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你不能不知道的香蕉法則

來源: 良大師 作者: 徐大維

《哈佛商業評論》曾寫過一個意思的現象。他們觀察了美國幾百家,發現這些公司都有免費的下午茶和水果。

有意思的是,在水果區,永遠比橙子更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香蕉比橙子更好吃?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顯然不是這樣的。

研究人員訪問了很多職場人士,得出一個結論:香蕉之所以比橙子更受歡迎,只是因為香蕉更容易剝皮。

其實,有點生活常識的就會知道,香蕉不僅容易剝,而且吃完后也容易處理,將香蕉皮丟進垃圾框即可。

可是橙子呢?麻煩地要死,橙汁會四處亂濺,弄得滿手滿桌都是,吃完還要洗手,收拾桌子。

如此這般,想必你即使再愛吃,也會考慮這種「衍生成本」,自然而然對橙子也會有些顧慮了。

香蕉更受歡迎的這種現象,稱為「香蕉法則」。

「香蕉法則」讓我想起了·弗里茨,寫的一本書《最小之路》。

這本書提出一個觀點:結構決定行為,所有的能量都沿著最小阻力之路進行。

這其實是「香蕉法則」的另一種說法。

簡單講就是,但凡有多條路可選,人一定會選最好走的那條路。因為這條路受到的阻力最小。

這個觀點可以論證很多事:

為什麼你的自律總是失敗?因為阻力太大了,你會不自覺退回舒適區。

為什麼那些有深度的文章,反而閱讀量不高?因為對大眾而言,增加了認知負擔,就是一種阻力。所以,那些淺顯易懂的文章更容易流行。

為什麼那些曾經者,更容易成功?因為已經無路可選,眼下的創業之路,反而就是最小的阻力之路。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世界上到處充滿著「香蕉法則」。

「香蕉法則」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和幫助呢?

很多。比如自律這事兒。你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減小自律路上的阻力。

比如,良叔早上跑步,一定會在頭天晚上把運動服和鞋襪準備好,放在顯眼易取之處。這樣會為第二天早起跑步,減少很多負擔。

倘若我起床之後,還要找衣褲、鞋襪,那麼早起運動的負擔會加重,八成也就不想行動了。

寫作也是如此。良叔在家裡有兩個懶人支架。一個放在卧室,一個放在客廳的沙發上。

於是,除了書房,我還能在床上寫,在沙發上寫,都是一種很舒服的姿勢,這樣自然減小了我的「寫作阻力」。

在向人救助時,也可以遵循「香蕉法則」。你找別人幫忙,一定要想辦法減小別人的阻力,讓人家「順手」,這點特別重要。

有很多讀者,找良叔咨詢,寫好幾百字,還不分段,很多問題還很大,讓我根本無法準確回答。

你看,這就是給我增加了阻力。你讓我怎麼幫你呢?

做銷售也一樣。因為銷售需要求人,你最好能明確告訴別人,怎麼才能幫到你。

我以前手下有個銷售,找熟人幫助,總是說:「我缺業務,有機會幫幫我。」

這種說辭,等於沒說。因為別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幫你。你說的太含糊了,別人在幫你這件事上,有很大的阻力。

你應該明確告訴對方:「某某公司的張總,不是您朋友嗎?能不能介紹給我?」你說具體了,別人才知道怎麼幫你。

如果你能再具體點,就更好了——「您只需要給張總發個微信,說我是您朋友即可。剩下的事兒我來跟進。」

這時候,別人會覺得幫你的阻力變得極小,當然也願意伸出援手了。

其實創業也一樣,需要遵循「香蕉法則」。

我有個朋友,之前是教師,現在也想投身自媒體。

前段時間,他找我聊天,說想做,專門針對「創業者」,內容以創業故事、商界人物為主。

他說,現在想創業的人很多,這樣的公眾號應該有市場。

但我卻勸他,如果真想做,就搞個「教育類」的公眾號。

原因很簡單,就算創業領域有市場,但你本就不是這個領域的人,你要重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收集這方面的素材。這會增加很多阻力,難度也會很大。

反之,你本就是教師,如果做教育類的公眾號,一定有這方面的感悟,也有很多。這阻力多小,何必要捨近求遠?

你看,應該是這樣吧?

你想創業,不要只看哪個領域可能火,還要結合自己之前的經歷,想想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你的阻力會大到難以想象,失敗當然也是大概率的事了。

凡事皆有例外,「香蕉法則」也有失效的時候。

比如,良太愛吃的東西,顯然就不受這個原則限制。她很愛吃一些麻煩的東西。比如,蝦蟹、鴨爪、雞翅膀尖、小貝殼類……

而我很煩這些。不是覺得味道不好,而是太麻煩了。剝殼嗦骨,就吃那麼一點點肉,這也太低了。

於是抱怨,這些東西為什麼要長骨頭和殼呢?讓人吃得一點都不痛快。良太卻一臉鄙視,說,你根本不懂吃的樂趣在哪裡。

對此,我無言以對。只能說,在吃貨的眼裡,任何法則都是失效的……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Mkh9nW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