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0年11月2日】(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由於訂單和營收急劇萎縮,中國最大西服生廠商大連大楊集團總經理稱,感覺被打回40年前白手起家的時候。在經濟「內循環」模式下,習慣了按照出口模式生產和銷售的企業,轉向內銷造成了各種「水土不服」的情況,加上中國國內市場消費能力疲弱,外貿企業的產品很難找到買家。
外貿服裝廠訂單急劇下滑 「就像回到四十年前」
大連大楊集團是中國最大西服生產企業、全球最大西服定製企業之一,訂單80%來自海外市場,近年營收增幅保持在40%的水平。然而,2020年,大楊訂單和營收急劇下降。
《財經》雜誌11月1日報道,大連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表示,直至四季度,中共病毒疫情對服裝零售業的打擊仍然沒有消退,估計今年的營收會掉回2017年的水平。就西服消費而言,在全球主要消費市場,無論是職業西服,還是婚禮服、葬禮服、社交、活動禮服,銷量都大大減少。
胡冬梅表示,「企業就像回到了40年前白手起家的時候。」
胡冬梅表示,「現在市場沒法預測,預計明年秋冬也就恢復40%-50%,可能要到2022年市場才能完全恢復。」
所謂恢復40%,實際上就是下滑60%的一種好聽的說法。
胡冬梅判斷,由於時尚品有大量存貨,今年春季幾乎沒有消費,因此紡織服裝業2021年春季的情況依然不會理想,屆時要銷售2020年的春款。她預計明年春季新增的訂單隻有同期的30%。
山東服裝外貿企業綺麗集團總裁趙明耀表示,今年該公司營業額一度下降50%,近來外貿訂單在緩慢恢復,他預估到年底,公司營業額整體降幅為30%。
綺麗95%的營收依賴外貿,今年各大品牌給綺麗的訂單下降了20%-40%不等,其中優衣庫訂單下降近30%,H&M訂單下降20%,只有American Eagle這一個客戶去年做了3400萬元,今年能出3200萬元,降幅不算大。
作為全球最大襯衫製造商之一,廣東溢達集團銷售額過百億元,2019年外貿額佔比85%,其中歐美市場70%,日韓市場15%。今年溢達的外貿訂單會比往年減少30%-40%。
廣東襯衫生產商溢達集團中國區內銷總監黃宏預計訂單的下降趨勢還會繼續。
黃宏認為,國家間的貿易摩擦,以及近年來一種「去中國化」的討論和外部環境,讓外貿市場長期看來不容樂觀,且這一因素比疫情的影響更大、更持久。
今年7月,溢達在新疆昌吉的紡紗廠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根據美國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外國公司,在美國產品出口、轉讓貿易中會有諸多限制。
內循環令外貿企業「水土不服」
在美國聯合西方盟友圍堵中共的大格局下,中共正在被國際社會驅離,中共在經濟、科技、金融等全方位與全球脫鉤的趨勢已經無法逆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20年5月提出了「內循環」的表述,中共政府6月發布了一份支持出口產品轉向國內市場銷售的文件。對此,有不少外貿服裝企業表示,國內市場不是藍海,企業無法「說轉就轉」,無論是做代工還是自有品牌,都沒那麼容易。
杜先生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衢州市各有一家製鞋廠和服裝廠,大多數商品出口海外。
近來杜先生直接承接的大貨訂單少了,但通過亞馬遜網店承接的toB和toC跨境訂單意外增多。
比起國內市場,外貿市場更吸引杜先生。目前,他僅將內銷作為清庫存的渠道,並認為國內市場存在幾個問題:「一個是成本,內銷的標準比外貿產品要低很多,我做的外貿產品,需要通過各種測試,跟類似的內銷產品相比,成本可能要高出近1/3,沒辦法在內銷市場上競爭。」
杜先生還說,內銷廠對外貿廠的衝擊很大。以鞋子為例,內銷廠按內銷標準來做,一模一樣的產品,鞋底做的薄一些、輕一些,料用的差一些,成本就降下來了。「我們外貿廠做不到,我們的工人這方面的意識都很強,不願意偷工減料,拼價格肯定是拼不過他們的。」
此外,在國內開發新客戶、新建渠道也絕非容易。
廈門運動服裝企業佐納服飾董事長吳勇氣認為,純外貿企業想做成品牌,失敗的概率非常大。
他說,國外的客戶,通常講好付款方式就不會變,但國內客戶變數較大,有時臨近結算,還會臨時變卦。
據吳勇氣介紹,他曾遭遇國內客戶談好付款條件卻不兌現的情況,有的客戶拿到了產品,因銷售情況不好,反過來挑加工廠的「刺」,找質量的借口,作為不按約定付款的理由。
杜先生也有同樣的遭遇,有國內客戶欠著他幾百萬的貨款要不回來,也拿對方沒有辦法。
他說,「你說這樣的內銷我怎麼敢做呢?」
胡冬梅說,外貿單有信用證和托收做保障。貨品運出之前有完整的檢驗報告,只要產品合格,客戶不會拖欠。同時,外貿客戶破產了,有出口信保公司信用保險這樣的保障。相比來說,國內的交易仍然缺乏信任。大楊近期就遇到了西安金花商場破產的問題,即便打官司,上百萬欠款也很難要回來。
胡冬梅提及,國內線下渠道交易成本高,這也是想做內銷的外貿企業需要適應的一點。交易成本高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是在國內商場開店,成本會高於在國外商場銷售產品;其次國內徵收增值稅,層層收稅提高了服裝產業鏈上的交易成本,推高了產品最終單價。
國內消費能力普遍下降
胡冬梅說,轉向國內市場,而 「訂單沒有漲很多,現在國內市場服裝消費也不理想。」
吳勇氣認為,內銷市場還需要時間恢復,人們普遍消費能力下降,很多服裝廠去年生產的衣服還沒有賣出去,直到近期都還在消化庫存,各個區域庫存情況不均衡,品牌忙於低價甩貨,整個生產鏈條非常混亂。
大楊如今大貨訂單從金融危機前1000萬件/年的產能高峰(金麒麟分析師),降至目前的500多萬件/年,定製業務單量是130萬件/年,人員從1.1萬人減少到5600人,產能只有十年前的一半。
胡冬梅說, 「公司上半年雖然利潤下降了60-70%,但納稅和社會捐贈共計5000多萬元,幾乎沒有減少。」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V2ray翻牆服務-安全可靠經濟高速無限流量體驗飛的感覺
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29JHYq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