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4日星期日

中共征房地產稅 專家:恐致災難性後果

來源: 大紀元 作者: 易如 林岑心

開徵房稅的爭議,延續十多年,當局近日決定展開試點。專家認為,討論多年未能推行,主因涉及中共權貴的利益。如今推出的時間點,正值景氣走低,若強行徵收,恐為中國經濟投下不確定因素。

10月23日,中共人大常委會決定,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徵收試點。

決定內容稱,房地產稅徵稅對象劃定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類房地產。而房地產稅的納稅人為「土地使用權人」及「房屋所有權人」。徵收試點5年,條件成熟時,將及時制定法律推行。

這項決定和日前,中共國家主席宣稱「共同富裕」、將積極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的方向一致。當時外界預料,房地產稅會有進展。

然而,習近平的談話在16日黨媒《求是》雜誌刊登后,《華爾街日報》一文透露,習強推稅,遭到黨內強烈反對,從而壓縮了試點,從30個縮減到10個城市進行。

近日出台的人大《決定》中,並未提及將選擇哪些城市或地區開展試點,及房地產稅的細部內容。

開徵房地產稅觸及中共權貴利益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24日對大紀元表示,試點原本想從上海、重慶,擴大到全國多個省市,但由於受到激烈的反彈,現在看來,又把試點範圍縮小了。

2011年,上海試點徵收房產稅,主要是針對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重慶則對獨棟商品住宅和高檔住房徵稅,兩地都設有免征範圍。試行以來,外界認為對於當地房價影響不大。

那麼為什麼兩城市試點多年,房地產稅的徵收仍然陷入爭議呢?

謝田認為,首先是缺乏法律基礎,自中共將土地國有化之後,購房者所取得的只有房屋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現在要徵收「房地產稅」,沒有道理。

其次,如果參考美國經驗,房地產稅稅率一般是房地產價格的1%,以目前中國房產動輒上百萬人民幣來推算,一年的房產稅超過1萬元,平均一個月要繳1千元,對很多中產階級、已經捉襟見肘的家庭來說,又是一筆支出。

第三,反彈最大的,就是擁有多套房,或者幾十套、上百套房的中共權貴們,他們擁有大量的房產,但可能多數沒有裝修,也不需要持有成本。一旦要開徵房地產稅,他們可能會拋售資產。

大陸投行人士鄭義也認為,中共官員是房產稅推行不下去的主因。

「黨內抵制的聲音應該會多過推行的聲音,為什麼?因為官員們手裡的房子,都不止一套、兩套,還要更多。如果普遍多個城市都開徵房地產稅,那麼官員本身抵制的力度會非常大的,要想真正推行下去,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鄭義說。

房地產稅擴大試點 令中國經濟投下變數

根據大陸地產陳天誠團隊分析,房地產稅是地方稅,此次人大的決定,明確各個試點地區在國務院試點辦法基礎上,制定具體實施細則,也就是實際稅率及免征情況,將由各個地方根據情況進行確定。

該團隊預計,大部分城市會在範圍內就低徵收,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浙江、江蘇等房價存在明顯上漲壓力的地域,或將是試點重點城市。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24日告訴大紀元,中共試點決定出台後,能否將過去上海、重慶的試點經驗,推廣到全國多個城市,仍然有待商榷,現在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他提到,出口、投資、內需,是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今年出口雖然不錯,但是未來一段時間,缺電、外資外移等因素,造成出口下滑,依附出口等相關投資也隨之下滑,而房地產是內需當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房地產都下滑,對於經濟下行壓力大。

黃世聰分析,「相當於對民眾壓力,或者說整體房地產的景氣,當然是投下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專家:強推房產稅或致性後果

原大陸投行人士鄭義表示,中共推行房地產稅,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調控房價、抑制房地產過熱,二是,為政府增添一部分稅收,可以再割一波韭菜。

但是,在當前房地產景氣走低的情況下,推行房地產稅,真的不是一個好時機。

「現在推行只會讓房地產市場更加冷,甚至陷入困境。」鄭義說,目前房地產市場交易量下滑,民眾買房意願低落,已經買房的屋主感到後悔,銀行甚至出現按揭斷供的現象,此時,如果再推行房地產稅,促使大量房屋進入市場交易,可能會導致房價下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謝田分析,原來多套房產的持有者,為了避稅,大量拋售房產,確實會刺激泡沫破裂,「擁有十幾套房的人,每年要繳幾十萬的稅,這個負擔就很重,所以很多人就要賣掉,開始拋售。而這個拋售一旦開始的話呢,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泡沫就要破滅。」

房市泡沫破滅,加劇貸款違約,造成金融機構、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加劇,「這一連鎖效應,對中共而言,根本沒辦法支撐。」加上近來負有龐大債務的恆大集團,一旦破產,將對於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打擊。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謝田說,「習近平也許沒有意識到這個災難性的後果,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會警告他。」在此情況下,爭議了十多年的房地產稅政策,最後還是會不了了之。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vEIdTD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