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滾滾驚雷,隆隆而至,遠未停歇。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理財平台的暴雷。但剛跨進8月的門檻時才發現,災難依舊沒有結束。
這次,是位於杭州的鼎鼎大名的草根投資!
剛剛,據相關報道,860億的草根投資出事樓,辦公場地基本人去樓空,經偵已介入!晚間流出草根投資辦公地的現場圖片和視頻顯示,已經有不少投資人已聚集在草根投資杭州辦公場地,警方也已到場。
是的,你沒看錯,累計成交額達862億元、註冊用戶達900萬人的明星網貸平台草根投資,也爆!雷!了!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正應了那句話:高處不勝寒!
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別小看草根投資,在業內,它可謂大名鼎鼎,一向以白富美著稱,稱得上爆雷平台中的一朵奇葩。
草根投資運營主體為浙江草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3月正式上線,註冊資本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金忠栲。各位不妨先圍觀下草根投資總部,看起來是不是真的很有錢?
當然,這家公司的特別,不在於它這座漂亮的樓,更在於在於它的所謂「背景」——這家平台雖取名「草根投資」,可其實根本不草也不根,相反,如果你仔細打量下,它的背景似乎「粗」得很!
1、這是一家集「國資系」、「上市系」、「風投系」三重背景加持、三份寵愛於一身的網貸平台!
我說這話沒有絲毫誇張的意思:君不見,在草根投資官網顯著位置,平台宣稱已完成A輪、B輪、C輪累計3輪數十億元融資,融資機構包括風投系、國資系、上市系,這華麗麗的背景真是要亮瞎了投資者的眼睛。
當然,這其實是拉大旗當虎皮:
平台宣稱獲得順為資本A輪融資,實際在股權上卻並無關係,而是副總裁馬文靜持股50%的另一家機構順盈資本入股。
平台宣稱獲得國資系廣州基金B輪融資,從股權結構看,對平台的持股不到0.001%。
平台宣稱獲得上市公司華聞傳媒C輪融資,實際上,華聞傳媒的全資子公司山南華聞對平台持股僅1%,並不能產生重大影響,與那些主體上市或者由上市公司控股的平台不可等同。
然而,就這點弱關係,經過它一宣傳推廣,都成了它金光閃閃的大靠山,草根投資也似乎成了背景極其強大的網貸平台,引得萬千投資者盡折腰!
然而,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更何況這點似有似無的加持,真能持否?
2、草根平台聲稱由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作為託管銀行,平台不觸碰資金,非常正規,也非常安全。
不僅如此,草根投資還大大地宣傳了自己與建設銀行達成所謂的「戰略合作協議」,並借建設銀行領導的口為自己背書:建設銀行之所以率先選中了草根投資作為合作夥伴,這是對草根投資的充分信任與肯定。
對,就是四大國有商業之一的建設銀行。建設銀行都看中了人家草根投資,你還有啥可顧慮的?
草根投資自己也狂灑定心丸,他們聲稱:存管系統完成之後,將由銀行管理資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資金與交易的分離。你看,投資者的錢將由建設銀行為您保管,是不是更安全啦?
然而,這些都是草根投資的一家之言,天知道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到底說了些什麼?查無實據啊!然而,對草根投資來說,反正啥金往自己臉上貼、讓投資者送錢上門,這就對了!
3、即使快爆雷了,草根投資還揚言欲借殼登陸港股,並宣布自己獲得D輪融資的5億元。
從7月13日開始,草根投資便大力宣傳「攜手匯銀控股,開啟上市新征程」,並借上市為由,續推出了加息爆款項目:1月標利率10.5%,2月標12%,3月標14.3%,半年標14.6%,一年標則高達15.6%。
回過頭看,這一切不外乎是為了收割最後一批韭菜,真是有夠狠!
果然,打扮得背景硬、高大上有好處,很多理財小白就追著趕著去自投羅網了:
草根投資2018年二季度運營報告顯示,2018年二季度,累計投資額為51.63億元,人均投資金額7.8萬,超過一半的用戶在草根投資上的投資金額至少在20萬元以上。
然而,這種「只投高端,不看底層資產、不問東西南北」的結果,是今天的慌成一逼。看看那些哀嘆和慌張的質問,教訓實在太慘痛了!
讓人唏噓的是,根據草根投資對用戶的畫像檢測,超過60%的投資者是70後和80後,其中80後佔比最高,達40%。
80後,這可是辛辛苦苦攢了點錢,等著用於成家立業、買房生娃的一群人。就這樣,很多人的夢想,或將隨著平台的坍塌而幻滅!
