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西洋參考 作者: 西洋參考
2013年最火爆的日劇《半澤直樹》,當年靠著一句「加倍奉還」創下超高收視率,如今相隔7年終於捲土重來。《半澤直樹》第二季第5集16日在日本播出,收視率達到25.5%,不僅刷新第3集的23.2%紀錄,穩坐今年來日劇收視冠軍,也繼前作拿下「平成」收視第一后,成為目前「令和」收視率最高的連續劇。
堺雅人在第一季詮釋在職場拼搏爭鬥的銀行員半澤直樹,精湛又專業演技大獲好評,成為他最為人所知的代表作之一。這一次他的打怪對象升級、敵人加量,精彩度和痛快感,也是「加倍奉還」。是今年夏天,不能錯過的高熱量舒壓神劇。
演員豐富多變的臉部表情「顏藝」,挑眉睨視、咧嘴奸笑,憤恨或張狂,搭配氣勢十足的手勢動作以及腹式發聲,充滿力道。這些「顏藝」經常佔據螢幕大半,觀眾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強大氣場及震撼力,是一般日劇少有的手法,因此此劇也被戲稱為「半澤歌舞伎」。
這出從平成戰到令和的《半澤直樹》,演出了小職員對外如何與「不肖商人」周旋戰鬥,對內除了日日加班外,還得抵抗那些「阿斗型」上司的故事。《半澤直樹》貼近現實的犀利劇情與句句講入心坎里的真言,讓人不禁好奇,現實生活中的日本職場,是否真如劇中描述的一樣,除了有加不完的「殘業(工作時間外加班)」外,還得面對一堆瑣碎的大小事呢?
通勤地獄
日本上班族的一天,可能打從出門搭車那一步起,戰鬥就開始了。電車,對於日本人而言,不論是上學、打工、上班或是約會,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電車早已與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了。但是,如果有去過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旅遊過的你,早上出門搭電車時,或多或少可能都曾被塞滿上班族的「満員電車」給嚇到過,日本人戲稱這叫「通勤地獄」。
若與國內的地鐵做比較,雖然中國的上班高峰與日本一樣,都非常擠,但是通勤距離一般不是很長。但在日本的話就是1個小時以上,一直擠擠擠。這種「通勤地獄」一天一次就算了,但可怕的是普通的上班族一天至少得經歷兩次,因為通勤時間很長,晚上下班回到家可能都已經超過9點了。平日的生活就是,早上去公司,晚上回家吃飯,然後就沒了。所以,日本人習慣稱東京周圍的地區,像是神奈川、千葉、崎玉縣等地方為「ベッドタウン(bed town,中文:睡城)」,也就是早上起床去上班,晚上回家吃飯睡覺的地方。
雖然說電車與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上班搭電車,而且日本也並非每個地方都有電車。雖然這些地方不用像東京的上班族一樣每天得人擠人,但還是有某個時段得特別花時間。日本的「通勤地獄」也是會因為地方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上演。
加倍奉還,百倍加班?
講述日本職場的日劇,常常會演到主角有許多加班也處理不完的「殘業」。記得2019年由吉高由裡子主演的《我要準時下班》,劇中女主角說了一句名言:「為什麼公司對於上班時間嚴格要求,下班時間卻那麼隨便呢?」一句話就道破了日本人「守時的矛盾」。不過,現實生活中日本職場,是否真的是如此?
