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星期四

樓市低迷逼得澳人也回家啃老!紛紛回去與父母同住!

來源:1688澳洲新聞

以前,澳人們可能會不願和父母同住,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搬回了父母家,這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不久前,Tory Gervay的朋友們可能認為她瘋了,因為在獨立生活幾年後,20多歲的她又搬回到了她媽媽家住。

但專家表示,由於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年輕的澳人因數字化導致的孤獨感遞增,和父母同住的想法在社會上更容易被人接受。

Tory最初打算只呆很短的時間,但在她擔任賬戶管理員並讀了碩士課程的五年內,她一直與她的母親同住,她的母親Susane是一個兒童作家。

66歲的Susane說:「我搬進了一所新房子。我經常出差,我家很空。所以,她回家了,到現在也沒走。我很喜歡和我女兒一起住。」

她有一次想搬走,但她想了想又說她喜歡這裡,不想走。她在這裡很舒服。但她覺得也許搬走是她必須做的事情——再次離開,獨自生活。後來我們意識到搬走沒有意義,她為什麼要走?

關於家庭組成的最新研究表明,核心家庭的傳統觀念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澳大利亞保險公司Allianz委託開展的一項純粹的調查發現,有22%的澳人都住在合租公寓中,其中有21%的人是沒有孩子的夫妻。

新州大學社會學家Melanie White表示,這項研究發現的另一個新趨勢是,離開家獨立生活的年輕澳人在不久后又會回來。

這就是所謂的「空巢現象」,參與這項研究的千禧一代中,有26%的人表示他們又搬回來和父母一起住了。

White博士說:「在解釋這一現象時,我們需要考慮一些經濟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一結果。」

「生活成本的壓力、低工資增長率、買第一套房子變得更加困難以及年輕的澳人不願儘快結婚生子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年輕人的孤獨感越來越高,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孤獨感被歸咎於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因即使通訊而聯繫的超級緊密的世界。

White博士說:「對於生活在這個數字世界中的許多人來說,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就同時與許多人聯繫,但我們仍然感覺很孤獨。」

Susane說:「很多單身獨居的人的生活都有很多不足。她們很孤獨。但和父母一起住,如果你要去旅行,你不必擔心房子里沒人。」

「當你離開的時候有人跟你說再見,當你回來的時候還有人會和你打招呼,有人在家裡等你,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我們都擁有自己的空間,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尊重彼此的隱私。」

「不過,就像合租房子一樣,我們會分擔家務,分擔賬單。」

Susane知道,她們幸福的家庭模式不是適合每個人的,但她表示這很適合她。她也知道這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總有一天,一個高大英俊的紳士會走進Tory的生活,她會再次離開,那將是很美好的。在那之前,我們也很開心地過日子。」

White博士解釋道:「另一個特別有趣的模式是一種被稱為「framily」的家庭模式。」

這個詞描述的是那些把彼此視為家人,並長期生活在一起,甚至做出一些嚴肅的承諾,比如一起養個寵物。



from 澳洲房產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TFvZtq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