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大爺
一年多以前,就在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的時候,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出了一封慷慨激昂的《致員工的一封信》,號稱「十年備胎,只為一朝轉正」,睥睨天下的豪氣,成了多少人為之歡呼雀躍的雞血。
一年多過去了,2020年9月15日是美國商務部規定的最後期限,台積電也正式斷供華為麒麟晶元。即便華為緊急囤貨1000萬片,但很顯然這點量也很難撐下去。前不久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就感嘆手機業務將無以為繼。
不僅如此,被很多中國人寄予厚望的華為手機系統鴻蒙(HarmonyOS)2.0版本近日被爆出,這個號稱「面向未來,比安卓更為強大」的系統,居然源代碼開頭就是熟悉的安卓面孔,竟然連Android的前綴包名都沒有改,直接夾帶著Android的名字。
與此同時,很多國人引以為傲的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也陷入危險的困境。這個號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可能面臨無法生產的麻煩。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報道說,川普因擔心中國「軍民融合」會導致敏感技術用於軍事研發,曾考慮停止發放向中國出口C919發動機的許可證,也考慮限制通用電氣為C919提供航空電子系統。那麼C919到底有多依賴美國供應商的技術出口呢?《華爾街日報》提供了C919一級供應商清單:
1、最關鍵的發動機:CFM國際公司(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合作)提供;
2、核心航電系統、顯示系統、機載維護系統:俄亥俄州克漢尼汾公司(Parker Hannifin)提供;
3、飛行控制系統、機輪和剎車系統、輔助動力裝置及導航系統:北卡羅萊納州霍尼韋爾公司(Honeywell)提供;
4、電源系統:康涅狄克州的漢勝公司(Hamilton Sundstrand)提供;
5、綜合監視系統、通信與導航系統和全動模擬機:愛荷華州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提供;
6、高陞力系統:紐約州的穆格公司(Moog)提供。
即便你跟我一樣是不懂航空知識的小白,大致也能看出,如果把國產C919大飛機項目比作造人的話,那麼他的心臟、骨骼、肌肉、神經、循環系統都是美國提供的。中國只是那個最後的組裝工廠。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高級顧問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評價:「說到C919,它只是名義上的中國飛機。所有能讓這款飛機飛起來的東西都是西方的。它的供應鏈也不能稱作全球供應鏈,它實際上是一個西方的供應鏈,並且主要是美國的供應鏈。」航空業分析機構Endau Analytics甚至認為C919隻是空客320的仿製品。
話很難聽,但未必沒有道理。
曾經何時,中國高鐵、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共享自行車列為「新四大發明」引以為傲。但是細想一下,沒有一樣是中國原創的。它們之所以被中國玩得溜,只是因為易於copy而已。而對基礎工業或創新實力要求較高的東西,如晶元和飛機,恐怕就不那麼容易copy。
2018年6月,中國《科技日報》很難得的列舉了中國35項嚴重受制於外國的「卡脖子」技術,其中就包括飛機製造領域的航空發動機艙室、適航標準和航空鋼材,軟體領域的操作系統、工業設計軟體等。就連取得某些突破的人工智慧技術,《科技日報》在分析中也承認,中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演算法不精,穩定性和精確性遠遜於外國。
這樣的清醒認識,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但你時刻都能感受到。

C919各部分供應商一覽圖
回到大飛機這個話題上,世界上目前真正完全有能力造商用大飛機的,其實只有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兩家。蘇聯造過,但只有自己敢用,關於蘇聯大飛機落地后乘客都會鼓掌慶幸的段子流傳至今。事實上即便波音和空客,它們的產品也是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的結果,完全百分之百由一家製造的大飛機是不存在的。
在中國人熟悉的武俠世界中,武林高手需不需要自己去學習製造刀劍、下廚做飯、駕車駕船?全知全能的高手是不存在的,他一樣需要幹將莫邪替他鑄劍,需要阮小二為他開船、需要武大郎替他烙餅。
所以一個人能不能在江湖中立足,並不在於是不是要既會烙燒餅、又會耍大鎚,而是自己的那門獨家技藝的同時,還能遵循江湖的規矩,得到大家的認可,配得上和大家合作,以此在江湖中有一席之地就夠了。
除了軍工,涉及民用、商用的產業想謀求完全的獨立自主,是一種有悖于現代社會日益細化、分工合作的倒退思維——因為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做到。美國牛,光刻機他也得用荷蘭的,晶圓也得用台灣的。人類文明是在合作中不斷前行的,最要命的問題往往不是因為不夠獨立自主,而是對自己的實力產生幻覺,老是想用獨立自主威脅別人的飯碗。
我們都知道台積電的在晶元製造領域實力極其牛逼,今年已經量產5nm的晶元,並已經具備製造4nm的能力,甚至3nm也指日可待。英特爾、蘋果的A系列晶元就是基於他們的工藝。很多人就會很奇怪,台積電手握如此先進的製造工藝,為什麼不自己做晶元呢?一條龍通吃多好啊。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經談過成功祕訣,其中一條就是信任——就是所有客戶都可以放心跟自己合作,不用擔心被台積電搶飯碗。而台積電也可以專註于製造工藝領域,終成霸主。現在晶元領域,誰離得開台積電?
中國國產大飛機真正面臨的問題固然是關鍵技術上的不濟,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技術之外的因素。是政治,是國策,是觀念。如果一被卡脖子,就發狠要獨立自主,那麼可能需要獨立自主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很多諸如晶元之類東西,砸再多的錢也未必能辦好,因為它其實是從教育到產業的系統工程。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不可能也無必要追求全副武裝。放低姿態,尋找分歧的根源,需求更好的合作才是真正的發展之道。
1949年後中國閉門造車30年,集中力量辦大事【相關閱讀:集中力量辦大事不一定能辦好事】,可與世界的差距是變小了還是變大了?而別人不合作又是因為什麼?理解了這一點,恐怕就能更好理解將要到來的困局。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作者臉書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mEi8Pn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