雖然與國內相比,日本的加班情形可能比較多,但一般來說,加不加班主要還是看公司、能力與職位。正職比較有可能會遇到加班,但如果你是打工的人,例如在咖啡店、餐廳等地方,老闆通常是不會要你加班的,因為要付加班費。
此外,有些日本人的加班,也不完全像日劇演的那樣在當日表訂下班后,還得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也有不少是表訂上班時間之外,還要被挖去工作。不過比起加班帶來的壓力,加班后沒給加班費,或是用各種方法硬拗員工加班的公司,反而更讓人絕望。
「想知道一間公司該不該去,就趁晚上偷偷去看他們辦公室有沒有亮燈。」原本是一句幽默的調侃,換作在日本,就變成了挖苦。日劇或電影中,總少不了對日本職場文化的描寫——有個愛搶功勞的上司,有越拖越晚的下班時間,有推託不了的喝酒應酬,他們甚至還發明了自嘲的名稱「社畜」。
雖然高壓的職場文化已經積習已久,但近年日本已經開始了勞動改革,年輕一代也有希望扭轉歪風的意識萌芽,他們不再覺得工作就是人生的全部,而是享受人生,不斷地累積經驗,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日本人為什麼「愛」加班
日本人加班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4種:
1、真的想要賺加班費;
2、因為前輩還沒下班,所以自己不敢下班;
3、分工沒有分好;
4、假裝愛加班,來逃避失敗的責任。
有些日本人是因為薪水少,所以想多賺加班費,另外還有人是因為除了上班之外,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所以就留下來加班賺錢了。
在日本上班,早上一定要跟大家說:「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安)。」下班則要對大家說:「お疲れ様でした(辛苦了)。」但是在中國卻不用刻意去講這些招呼語,所以你准下班,也不會有人發現。換言之,在日本因為要講這些招呼語,所以如果你想準時下班,一定會被上司、同事發現,就算不講偷偷離開了,也有可能會被認為前輩自己都還沒下班,你身為下屬怎麼就先下班了。
如果是小公司的話,儘管人員較少,但還是會有承接大量工作的事情,所以才會看到日本出現「殘業地獄」的趨勢。有的公司給員工的業務量,會超過員工人數所能承擔的負荷,所以就導致了員工每天要加班。而這個分工問題,可能與現代日本年輕人流動率高,公司又不願替補新人進來有關。
有些日本人其實是假裝愛加班,因為只要在上司面前表現出「努力的樣子」,那麼即使最後失敗了,上司也不會太苛責。
在日本工作上司更看重什麼
在世界各地,工作速度快、能力強的人,自然會受到上司的重視,進而被提拔。不過在日本,公司除了考慮員工的個人能力外,還有一個東西更會被日本人給重視,有時重要的程度甚至是超過了個人能力。
若簡單將職場里的工作者,比喻成「龜兔賽跑」中的烏龜與兔子的話,動作緩慢、工作效率低,但卻非常努力的人,可能會被稱為「烏龜型工作者」;動作快速、工作效率高,但卻臭屁又自以為是的人,可能會被稱為「兔子型工作者」。日本職場中若出現這兩種人,日本上司有很大的機率會選用「烏龜型工作者」。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難道工作能力不重要嗎?
其實,工作能力一樣重要,只不過在日本,對於態度的重視程度往往會凌駕工作能力。在日本上班除了基本不能遲到外,新人進公司后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記熟所有前輩、重要人物的名字,即使你是打工人員也一樣。因為當你遇到這些大人物時,你一定得向他們打招呼才行,若叫不出對方名字,會讓對方覺得你態度不佳。所以在日本工作,除了工作壓力,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壓力也很大。
與上司的關係、態度很重要。在日本打工,會遇到愛亂髮脾氣的上司,當他在發飆時,不能表現出不悅的臉,還是得表現出好的態度,而且既使覺得很委屈也不太能像日劇里演的一樣,直接瀟洒喊出:「辭めたい(我想辭職)」。
此外,這種對內的良好態度,也必須延伸到對外才行。日本人都說「客人是神」,如果客人態度不好,不能罵他、不能生氣、不能態度冷淡,只能一直道歉。
日本的「職場文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通勤電車如戰場、惡名昭彰的加班之外,日劇也常演出以下這幾種存在於日本職場的「職場文化」。感覺日本的職場被日劇形容得與地獄沒兩樣,現實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首先,是嚴重的上下關係,日本職場的上下關係很嚴重。如果是在日本,工作開始的第一天,態度就真的要表現得很有「新人的樣子」,像是見到人就要說:「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初次見面,請多多指教)」等。日本的中午也不可能看到正職或打工的人在睡午覺,日本人中午時間就是跟同事一起吃飯,然後結束后就回來工作。在中國,大家基本都會有午休的習慣。日本有許多連鎖店的打工,都禁止員工上班時帶手機,上班之前要把手機放在特別的地方保管才行。連鎖店的話,會有監視器,跟總公司還有連線。總公司的人會一直觀察分店的員工,如果發現有人偷完手機,就會檢舉。
