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

習大大說「Yes」時「歪著腦袋,表情很可愛」(高新)

圖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法新社)圖片:國家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法新社)

日前,多家中文網站都轉載了《厭惡「」,彭麗媛通過栗戰書表達》一文,文中說:最近中共普發了一個專門文件不許搞所謂「低級紅」和「高級黑」,引起熱議。中國大陸曾流行一首「愛著彭麻麻」的歌曲 ……。自由亞洲電台時政評論的文章表示,與他討論此事的大陸記者說,彭麗媛不喜歡「彭麻麻」的說法一年多前即在官方文藝界廣傳。本來就反感大陸流行歌手模仿港台腔的彭麗媛認為,「媽媽」之所以成了「麻麻」完全是當今大陸青年模仿台灣「國語」的腔調製造出來的,無論從字面上看還是聽上去,都是「肉麻」的「麻」。當時《習大大愛著彭麻麻》的歌曲已經被編成「廣場舞」,傳遍大陸,其原創團隊正在向央視叫板,聲稱如果央視還不趕快聯絡他們安排此曲上春晚,就會犯天大的「政治錯誤」,而央視根本沒有搭理這伙人。據說就是因為彭麗媛通過時任中辦主任栗戰書向有關部門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該文章還稱2016年3月時,包括自由亞洲在內的眾多海外華文媒體,均以「習大大彭麻麻悄然下網」為題目,轉引「北京一位接近高層的消息人士」的「消息」。該消息稱,「習近平對中共宣傳系統肉麻吹捧他的做法,對『姓黨』的媒體刻意塑造他的形象很不滿意,明確要求:不要叫我『習大大』」。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如上文章中關於彭麗媛不喜歡模仿港台腔楞把「彭媽媽」三個字唱成「彭麻麻」一段,確是源自筆者三年前刊發在本專欄的的《是習大大討厭「大」,還是彭麻麻不喜歡「麻」?》一文中的內容,但同一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不但不是肯定和相信,而是高度質疑習近平本人有過「不要叫我習大大」的「明確要求」。

三年前的這篇文章中曾斷言說:「習大大」也好,「彭麻麻」也好,在中國大陸官方網站上肯定是沒有被下網,筆者斷定日後也沒有可能會被下網。若認為「谷歌」的搜索中共官方無法屏蔽的話,有興趣為此較真兒的讀者和聽眾只要進「百度」打進「習大大」三個字,包括「要嫁就嫁習大大」在內的所有歌頌「習大大」的「聖歌」、「神曲」,讒詩、媚文,一樣不少。最能代表官方背景的,把「習大大」和「彭麻麻」一併歌頌的,當屬人民網上的《習大大與彭麻麻「年度國民眷侶」》,以及該網以「人民日報客戶端」名意刊出的《「習大大」背後的民意分量》。

如今三年見過去了,進入百度百科點進如上所說的「『習大大』背後的民意分量」,「習大大與彭麻麻『年度國民眷侶』」,或者「彭麗媛52歲生日 有一種愛叫《習大大愛著彭麻麻》」。「我的領帶你的裙 習大大彭麻麻的恩愛穿搭」,「習大大彭麻麻成國民CP 網友大贊太有愛」,彭麻麻折服世界的「十大神器」,「暖男習大大之家庭篇」,「《習大大愛著彭麻麻》:『神曲歌手』唱沸人心」,「民心推紅《習大大愛彭麻麻》,男人要學習大大,女人要學彭麻麻「……等等,立刻就會「低級紅」而又「高級黑」地呈現在眼前。

這次在百度網上再次搜索「習大大」時,還發現人民網當年那篇《習大大背後的民意分量》已經被推崇為「民意論文範文」,「為適合民意論文寫作的大學碩士及相關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人民網的這篇馬屁文章回顧說:(2015年)9月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範大學。在他和全國教師代表座談時,來自遵義的教師劉軼說:「總書記,我叫您『習大大』可以嗎?」「YES。」聽到總書記的回答,全場都笑了起來。

