人為自己洗刷雙手,稱為「御手水」,弄得乾乾淨淨,為的是準備早上最重要的事-四方拜。四方拜的「四方」,簡單來說就是皇宮的四方,寓意國土的四周,還有朝伊勢神宮的方向進行遙拜,以示向祖宗行拜禮,這個儀式是天皇每天的「國務」,原則上風雨不改。

日本史學者胡煒權指出,早上的「任務」完成後,天皇終於可以到日常生活的空間「常御殿」享用早餐,時間已經來到早上的十至十一點。這頓早餐一般稱為「大床子御膳」。前菜一般是「餅」(一般稱為「御朝之餅」),通常有六塊,放在一個稱為「三方」木製台盤上,然後還有其他主菜,有菜有肉。中世紀以後,一般每頓主菜里都有一條長三十公分的鯛魚。

由於天皇長期奉行佛教思想,所以自十世紀以來,他與京都的貴族們主要進食的肉類是魚肉和鳥肉,而野豬、鹿等獸肉則要到時代以後才得以解禁。因此,在普遍不進食獸肉的當時,魚類和雞便成為當時天皇和貴族補充和脂肪的主要來源。另外,在一些紀錄里,也看到天皇和貴族會飲用稱為「穌」、「酪」的,同樣是天皇與貴族吸收蛋白質和脂肪的。但是,隨著肉食主義消弭,這些與牛相關的乳製品最終沒有成為御用食品。


天皇的衣食起居自然與他人不同,例如早上十一點至傍晚五點,是天皇處理政務、學習的活動時間。(圖源:Adobe Stock)

話說回來,天皇進膳的時候,一般都有多名女官來陪食和侍候,還有專人先試吃試毒,以保安全。除了魚類之外,還有數十碟小菜。天皇食用鯛魚時,當然不會自己挑魚刺,而是由侍候左右的女官處理,她們會用訓練有素的技巧在不破壞魚的形態下將刺全數拔出(陪食的女官在江戶時代統稱為「御末」)。當然,天皇是吃不完這數十碟御膳的,所以剩下來的都會留給陪食的「御末」,甚至天皇用過的餐具也會送給他們,當作賞賜。

我們現代人一般是一天三餐,但古代天皇在不同時代進食兩餐至三餐不等。晚餐在傍晚五點左右開始。換言之,早上十一點至傍晚五點,是天皇處理政務、學習的活動時間。晚餐菜色沒有指定,唯獨不可缺少日本酒。從歷史資料里可以看到,不少天皇都是愛酒之人,明治天皇便是其中一位,可以說是酒不離手。

明治維新后,伴隨著西化運動,天皇的飲食自此由「和式」轉為「西式」,直至現在。所用的餐具、餐桌也改用西式。明治天皇時的早餐一般是拿鐵配上麵包,午膳和晚餐則主行法式風格。至於酒方面,香檳和紅酒成為這位天皇不離手的新寵。不過,自小嗜酒如命的他,身體日漸受到影響,在身邊的侍醫力勸下,才減至每日一杯左右。不過當國務繁重,他多喝幾杯來減壓也時有所見。

說了這麼多,究竟天皇一頓御膳平均要多少錢呢?很遺憾的是,這方面沒有系統性的記載。但以江戶時代的天皇膳食費為例,食材大多由朝廷自己負責分配,但是唯獨天皇食用的白米,是由幕府專責提供,而且都是最上等可口的白米,每年約供給近四千公斤。

供應天皇的食物一般是從王家莊園上貢的食材。這些莊園大多位於京畿附近,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兵庫縣和京都府一帶。上述的前菜「御餅」到了戰國時代以後,便由京都北山的和菓子商人川端道喜提供,也就是所謂的御用商人。

這些負責提供天皇食材的京都御用商人到明治維新時,大約有二十九或三十家。明治維新后,由於天皇遷居東京,這些商人大部分都失去「御用商人」的資格。現時在京都,如果有老店自稱「宮內廳御用達」、「皇室御用達」,有些確實曾經有過關係,但這些「文宣」嚴格上都只是自稱,已經與現在的宮內廳和天皇毫無關係了。

(本文節錄自:胡煒權《解開天皇秘密的70個問題第一部+第二部套書》,時報出版,2019

來源:時報出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bit.ly/2vzDX9G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