其次,工作能力和待遇不成正比。這個情況在日本是真的,「態度」在日本真的很重要,日本公司會要求新人就要有新人的樣子,例如一個工作能力很低,但態度很好;一個工作能力很高,但態度不好。大家會喜歡態度好的人,也因為如此,所以有些人會想辦法與上司打好關係,或裝出態度很好的樣子,目的就是想得到上司的賞識。
還有就是,請假難如登天。在日本不論是正職或打工,都一樣難請假,而且請假會很有壓力。即使是打工,如果要請假的話,不能只說要請假,還要講理由,因為老闆一定會問你。如果沒有提前說的話,可能會讓老闆覺得麻煩。在日本如果想請假的話,一定得當面跟上司請,或至少跟同事講,比較沒有辦法通過辦公軟體請,所以壓力很大。雖然中國與日本一樣,都要提早請假,但比較好請而且沒有壓力。一般中國的企業,公司內部有請假系統,所以直接在手機或者電腦的辦公軟體上申請請假就可以了。
中日職場的差異
受日本國民性的影響,大多數日本人會把工作與生活分割非常清晰。相比與日本職場這樣保持距離感的人際關係,在中國職場里同事間的關係就顯得比較緊密,周末或者休息時間里大家會出去聚會玩耍,增強團隊的了解和凝聚力。
中國公司的規定上會比較少,日本的則比較嚴格,所以會有壓力。所謂規定比較少,例如作業流程、待客的說話方式、動作之類,所以日本會給人一種效率低下的感覺。在日本工作,隨時都有一本有形或無形的「守則」作為最高指導原則,許多日本員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一律按照守則處理業務。碰到例外或突髮狀況,則往往卡住動彈不得。與效率相比,日本企業可能更重視形式。許多人都知道日本人對時間相當嚴格,若是在職場上遲到,就很容易被劃上不負責任的標記。另外,中國的上下關係也沒有那麼嚴重。
相比國內職場里需要拼關係和家庭背景等自身無法控制的要素太多,很難在國內職場里混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雖然日本職場里也多多少少存在這樣的情況,但公司還是客觀地根據個人的表現做出評價,來決定接下來的晉陞機會。入職后根據企業文化與職務的不同,有些企業會將員工輪派到不同部門工作。優點是可以體驗各種職務內容,缺點是可能會被調派到自己並不擅長的職位,或是在好不容易適應后,又被調到其他部門,難以累積經驗。在中國,通常會在固定的部門累積經驗並升職。而日本現在雖然不像傳統終身雇傭,但多數日本人仍然習慣在同一家企業待到退休。
中國工作時的穿著,比起日本人也來得輕鬆,在日本,很多職業都只能穿西裝。還有日本女生上班都要穿高跟鞋、弄頭髮,以及化妝。在國內,上午買份早餐進公司吃,午餐時帶便當或外出、訂便當、買便當等,在辦公室一邊追劇一邊吃午餐,若時間充足再睡個午覺實屬平常。下午心血來潮與同事合訂下午茶的小確幸,以上在日本的一般企業,幾乎樣樣是禁忌。
首先,即便是上班時間前,日本仍無在辦公室吃早餐的習慣,除了有提供早餐的幸福企業,多數人認為早餐應該是出門前在家中就該解決的。午餐時刻,根據公司文化不同,可能會在會議室或其他空間用餐。不過因為日本企業因為怕漏接電話,同事之間會彼此錯開用餐時間,無論如何都要有人留守崗位,成為同事之間的默契。也因此,為避免干擾到其他同事工作,在座位上用餐或睡午覺都比較困難。近年來雖然許多日本企業致力打造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但大多數的公司仍無睡午覺的習慣。多數日本人總是匆匆用便利商店的便當或是泡麵打發午餐,在午休時間尚未結束便回到座位繼續埋首工作。
其實,在讓人心情上下震蕩的緊張劇情之外,《半澤直樹》也暗藏許多職場金句,對中高年的「昭和觀眾」,以及年輕世代來說,各有不同觸動,可為職場困境帶來轉念的契機。最後,跟大家分享下:
1、把你的不平不滿抱怨一番,然後就算了嗎?覺得反正怎麼做都沒有用,然後就要全部放棄了嗎?
2、重要的不是在哪工作,而是你用什麼態度工作。
3、財力比不上銀行,但可以用智慧來一決勝負。
4、不要只看當下,要著眼在未來,而且要心懷感謝及知恩圖報之心,不然未來只是獨善其身的空想。
5、若是只為了考慮自己而工作,會變得封閉,短視卑微,而且扭曲醜陋。
6、不管在哪,做什麼工作,能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每天努力奮發,獲得成就感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
飾演半澤直樹的演員堺雅人說,這齣戲里的劍拔駑張,正描寫著職場人生里人們的生命力及生存力,戲劇呈現上必定是力道十足,毫不示弱的。曾因疫情停拍,最後在各種防疫對策下,艱難拍完此劇,也和主角半澤直樹的奮戰精神相符。
「這股熱情,遭遇任何困境也不肯放棄的前進力量,如果可以傳達給觀眾,就是莫大的幸福了。」堺雅人說。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jTJNcZ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