自習近平掌舵中國以來,民間用「習大大」稱呼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他本人對此做出回應並認可,還是第一次。這令人不禁回憶起三十年前,國慶遊行時首都民眾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橫幅,那是改革開放年代最經典也最深入人心的標語。如今,「習大大」這個樸素簡潔、來自民間的稱呼,同樣道出老百姓的心裡話,讓人掂得出「習大大」背後沉甸甸的民意分量。

該文以「一聲『習大大』飽含深厚民心」為小標題詳細詮釋了總書記為什麼會對「習大大」的稱呼說「YES」。因為:一聲「習大大」,將人民和總書記緊緊相連。從「主席套餐」走紅到全民圍觀「總書記辦公室」,從「每天和夫人通電話」到「綠茵場上秀腳法」,從「冒雨打傘挽褲腿」到「霧霾天與百姓『同呼吸』」……「習大大」親民愛民、平易近人的形象深入人心。早先就曾有外媒稱,習近平領導了中國的「魅力攻勢」。此為其一。其二,「一聲「習大大」寄托厚重期待」。與整個社會回暖的民意相比,「習大大」這個簡單稱謂里蘊含的期待,分量可能更重……。

如上這類頌揚內容,無疑都是習近平本人最為受用的。「文革」情節深入骨髓的習近平上台之後最為懷念的文革語錄之一就是 「人民領袖人民愛,人民領袖愛人民」。

就是近一兩天才發生的故事,中國大陸知名激進左派人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前教師,左派網站「紅色參考」的活躍人士之一柴曉明被指涉及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遭國保秘密抓捕。其實早在去年早些時候,這家左派網站在北京的編輯部即已經被廣東警方派去的二十多名警察查抄過一次,柴曉明的同事之一,編輯部一名工作人員尚愷(筆名佣耕)被以尋釁滋事的罪名當場宣布刑拘。而三年前頌揚習大大和彭麻麻的歌曲被廣場舞大媽們連扭帶唱地瘋狂至最高潮時,中國內地網站上表達反感和反對內容也都是出現在包括「紅色參考」在內的幾家左派網站上,較有代表性的是「烏有之鄉」上的一篇,內容是:把媽媽諧成麻麻,這不是在惡搞嘛。百度一下。果然,麻麻就是媽媽。終於弄清了,彭麻麻就是彭媽媽。附帶著也弄清了習大大就是習爸爸。說起來很慚愧,此前我真的不知道習大大就是習爸爸。因為習大大這個稱呼不像彭麻麻那樣刺耳,所以,網上見到后,也沒細究,只以為這是大的本意,國家以主席為大,黨內以總書記為大,所以就尊稱為大大。從沒想過是尊為習爸爸。大大既是爸爸之意,用習大大尊稱習主席就很不合適了。因為習主席是全國人民的主席,不是你幾個年輕人的主席。數據顯示,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2億多,讓他們稱習主席為習大大,怎麼著也喊不出口呀!

當我們都弄懂了習大大就是習爸爸,彭麻麻就是彭媽媽以後,也就弄懂了《習大大愛著彭麻麻》就是《習爸爸愛著彭媽媽》。試想,當全中國都在唱著《習爸爸愛著彭媽媽》的時候,那像什麼話!全世界會用什麼眼光看我們中國人啊?

