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

所有關於三峽大壩的爭議 看這一篇就夠了(圖)

流域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域,養育4億多人。破壞了整個長江的生態、航運系統,並且萬一潰壩,對長江中下游將是滅頂之災。1975年駐馬店板橋潰壩事件,河南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約3萬人被直接奪去生命。那場災難,水量僅6億多立方米。再次提醒您,庫容量達393億立方米!

一些文章獨獨的一篇看,看不出多少問題,但如果組合起來,像看電視連續劇一樣,就可能被發現嚴重問題。三峽報道一事,以前就有人揭露過了,如今再因媒體對周建軍教授採訪,再提醒公眾注意。

官方新聞:

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2003年6月1日

《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2007年5月8日

《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08年10月21日

《三峽蓄洪能力有限》——2010年7月20日

《三峽大考二十年一遇洪水驚動長江全流域》——2010年7月22日

《清華教授駁「三峽包管一切」:防洪能力沒那麼強》——2016年6月14日

作為普通民眾人,我們不是水利專家、地質專家、氣象專家,但我們知道聯繫現實現象聽專家與磚家如何做出解釋。比如長江崩岸是怎麼回事?洞庭湖乾涸是怎麼回事?長江水變清是怎麼回事?等等。我們現在也終於知道,三峽除了發電,對防洪的幫助極其有限,同時也知道三峽電也根本不能讓我們的電價便宜哪怕一分錢。反正過去宣傳三峽的種種好處,除了真能發電之外,其他的不是壞處就一定是隱憂。

三峽大壩與長江之間,原來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峽大壩攔腰斬斷長江,大壩以上重慶、四川河道,也包括嘉陵江等支流,水位被抬高,流速變緩,泥沙易沉澱了,長江水就變清了。長江與黃河不同,上游主要是山區,泥沙本就偏少。但泥沙雖少,鵝卵石卻很多。大量鵝卵石被洪水帶入庫區,漸漸在此沉澱。而大壩以下長江中下游河道經過的主要是濕地、丘陵、平原地區,江堤一直比較脆弱。長江含沙量在傳統上形成平衡狀態。

現在不同了,人為地改變了。變清了的滾滾長江水便開始沖刷河道,帶走江中的泥沙。於是,從這開始,長江河道僅十來年時間就迅速下切,並讓江岸變得陡峻。河道下切就是長江江底變深了,一些地方已經沖刷下切20多米深。長江河床下切之後,水位高程就下降。這樣,洪湖、洞庭湖、鄱陽湖等一系列與長江相連的湖泊,水位也只好急劇下降,並與長江水交互循環隔斷了。幾千年碧波蕩漾的這些大湖,便出現枯水季見底乾涸的現象。人們驚訝湖底變牧場。江堤變陡,江岸失去必要的護坡,穩定性大大降低,就容易發生崩岸現象了。若超級大洪水來臨,長江也就必然更容易決堤了。到了長江出海口,由於長江入海的泥沙急劇減少,上海、南通等地海岸線也同樣受到威脅。因為大海一直要與陸地進行拉鋸戰。長江出海泥沙量大,就能填充海塗,甚至能產生新陸地,如沙丘、沙洲之類的;反之泥沙量少了,海水侵蝕陸地,就迫使海岸線後撤,那一些已經形成的陸地就可能逐步沉入大海。如今海平面正在上升,大海侵蝕越來越強,上海外港正受到威脅。

庫區鵝卵石堆積,那不會像泥沙淤積一樣好處理。事實上,很難,非常難,相當難。那庫區河床只能越堆越高,直到庫區蓄水功能喪失為止。對此,當年黃萬里教授含淚勸告,但沒人聽他的。庫區抬高上游水位,減緩流速,直接使三峽大壩以上地區防洪能力降低。不要說百年一遇的洪水,就是十年八年洪水,重慶、四川等地也受不了。三峽大壩以下地區,現在經過周建軍教授專家的分析,僅對湖北荊江段稍微有點幫助,通過三峽水庫的調節,能夠減少中小型洪水對荊江段江堤的衝擊,但如果遇到1998年那樣的特大洪水,那依然無能為力。至於安徽、江西、江蘇等河段防洪,三峽水庫調節就根本指望不上了。也就是說,原來所說的三峽水庫的超強防洪能力,全是吹的,騙人的。

