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獨家:中宣部突為李克強「地攤經濟」降溫 文明辦文件作廢刪除

國務院總理的「」表述周五突突遭封殺,不但媒體被要求全網查刪除有關「地攤經濟」的報道,連中央有關「地攤經濟」的正式文件亦被作廢刪除,而民間則嘲諷說,中共丟掉了金融中心香港連地攤也沒能撿起來。(黃小山/程文 報道)

就在李克強在總理記者會公開稱讚「西部有個城市」以「地攤經濟」一夜之間增加10萬人就業之後,全國各地政府立即掀起了一場「地攤經濟政治秀」。但本台獲悉,因覺得「地攤經濟」一詞有損政府的面子,中宣部已於6月4日晚下達禁令,嚴禁媒體再在報道中使用「地攤經濟」一詞。

內部人士黃先生透露,從6月1日李克強講話后地攤經濟一詞走紅,合肥市城管局還公開發文,組織大批城管分局去南京學習「地攤經濟」管理。

但到4號晚上,有關地攤經濟的風向突變。中央級的官媒高層就已經接到中宣部禁令,現在各家媒體都在查刪以前的報道,連中央辦,也收回了相應的文件。

黃先生說:這兩天,國內互聯網上最熱的詞就是這個地攤經濟,但中宣部和網信辦昨天晚上地攤經濟就已經不讓提了,昨天晚上我們這邊審稿的領導就已經知道這個事了,今天各家都在刪報。還有5月27號中央文明辦出的那個文件說,不再把擺攤納入城市衛生考核,相當於給地攤鬆綁,現在,文明辦把文件刪掉了。

此外,網路媒體從業者張棟偉周五上午已在微博發文稱:最新口徑下來了,不得提「地攤經濟」。

評論人士侯先生指出,此次政府突然地攤經濟,不但有面子的因素,還有經濟的因素。因為各地紛紛力推地攤經濟,導致那些投入鉅資購買鋪面的人損失慘重,大量店面經營者,無力和低成本的地攤競爭,直接波及店鋪和城市綜合體內商家的入住率,並可能波及金融系統。

山東的市民趙先生透露,他所知的地攤經濟,其實本身也變成了一些管理部門剝削老百姓的工具。山東市中區的一個街道辦,就要求每個地攤每月繳納3000元攤位費。

趙先生說:昨天那個專家說了嘛,會搶商鋪的生意,必須得收攤位費嘛。我家門口的攤位費是3000塊錢(一個月),就是割韭菜嘛。挺搞笑的,有點高級黑。現在大家基本都在調侃嘛。失掉了一個香港,然後收進來一群地攤。血淋淋的事實又被掩蓋了。

一直關注基層工人狀況的媒體人陳洪濤認為,李克強鼓吹地攤經濟,也確屬無奈之舉。全國各地經濟狀況惡化,就業和財政都出面臨很大壓力,因此,各地只能搞這些運動式的動作試圖緩解壓力。

陳洪濤說:我認為它就是一個泡沫,但是它沒辦法啊,它不能不吹呀。你想中西部地區,它又沒有甚麼經濟支柱,它不依靠這個房地產經濟靠啥呢?你就象南陽的方城縣,去年的全縣的財政收入11個億,但是開支是50個億。全靠通過刮地皮唄。我們這縣還不是最差的。

另據本台記者檢索發現,曾發文派出城管分局和執法科負責人去南京學習地攤經濟的合肥市城管局,已經迅速改口避談地攤經濟,該局辦公室人士在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稱,地攤擺設點由各街道辦具體負責,他們並不知情。

而合肥市銅陵路街道辦在回應記者採訪時,則又推給了城管人員。一場受到各省市官員重視並高調推進的地攤經濟運動,一夜之間掉落到社區基層工作人員層面。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zXmQEH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