雖然今天草根投資發出公告稱:目前平台已恢復基本運營,平台技術、客服、財務等工作人員已基本就位,恢復公司正常運轉。但是從上面情況看,下一步平台經營或許不會太樂觀了!
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草根投資的故事告訴我們:
在理財方面,獨立思考、認真甄別,有多麼地重要。
無論是「國資系」、「上市系」、「風投系」,無論是小米推進、雷軍推薦還是京東銷售,都不能捂住眼睛輕信,都要去穿透表層,去看看它的底層資產究竟投往哪裡去、安不安全。
否則,如果經不起貪婪這個魔鬼的誘惑,自己蒙上了自己的眼睛,直到最終雞飛蛋打、血本無歸,必將後悔不迭!
只是,世上從來就沒有後悔葯可買!
P2P啊P2P,多少騙子假你之名而行!從中晉、泛亞系、e租寶,到善林金融、錢寶網、蛙寶網,再到雲聯惠、唐小僧、聯璧金融······
這真是一個金融江湖,沒有最亂,只有更亂。龐氏融資、自融、假標、惡意逃廢債、非法集資、假慈善、返現送手機······你能想像的金融騙局,在p2p 領域都出現了。
這個領域,正如前首富所說的:清華北大,不如膽大:在一段時間裡,只要敢於誇下海口,敢於扯大旗當虎皮,敢於給出高額的回報率,就很可能吸引到源源不斷的資金,瞬間崛起,短時間擴張到幾百億!
然而,出來混,早晚要還的。現在,p2p已經迎來了一輪大清算:僅僅上個月,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1645家,相比6月底減少218家。
這也就是說,在7月份一個月里,已經有218平台灰飛煙滅!
然而,這或許這是剛剛開始。大浪淘沙始見金,網貸行業正處於良幣淘汰劣幣的階段。中金固收團隊一份研報顯示,3年後正常運轉平台預計不超過200家。
這一數量意味著,目前運營平台頂多有10%左右能活下來,這一切不可謂不慘烈。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投資之多艱!當一個騙局崩盤,最可憐的,是一群群被「引君入瓮」的投資者們。這一長溜的金融騙局,恰恰證明了電影《大空頭》所說的:
金融市場就是一個暴露人性弱點的機制,從現代金融市場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變過。投機必然死於貪婪!
P2P倒閉平台已超4000家,那些錢都哪兒去了?
剖析P2P平台為什麼跑路,讓大家能站到全局透徹了解P2P的風險,幫大家避開99%的雷。
「坑蒙拐騙」跑路
坑蒙拐騙是早期P2P平台跑路的最主要原因。P2P平台阿貓阿狗都能開,上線一個網站就能撈錢,這樣的行業簡直騙子的天堂。P2P裡面大騙子、小騙子、半路出家的騙子、轉型騙子應有盡有
1、小騙子
投的第一個平台淘金貸就是一個小騙子,當時這個小騙子從網上複製了一套實力比較強的擔保公司的資料,當時投資人很單純,覺得這個公司實力很強,就投資了,幾天時間,這個小騙子就騙了小几百萬。
隨著行業進化,這些低級騙局沒有了,後來進化成了團伙詐騙。比如寧波專門有一幫人,專門到上海來開平台,包裝的非常高大上,開業利息很高,吸引了不少打新族和羊毛黨,騙個幾千萬就跑了。
這些小騙子現在依然在行騙,現在進化成了買個國資背景再上線一個銀行存管詐騙。平時愛亂投的朋友,或者愛擼羊毛的朋友要務必注意。
2、大騙子
大騙子主要是更心狠手辣專門騙無辜群眾的人渣。典型的是e租寶、大大集團、中晉財富、錢寶、易乾財富等。這些大騙子瘋狂的宣傳,瘋狂的詐騙,動輒幾百億規模,簡直是毒瘤。這類騙局有點投資經驗的朋友容易分辨,但那些明知道是騙局還博高息的朋友要注意,錢寶的教訓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和詐騙平台賭誰先跑。
3、半路出家的騙子
主要是實業有窟窿,走投無路,開個平台融資的騙子。之前做催收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他們公司借給一家公司的錢逾期了,這家公司已經資不抵債,老闆已經事實上破產,怎麼催收也催不回來了。
他們最後給這個平台指了一條出路,讓這家公司去開個P2P平台,靠P2P融來的錢把他們公司的錢還了。要命的是現在這家P2P平台還活著,還經常有朋友在後台問到,這家平台怎麼樣······
前幾年實業不景氣,很多做實體的企業都欠了一屁股債,這些老闆很容易不擇手段,開個平台自融。
