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買房夢離澳人越來越遠!今年房價漲幅恐超工資十倍

來源:貓本吃貨

今年的房價上漲速度可能比工資上漲速度快10倍以上,一位頂尖經濟學家警告說,就業市場的改善對試圖儲蓄買房首付的中等收入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

專家們警告說,政府對購房者的補助和對投資者的稅收優惠只會使一些人更難買到房子。

立法者改善住房成本的嘗試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數百萬擁有住房的家庭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資產價值下降,在這股根深蒂固的選舉勢力面前,每年大約10萬名首置業者根本敵不過。

澳洲就業市場自大範圍的經濟衰退以來有所改善,根據澳洲統計局(ABS)上周公布的數據,4月份的失業率下降了0.2%至5.5%。

3月份的工資增長了0.6%,年增長率為1.5%。

但是,僅在同一時期,房價的增長速度就超過工資8倍,AMP Capital的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Shane Oliver)說,這並不能幫助有抱負的人進入房市。

「這幾乎沒有任何區別。根據CoreLogic的數據,今年的房價已經上漲了8%。僅僅在5月份就會有2%的增長,」奧利弗博士說,「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將看到今年一些城市的房價增幅達到15%或20%。」

到年底,預測的房價增長可能會超過工資增長的10倍以上,使中低收入者的情況更糟。

「如果你從事酒店、餐飲和住宿業,房價可能已經上漲,但你還是在領最低工資,大多數人無法買房。」奧利弗博士說,「住房承受力越來越差。」

家庭平均收入和房價增長之間的這種差距多年來一直在擴大。

澳儲行(RBA)發現,1990年,澳洲的平均住房成本約為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現在,RBA發現,澳洲各地的住房成本是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在悉尼和墨爾本等州府城市還要高得多。

在Demographia最新公布的全球住房承受力最差城市名單中,悉尼令人遺憾地排在第三位。

塔州獨立經濟學家艾斯雷克(Saul Eslak)說,從194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政府的政策一般側重於增加住房供應,避免人為誇大住房需求。但自從1964年推出第一個首置業補助計劃開始,尤其是從70年代末起,政府政策從增加供應轉向限制供應。

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從那時起,推動住房需求的激勵措施只增不減,歸功於為房主提供的各種補助和有利的稅收設置,如負扣稅和資本利得稅優惠,鼓勵普通夫婦投資房產。

CoreLogic研究總監勞力斯(Tim Lawless)說,據CoreLogic估計,截至今年4月底,全澳住宅的總價值達到8.1萬億澳元,53%的家庭財富來自房產。

他說:「可以理解,政策制定者肯定不願意實施可能使房價面臨下行壓力的政策。房價下跌可能會導致家庭支出減少,從而拖累經濟增長。」

艾斯雷克指出,假如真的有政客試圖改善住房承受力,就會發現自己根本拉不到選票。因為全澳有1100萬人至少擁有一套房產,更別提還有200萬甚至更多人擁有至少兩套房,這比任何一個年份有希望買房的首置業者(大約10萬)多得多。

因此改善住房承受力的措施幾乎得不到政治支持,因為三分之二的澳洲人居住在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里,或者正在償還房貸。

「越多人入市,對改善住房承受力和降低房價的政治支持就越少。人們一入市就會改變態度:他們加入了房主的行列,不希望房價下跌。」

*以上內容轉載自貓本吃貨,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from 澳洲房產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flikBy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