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德國之聲
作者: 張平
習近平主持港珠澳大橋開通典禮說了一句話:「我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路透社)
有評論認為,新疆問題不是地方問題,而是對中共今天管理的整個系統的基礎構成威脅。關於習近平南巡,避談政治改革,避談鄧小平,註定了它只是東施效顰,就算在中共黨史也會是風過了無痕。
中國當局最近承認在新疆存在龐大的思想灌輸營網路。《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為何承認新疆拘禁營網路》,作者RIAN THUM認為,共產黨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日益擺脫了明顯的共產主義政策,而其領導人則日益鼓吹以漢族為中心的民族主義,並將黨作為中國穩定與繁榮的最終保證,將這些概念概括為「中國夢」口號,以此將他們的統治正當化。
文章說,以漢族為中心的種族主義和伊斯蘭仇視可能推動中國領導人將動亂歸咎於維吾爾文化和宗教。但是,他們強行重新設計少數民族文化的努力背後,也表明他們需要提升自身合法性並解釋他們對權力的控制。他們認為,新疆問題不是地方問題;而是對他們今天管理的整個系統的基礎構成威脅。
中國經濟有多景氣?
最近在中國微博上流傳著一張報紙照片,上面刊登了整版密密麻麻的企業清算公告,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低薪,過勞,高物價才是中國普羅大眾生活常態》,作者李華說, 如今不少台灣朋友抱怨台灣經濟的不景氣,感嘆低薪丶過勞丶高物價讓生活品質下降。自從中國拋出「惠台31條政策」後,不少台灣人選擇西進。他們也許不知道,今天中國的經濟並沒有他們憧憬中的那麼好,低薪丶過勞丶高物價何嘗不是中國普羅大眾的生活常態。
文章說,一直以來,維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來自所謂的「人口紅利」,更通俗的講法是用壓榨勞工和忽視勞工權益換來廉價有競爭力的商品。幾乎和改革開放同步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讓如今的中國面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困境,今天的中國政府不再嚴格限制人口,反而開始鼓勵民眾多生孩子。作者認為,中國的民營企業畢竟不是共和國親生的兒女,當年衝鋒陷陣丶充當炮灰的是它,今天被興師問罪丶蠶食鯨吞的也是它,中國政府如何避免陷入「竭澤而漁,則無魚」的困境呢?
習近平南巡只是東施效顰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六四後有鄧南巡,修憲後有習南巡》,作者李平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廣東視察四日,從中國官方媒體到香港媒體,多稱之為南巡,刻意與中共元老鄧小平92南巡比較或相提並論。這不只是抬舉習近平,也過度美化鄧小平。不要忘記,先有六四屠殺,西方制裁中國,中國改革開放瀕臨崩潰,後有鄧小平南巡;先有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美國啟動對華貿易戰,後有習近平南巡。無論鄧南巡,還是習南巡,目的都是搶救中國經濟丶挽救中共專制,更同樣繼續扼殺政治改革。
文章說,習近平南巡與鄧的目的是一致的,既要延續自己的核心地位,又要延續中共的一黨專政。官媒稱,習近平自己在深圳揭曉了為何再次來廣東的答案:「我們就是要在這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然而,口號代替不了行動,救不了股市丶化解不了民企的困境,也無法取信於世界。況且,避談政治改革,避談鄧小平,更註定了習近平這次所謂南巡,只是東施效顰,就算在中共黨史也會是風過了無痕。
梵蒂岡會與台灣斷交嗎?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文章《亞洲的關注點轉向教廷》,作者鄧志強說,北京當局與梵蒂岡最近達成的複雜且微妙的協議,可能會對中國的未來與美中關係帶來重大影響。梵中達成臨時協議,也會影響台灣的地位。教廷目前並不承認北京,也是唯一一個仍然承認中華民國台灣的歐洲國家。許多人視此臨時協議是為梵蒂岡將轉而承認北京開路,教廷將成為自2016年以來,第六個轉投中國懷抱的台灣前邦交國。若此,台灣將只剩下十六個邦交國,且無一位於歐洲。
文章說,在外交上密切參與教廷對中國的計劃及作為兩者皆攸關中國對待宗教與教友的方式,以及台灣的地位問題,或可成為美國和教廷外交往來的優先要務。曾擔任美國堪薩斯州州長與國會參丶眾議員,現為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事務無任所大使的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有機會在推動此議題並確保該議題獲得適當關注與政治力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因為梵蒂岡與北京當局交往雖然很重要,卻必須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加以理解。人權原則,以及台灣國際空間的地緣政治考量,目前仍前景不明。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Q2FduC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