前幾年這類平台很多,坑了不少人。現在的這類騙子玩的更高明了,用國資名號直接收購一個平台,說是收購,實際上就是從平台存量資金里直接拿30%的錢給原來股東,然後再把平台剩餘70%的錢挪為己用,空手詐騙。以後大家看到平台被賣,就不要碰了。
4、轉型騙子
轉型騙子主要是干平台的過程變成了騙子。人非聖賢,幾千萬可能還管得住手,等到吸納上億可調配資金時,仍不動心的真是聖人。慾望膨脹就容易亂搞,搞出了窟窿補不上,就轉型成了騙子。說個典型例子,狀元貸幾個人合夥平台,起初業務做的還不錯,分公司開了好幾個省,盈利不少,事業蒸蒸日上。
但其中一個合伙人,因為牛市炒股賺了不少錢,看著股市如此紅火就動了歪腦經,挪用投資人的錢炒股,起初賺了不少,挪用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後來股災來了,虧了5000萬。這個窟窿無論如何也蓋不上了,只好坑蒙拐騙能拖一天算一天。
有意思的是,有些騙子據說通過炒房,成功賺了一倍,竟然活過來了。也有的騙子通過現金貸成功把窟窿堵上了······
這類坑蒙拐騙實際最難發現,明面上有真實業務,外面的人很難找到明顯證據,真正的風險只有幾個老闆自己知道。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業內人打探內部的實際風險。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HPMkP6mkLaR1hzDCQE66ibvyuKhZvDCP8Y2TGokc0mthBpmuAuRLOv0XX1xTu9Wfn1icpViaOXaicjWy8GFraiabp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因擠兌跑路
理論上P2P都是投資人和借款人一對一,不存在擠兌問題。但是後來P2P演變成了和銀行一樣的兜底+資金池(期限錯配,資金錯配)模式,導致早期P2P平台很容易被擠兌死。
早期很多平台規模小,當年底倒閉潮來臨,很多投資人集中擠兌,就把平台擠兌倒了。安徽一個比較大的平台跑路了,很多投資人很恐慌,集中撤資,就把另一個安徽小平台直接擠兌倒了。
不過現在平台規模越來越大,投資人越來越分散,擠兌的風險大大降低了。現在投資人主要注意的是一些短期平台放大量羊毛,羊毛黨都是擼一把就走,擠兌風險很高。
因壞賬而跑路
P2P放的貸款屬於次級貸款,本身風險較高,很考驗高管之前在風控方面的經驗和公司在風控上的積累。稍有不慎就被壞賬搞殘,如果反應慢一點可能就被壞賬搞死。
1、最常見的就是草根玩不轉金融而跑路
之前四川當地有個名氣很大的平台叫四達投資,平台被壞賬拖死了,老闆至今沒有跑路,在處理壞賬,幫投資人還錢,但至今連一半的錢都沒要回來。
四達投資老闆最早做實業,沒怎麼做過金融,最早就做當地的企業信用貸款,結果錢一放出去,就發現借款人變了,還錢的時候人也找不到了,積累了不少壞賬。看著企業信用貸款不好做,就開設做紅木抵押,剛開始紅木價格一直漲,生意很好,但後面紅木價格一落千丈,借款人抵押的紅木都不要了,又積累了一堆壞賬。最後四達開始轉型做車貸,但無奈積重難返,平台壞賬窟窿太大,最終還是倒了。
2、有些業務容易一擁而上,然後一地雞毛
比如今年的現金貸可謂過山車。年初的時候,做現金貸的平台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很多平台因為現金貸而美國上市,也有很多平台因為現金貸而翻身。一時間做現金貸的平台超過了1000家。
但11月份,監管政策對現金貸一刀切。現金貸成了炸彈,逾期率飆升,一度高達60%,很多平台從巨賺變成巨虧,某上市平台2季度賺10個億,3季度虧2億多,整個行業哀鴻遍野。
現在因業務壞賬跑路最常見就是上面總結的兩種,第一種是草根做金融,90%都很危險,這方面建議關注平台高管,如果高管對金融一知半解,那一定要遠離。第二種是某些業務的風險,這方面要多關注行業,發現泡沫般的瘋狂就趕快撤。
被行業淘汰跑路
1、企業競爭是殘酷的,之前團購有上千家,3年後就剩下幾十家
P2P也一樣,高峰期有4000家,現在不到2000家,估計未來只會剩幾百家。3000多家平台註定會被淘汰而跑路。
在P2P行業從業,感受非常強烈,每一年P2P行業都會質變,對平台能力的要求都會提升一個等級,跟不上就會被淘汰。
比如,2013年以前開的平台,大多綜合實力都比較薄弱,90%的平台已經被行業競爭淘汰了。
