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奕默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漫畫家蔡志忠
學會扔東西
告別凌亂的生活
前不久,重溫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女主角麗貝卡是一個財經雜誌的記者。
她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買買。
堆積成山的衣服,五花八門的鞋子,形形色色的配飾……
購物成癮的她,在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她的物品。
結果是,她不僅工資月光,還欠下一屁股債,愛情也岌岌可危……
日本作家舛田光洋說:“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自己的房間。如果你的房間髒亂不堪的話,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好運’‘夢想’都會溜走。”
雜物亂堆的房間,不但會堆積灰塵,而且會讓人的心情壓抑,從而影響一個人的狀態和心境。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也發現: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
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一個人的狀態如何,首先取決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
日本著名的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多次呼籲,好的人生,需要一點“斷舍離”,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
斷舍離不僅僅是扔,而是奢侈地愛惜自己。
正如作家喬舒亞·貝克爾所說:“減少20%的物品,提高80%的生活品質。”
當我們把物品歸置得整整齊齊、東西收拾得井井有條,房間自然會明亮,心情也自然會舒暢起來。
生活需要來點斷舍離。
放手不需要的物品,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實現高質量人生的一門必修課。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才能改變看不見的生活。
踐行斷舍離
擺脫繁重的工作
職場上,有一個著名的巴菲特時間管理法則是這樣的:有一次,巴菲特的私人助理邁克,向巴菲特請教人生職業規劃問題。
巴菲特建議邁克先寫下人生的25個目標,再從其中篩選出最想做的5項。
當邁克完成以後,巴菲特對他說:“你現在知道怎麼做了嗎?”
邁克說:“我要花主要的精力去做這5件事,剩下的20個再慢慢實現它。”
巴菲特卻大聲反對:“不!邁克,你錯了!”
這是因為,巴菲特認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有限而寶貴的。
所以,在最重要的5項工作還沒完成之前,不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管其餘的20項。
英國有句諺語:如果你同時追兩隻野兔,那麼你一隻也捉不到。
工作中,只有把不重要的事情全部砍掉,才能集中時間、精力和智慧,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在2019微信公開課PRO的微信之夜上,微信之父張小龍特別提到這樣一條好產品的原則,那就是:“盡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他曾多次對員工發問:“回顧一下,你們做了多少功能,是可以不做的?”
一位微信員工透露,“現在你正在用的一個功能,很可能就是我們砍了300多個功能后留下的。”
微信“搖一搖”功能推出后,馬化騰給張小龍發了一個郵件:“搖一搖真的很好,但要防止競爭對手抄襲。”
張小龍回復說:“搖一搖很難被超越,因為我們已經做到極簡。”
在張小龍看來:“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難;如果沒有化繁為簡的能力,就剋制自己做多的慾望。”
正因為堅持“極簡”,如今的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賬戶數,已經高達11.12億。
大音希聲,大道至簡。
職場中,踐行斷舍離,去掉你不想要的,才能專心成就自己。
懂得做減法
放下無用的社交
一個朋友發消息訴苦,抱怨自己總參加無意義的飯局。
我問他:“既然你不想去,為什麼不拒絕呢?”
他苦惱地說:“這怎麼行?都是人脈啊!”
我反問:“那麼,你現在到底結交了幾個真心朋友?”
良久,他沉默無語。
很久以後,他發來消息:“你說的對,也許是時候,放棄無效的社交了!”
敬了一圈酒,遞了一盒名片,加了一堆微信,轉身根本不知道誰是誰。
這樣的社交,意義到底在哪裡?
作家周國平早就指出:“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
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無意義的聚會和酒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的精力,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
有一次工作結束后,何炅邀請韓雪一起吃飯。
本以為韓雪會一口答應,沒想到,韓雪居然直接拒絕:“我去不了,我要回家做作業。”
原來,韓雪每天都要花費2~3個小時學習英語。
這個習慣,她已經堅持了整整4年。
她說:“因為有太多有意義的事情急切地想去完成,所以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花更多時間提升自己,才能在社交中得到對等的回報。
白岩松在“光陰的故事”里,有一段演講,在回首自己30歲的時候,他說:“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減法。有的人在20多歲的時候拚命地做加法,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要做減法。
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就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有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
人生有舍才有得。
只有懂得做減法,放棄無用的社交,我們才能離優秀更近一步。
學會看得開
捨棄對物慾的迷戀
李宗盛的《凡人歌》中,有這樣一段歌詞:“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
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多少男子漢/一怒為紅顏/多少同林鳥/已成分飛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愛人不見了/向誰去喊冤……”
人活一世,總是免不了被物慾所迷惑,被俗世所紛擾。
但也有一些人,懂得看開和放下。
《魯豫有約》曾爆料,周潤發把自己畢生累積的56億身家全部捐出,毫無保留。
在周潤發看來,人沒法永遠擁有財產,當有一天去世,還是要留下來給別人,與其將財產放在銀行,不如把錢留給有需要的人。
周潤發說,他最欣賞的電影對白,是《卧虎藏龍》中這句話:“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一切。”
功名利祿,於他通通如浮雲。
生活中的他,坐地鐵、逛菜場,用著過時的諾基亞,完全沒有一個明星的架子,活得分外輕鬆、自在、純粹。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一味熱衷於獲取名利、追求金錢和享受的人,只會在物慾的漩渦中迷失方向。
而懂得看淡、看透、看開的人,才能輕裝上陣,活得雲淡風輕、寵辱不驚。
佛家有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何以解憂?當斷,當舍,當離:扔掉無用的物品,才能生活的更加舒適;
捨棄無用的目標,才能工作的更加專註;
拋棄無用的社交,才能修煉得更加強大;
放下對物慾的迷戀,才能活的更加幸福。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幸福的人生,從斷舍離開始。
來源:有書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23JAvL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