如今再到百度查找關於「習大大」的信息,才發現原來當時的南方都市報刊登的《貴州教師:可以叫您習大大嗎 習近平:YES》一文形象地描述了習近平對被臣民尊稱為「習大大」的志得意滿。

文中描繪說:來自貴州遵義文化小學的語文老師劉軼昨天成了網路紅人。在座談會上,劉軼問習近平,我可以叫您「習大大」嗎?習近平回答,「Y E S」。昨天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培訓的劉軼回憶,「習大大真的是用英文回答我」,「歪著,表情很可愛」……

那位叫劉軼的貴州女老師事先應該沒有上網核查過「大大」的稱呼代表什麼,自認為「大大」就是「叔叔」的意思,殊不知恰恰是在習近平的家鄉方言里,「大大」就是「爸爸」,「父親」,而不是父親的哥哥或弟弟。

百度百科對「大大」這一詞條解釋得非常詳盡,特別說明:在陝北地區方言中,「大」dǎ就是爸的意思,或者「爹」被讀為dǎ。

另外,在山東菏澤的方言中,「大大」就是爸爸的意思;在山東臨沂的方言中,「大大」有爸爸的意思;在山東日照的方言中,「大大」也有爸爸的意思;在山東泰安的方言中,「大大」是爸爸的意思,但讀法不同,系重複揚聲。只有在在山東濰坊景芝方言中,「大大」指跟自己父親一輩比自己父親小的男性;在山東濱州的方言中,「大大」用來稱呼比父親年長的男子,是大爺的意思。

也就是說,外界把「大大」解釋成「叔叔」在,而且還特別說明是「陝西方言中的叔叔的意思」完全錯了,不但習近平本人的家鄉方言是「大大」就是爸爸,在彭麗緩的家鄉山東菏澤也是如此。

當然,相信當時的習近平喜滋滋用英文Yes回應貴州女老師「習大大的親切稱呼」,滿腦袋里肯定都是「人民領袖人民愛,人民領袖受人民」,並沒有預料到全中國人民都把他叫「爹」的後果。君不見就在「習大大」的出現頻率已經比當年「毛主席萬歲」的頻率更高的時候,崔永元故意在一個脫秀時說一句「我是兒子,象小平同志一樣,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至於一直被習近平受用了好一段時間的「習大大」的讚美稱號突然在2016年年中左右被中共宣傳部門下令冷藏,一種說法是:「在習近平本人的親自鼓勵下,「習大大」的稱呼甚囂塵上,風潮來勢凶猛,令中共黨內許多人感到不安、不妥、反感,導致習近平不得不後撤」。對此筆者不能苟同。

第二種說法是:在中共官方乃至習近平的親自鼓勵下,「習大大」的稱呼在中國大陸熱傳,甚至熱到和傳到邪乎的境地,最後竟然出現了《嫁人就要嫁習大大這樣的人》這樣的歌曲;這歌曲不但讓許多人感到可笑,而且也很可能讓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感到反感乃至憤慨,因為這歌曲公然宣示在中國另有不止一個女人愛慕和覬覦習近平,同時又明顯地暗示彭麗媛可能配不上習近平。

習近平以及中共宣傳部門發現,「習大大」在諸多的中國公眾當中已經成為笑話,成為惡搞的素材;用「習大大」這一稱呼來打造習近平的親民形象、樹立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得不償失,很可能損失慘重。

持此分析媒體說:「習大大」的稱呼被中國民眾用來惡搞的情況十分普遍,與「習大大」諧音的「邪大大」在許多中國公眾當中不脛而走,甚至「大」字本身也被許多中國人用來調侃嘲弄習近平,如「大撒幣」,「冤大頭」,即調侃和譴責他無視中國千百萬人生活在貧困中,動輒向外國撒幾十億、幾百億的援助顯示他財大氣粗……令他在中文世界的互聯網上又獲得了 「傻大頭」的綽號。

這種說法筆者感覺有些道理,但更多的可能不會是習近平本人幡然悔悟,而應該是諸如當時的中辦主任栗戰書或者王滬寧之類從「當習大大愛上了彭麻麻」,「要嫁就嫁習大大」之類的「低級紅」中敏銳地嗅出了「高級黑」的味道,不得不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了曾經「歪著腦袋,表情很可愛」地鼓勵女老師稱呼他「習大大」的習近平本人。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FzGsgH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