三峽水庫防洪調節,還有個對氣象的準確判斷難題。實際上也根本做不到準確判斷。你以為就要來洪水了,打開閘門放水,但接下來老天反而不想下雨了,那樣,水庫的水放跑了,對發電都帶來影響;你以為洪水不會來了,水庫儲存大量的水,不曾想突然大雨傾盆,連續好多天,這時江河洪水滔滔,一齊湧入庫區,水庫為了保自身安全只有緊急大排泄,若正好中下游也是大暴雨天氣,那就形成疊加效應,反而大大抬高中下游的水位,於是長江全線告急,到處都會有決堤的危險。事實證明天氣很難預測。歷史資料分析,大氣環流分析,各地小氣候分析,統統都不能幫助你正確提前判斷。央視的天氣預報和全世界的天氣預報一樣,準確率,24小時也就80%~87%,48小時也就60~70%,若要3天以上預報,準確率就更低了。現在用大型電腦幫助做天氣預報,卻還是天威難測。而三峽水庫調節,至少要有兩三天以上時間的提前準確判斷。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有了三峽大壩,大壩以上地區水域面積增大,大壩以下地區湖泊、濕地面積減少,這都對長江全流域小氣候產生影響。水面多的地方,水氣蒸發多,水面少的地方,水氣蒸發少,這會對傳統的小氣候環生干擾,所以長江沿線各地旱澇、氣溫狀況與過去很不一樣了,農作物的生產變成多地的新難題。最明顯的是原來許多漁民首先陷入生活困境。在長江主幹道、主支流,屬於洄遊產子的魚種因水道紊亂,無法正常養育後代,面臨絕種的危險。如有「水中西施」美譽的長江鰣魚,由於洄遊路線被切斷,水溫也產生變化,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已經瀕臨絕種了。被列為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中華鱘、白鱘、達氏鱘、揚子鱷、江豚、胭脂魚、淞江鱸等種群數量也呈逐年下降趨勢。在大壩上游段,江河水流速放緩,大大降低長江自凈化能力,水質也日趨惡劣,許多河道不再宜於水生物生存。三峽水庫的各主要支流水華現象現在越來越嚴重,春夏季多發,暴發頻率最高的是3~7月,如庫區的硅藻水華,香溪河、童庄河的甲藻水華,香溪河、大寧河的藍藻水華,其他一些河道的綠藻水華等。有些水華氣味難聞,觀感上也帶有邪氣,人畜見了只有遠遠避開。

三峽大壩以上地區的山區,屬於地質脆弱區,原本容易山崩地裂。三峽水庫大規模蓄水后,直接改變了當地的山陵力學結構系統,這樣,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就更頻密了。同時,水庫建成后通常都帶來水庫地震。水庫地震震源淺,同樣震級,破壞性更大,並且會持續幾十年到上百年。廣東河源新豐江水庫,1959年蓄水,1962年3月19日發生了一次6.4級地震,震中強烈度達到了8級,是已知最大水庫地震之一。埃及阿斯旺水庫,1964年開始蓄水,1981年11月在壩址西南60公里庫區發生了5.6級地震,1982年同一地點又發生了5級和4.6級地震。新豐江水庫蓄水量139億立方米,阿斯旺水庫165億立方米,三峽水庫庫容量達393億立方米,與前兩者不是同一個級別。四川汶川與三峽水庫直線距離也就300多公里。三峽水庫與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無一定的關係,至今無科學結論。2003年三峽蓄水至2014年底,三峽庫區共發生過4次4.0級以上地震,即2008年4.1級,2013年5.1級,2014年上半年的4.2和4.5級。三峽水庫體量世界最大。從水庫地震來看三峽水庫,究竟會發生什麼,也只有天知道了。

三峽大壩、葛洲壩大壩又對長江航運造成很壞的影響。2010年10月,武漢晚報曾有文章《三峽大壩蓄水達175米萬噸船隊可直達重慶》,文章說三峽工程蓄水位首次達到175米,黃金水道更深更寬中,萬噸輪可直達重慶,發電能力達到巔峰,攔蓄洪水更揮灑自如。這當然還是騙人的。現在三峽大壩的擁堵已經是常態化了,目前長江上的船隻,要想過三峽大壩,等一、兩天是正常現象。

