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

中共央行連續三天放水4000億元 凸顯金融市場風險

三天連續4000億元。

“包商事件”后,連續三天開展公開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總計400億元的流動。中共央行連續兩日連發四文向市場喊話,試圖安撫悲觀的市場情緒,顯示事件背後隱藏的。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央行大放水短期有利於緩解流動性的局部壓力,不過長期看,市場對中小的信任難以完全恢復,資金投放難以完全對沖事件的負面影響。

中共央行放水4000億元對沖“包商事件”衝擊

5月29日,中共央行開展了2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凈投放25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已經連續3日實施逆回購,總計凈投放4000億元。

路透報道認為,中共央行連續向市場投放流動,目的是防止中國包商銀行因嚴重信用風險被接管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的衝擊。路透預計,全周凈投放規模料將創出今年1月12~18日當周以來的最高。

包商銀行5月24日被接管后,由中國建設銀行托管,是繼1988年海南發展銀行后的首例;中共央行兩日連發四篇文,對市場信心喊話,北京等地銀監局先後通知要求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凸顯包商銀行背後的金融風險。

市場人士認為,央行連續操作意在對沖“包商銀行事件”給中小機構造成的壓力,穩定市場情緒不至於過度悲觀;不過長期來看,事件導致的市場信任衝擊短期內難以恢復,中小銀行未來的流動性形勢仍面臨考驗。監管層仍需疏通流動性傳導渠道,避免負面因素發酵。

富國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馬全勝表示,由於最近兩天受“包商銀行事件”衝擊,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跳漲,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對沖這個因素,因此這應該不是簡單的放水。

三湘銀行資深研究員譚松珩表示,央行連續幾天的公開市場操作,是為了對沖包商銀行(事件)的不利影響。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周末包商銀行被接管暴露出部分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嚴重,應更加關注債務違約風險,短期內市場對存單市場存在一定擔憂。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央行此舉主要還是穩定市場的情緒,因為“包商事件”對市場還是有一個心靈上的打擊;但是對債券市場來說的話,短期內只能是一個緩解。

他說,“中期的話,或者說在未來的幾個月的話,債券市場可能還是會有一定的拋售壓力。”

彭博報道,中共央行周三在公開市場凈投放2500億元,創逾四個月新高,助力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回暖,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本周首次下跌,其中隔夜跌逾30個基點。一位股份制銀行資金交易員表示,今日市場上融出資金較多,流動性整體呈現寬鬆局面,隔夜和7天期回購資金都比較充裕。

一位股份制銀行的債券交易員表示,央行大額凈投放緩解市場緊張情緒,加上5月28日媒體報道包商回購正常兌付,債市情緒得到提振;10年期國債期貨走高逾0.3%,現券亦漲。

不過,包商銀行同業債權人據悉將面臨潛在損失,50億以上負債兌付至少70%,且部分金融機構據稱收緊同業存單作為回購質押券的要求。

銀行間同業信用受到挫傷

彭博經濟學家曲天石表示,“包商銀行被接管一事值得投資人重視,這意味對銀行來說,其背後暗含的支持不再確定無疑。”

華北地區某農商行交易員表示,“上周末銀行業出現一個較大的風險性事件,對市場心理尤其是同業心理造成一定影響,部分銀行對某些風險較高機構的交易變得謹慎,資金市場利率走高,周二的資金面尤其緊張,很多機構人員都在問借錢。”

三湘銀行資深研究員譚松珩表示,“包商銀行事件”導致大家認為銀行間回購是點對點,缺乏中央清算所的擔保,風險很大,所以前天昨天銀行間難借錢,其本質就是銀行間的同業之間信用被挫傷,大家只敢去交易所這種有中央清算所擔保的地方去放錢。

專家:不是錢的問題是信心的問題

路透報道認為,中共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投放大量資金,短期內對緩解市場流動性的局部壓力可能有效;不過長期來看,市場對中小銀行的信任難以完全恢復,避免負面因素波及正常的銀行機構仍是監管層面臨的考驗。

國內某不願具名的券商研究主管表示,公開市場操作很難完全對沖事件帶來的影響,因為這個實際上不是流動性錢少的問題,是信心的問題,因為大家都覺得很多中小行的負債會有問題,所以會對它有一個很高的風險溢價。

譚松珩則稱,短期內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幫助市場度過危機,畢竟現在的恐慌來源於不知道自己要虧多少,所以就亂砸。

他說,“不過長期來說,對中小銀行的不信任不會消退,大家之後會定價更加明確,二級債很難發,存單也難賣。”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bit.ly/2JOh3Vk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