若遇到船閘檢修,那等的時間更長。船過大壩,現在還沒好意思收費,將來就不一定了。但每條船隻每年還是要繳600元GPS通信費。這筆錢,沒有大壩時是不必花的。真正讓航運頭痛的是產生昂貴的翻壩費。三峽五級船閘,設計通行能力為1億噸,預計在2030年達到。可到了2011年,通行需求就超過了1億噸。大量船隻來到三峽,就只能排隊等候放行。有的船一等就是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等不了的,就只能翻壩。所謂翻壩,就是在這兒上岸。三峽在這兒建立了翻壩高速,5公里的路程各種費用就要好幾百元。長江黃金水道因三峽大壩阻斷,過閘時間長,實際產生的費用又極其昂貴。萬噸船隊從上海直達重慶,也就痴人說夢吧。三峽大壩以上水位被抬高,跨江大橋凈空也少了一些,大船要通過,高度也往往不夠。解決三峽通航難題,現在惟一的辦法是建第二船閘。但預計成本可能相當於再建一個三峽大壩!這還真是拿錢往水裡扔的節奏。三峽工程總投資2485億元。2015年三峽發電870億度。為了第三船閘,三閘入網電價為0.2506元,870億度約為218億元。那就是說,三峽為了第二船閘,得白白髮電11年多時間,才能夠本。別忘了,三峽及船閘還有龐大的人力費、管理費、維修費等。

三峽工程,導致庫區大量移民,又讓庫區很多歷史文物沉入水中,那也是非常昂貴的代價。三峽庫區歷史18年,搬遷140萬人,2座城市、11座縣城、116個集鎮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這部分費用,有些並未計入三峽總投資中。此外,圍繞三峽工程產生的種種協調、科研、環保、武警部隊保衛等費用,不知有多少計入三峽費用之中。

潘家錚稱三峽工程是「長江上的鋼鐵長城,千年萬年不會垮,質量上非常好」。一般地說,一些所謂專家的結論是三峽大壩壽命在500年以上。但質量是質量,關鍵還有一個經濟壽命。而大壩混凝土專家劉崇熙教授的研究結論,三峽大壩經濟壽命只有50年。加拿大國際開發署資助、加拿大國際項目管理集團長江聯營公司編製的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中的結論更悲觀,三峽工程的經濟使用年限只有40年。除了混凝土大壩的內在問題,庫區無法解決的鵝卵石聚集難題,也會打破三峽工程可以長期使用的無恥謊言。

三峽大壩還有一個致命的地方,就是必須防範戰爭或恐怖分子的襲擊。有人說三峽大壩不怕原子彈攻擊,頂得住10顆原子彈。這樣的牛皮吹得太大了。就算沒有那樣的攻擊,水庫的災難也會以意外的方式發生。義大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區,1959年秋修建成一座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大壩——瓦依昂大壩(Vajont Dam)。當時此時水庫中僅有5000萬立方米蓄水,不到設計庫容的1/3。1963年10月9日大暴雨中,瓦依昂水庫發生巨大山體忽然滑坡,45秒內超過2.7億立方米的土石以100公里的時速呼嘯著湧入水庫,庫區涌浪突然高達250米。從滑坡開始到災難發生,整個過程不超過7分鐘,共有1900餘人在這場災難中喪命,700餘人受傷

正在壩頂監視安全的設計者、工程師和工人們無一倖免。水庫也是建築物,凡建築物必有結構上的弱點。如果敵人有意攻擊,莫說什麼原子彈,只要找到力學結構上最關鍵之處,就是幾百公斤炸藥,也可以毀壞整個大壩。長江防洪,看似偉岸的大壩,最怕的是管涌。管涌最初不過是一點點滲漏,可大洪水時,因江水壓力很大,管涌不注意,突然之間就擴大,被撕裂,最終導致決堤崩岸。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長江流域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域,養育4億多人。三峽大壩破壞了整個長江的生態、航運系統,並且萬一潰壩,對長江中下游將是滅頂之災。1975年駐馬店板橋水庫潰壩事件,河南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約3萬人被直接奪去生命。那場災難,水量僅6億多立方米。再次提醒您,三峽水庫庫容量達393億立方米!因此,三峽應當向國人謝罪了。不說那些人吧,就三峽。誰讓你的地理特徵適宜建一座瘋狂水庫的呢?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VcO15v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