2、P2P本質又是金融,本身放了幾十倍槓桿,風險又進一步放大了幾十倍,公司經營遭遇一些經營意外,平台可能就崩盤了。
比如之前測過的一個平台獅子座金融,本身業務做的還可以,老闆有多年的民間借貸經驗,放的貸款也主要是一些房貸、車貸、信用貸,業務規模不大,在高息圈子裡一直是口碑不錯,被認為是典型的小而美平台。但老闆因為業務逾期暴力催收意外被拘捕了,導致業務全線崩盤,平台被迫倒閉清算。
經營性風險主要看平台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是考量老闆的能力和股東的實力,老闆是公司的天花板和火車頭,老闆不行,平台遲早要完蛋。股東實力不行,代表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抗不住風浪。
不合規跑路
之前P2P發展了七八年,一直沒有正式的監管,但現在國家出台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有三點最為關鍵,P2P平台必須在當地金融辦進行備案登記,需在銀行進行資金存管,需有一定的業務限額(個人借款不得超過20萬,企業借款不得超過100萬)。尤其是業務限額,讓很平台轉型無望,只能清盤退出P2P。
現在合規已經到了比較關鍵的階段,很早就提醒大家,不合規的平台基本不能投了,或者只少量投資。看平台是否合規最重要看兩點,第一業務是否符合限額,第二股東實力。
這些是全面剖析的P2P跑路原因,任何平台跑路都跑不出這五大原因,大家好好能熟記這些風險,目前90%的雷都能避開。
倒閉平台的錢到底去哪了?
1、壞賬
網貸初期,以從事線下放貸為主的土老闆們覺得要抓住互聯網時代的先機,便都跟風開起了平台。可他們只知道簡單的線上融資和線下放貸,缺少風控機制,突然獲得的大筆資金都被盲目的借給了高風險群體,逾期後自稱牛X的催收能力也是各種失效,最後導致壞賬不斷增多,落了個提現困難的結局。
2、企業自融
網貸歷史中曾經有一群人在一段時期內瘋狂鼓吹自融安全論,很多平台也毫不避諱的在介紹中展示自己的企業背景,多為融資困難的小房產商和落後產能低附加值的小企業。於是資金都流入了爛尾樓和廠房機器里,這些行業投入大,營業周期長,資金回籠慢,一次回款高峰就很難抗住,老闆也基本都是破罐破摔,分文不還。
3、經營成本與利息
所有平台的運營主體公司都有過入不敷出的階段,這個問題對草根平台來說很嚴重。比如在開業燒錢推廣階段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或是獎勵設定的太高,放貸的差價還不夠經營的成本;又或是不懂規劃,業務不足,被迫發假標等等。沒有盈利來源,加上無限增大的待收,再加上越來越高的利息支出,最後導致負擔越來越重,直至平台崩潰。
4、還債
很多平台老闆都是負債纍纍借無可借,走投無路了才開P2P平台放手一搏,有的甚至是被放高利貸的逼迫來開平台騙錢還債的。融到的錢先還銀行後還高利貸,等雷了之後才發現老闆兜里連面錢都沒有。
5、純騙局
在詐騙平台的案例里,除了那些專業詐騙團伙之外,也會有一些原本走投無路、要錢不要命的人,在上網的時候偶然發現P2P來錢快,於是花幾千塊買了個模板就開始上線行騙,幾十萬不嫌少幾百萬不嫌多,能騙多少是多少,十天半月就跑路。有騙的久的,賭博嫩模,買房買車,還有「眼光長遠」的把資金轉移到香港變成了永久居民,投資人維權都找不到人。
6、股市
挪用資金炒股的平台年年有,有的是另開公司以借貸的名義來掩飾,還有的則乾脆直接發假標,心想老老實實做中介貌似沒多大前途,還不如動點腦筋賺點快錢。行情好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行情不好的時候瞬間一波全賠光。
7、郵幣卡
郵幣卡之前火了一年多,不少P2P平台也因此動了歪心思,想挪用資金去坐莊,忽悠另一行的小白們入坑,卻不巧碰上了國家的嚴打,導致兩邊都玩完,坑慘不少投資人。
8、投了互助盤
某平台維權找老闆要錢,結果老闆打開伺服器在國外的互助盤網站,指著賬戶上那幾百萬就說:到期了連本帶利還給你們,一起發財!結果在臨近到期的時候,互助盤就找借口凍結了會員賬戶,無限等待重啟了,投資人最後發現自己的錢都投到了這種地方,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9、投給了其他平台
一些平台雷了之後,維權的投資人去查資金流向,卻意外發現了其他平台的賬戶,這裡面有的是關聯平台,有的是平台間的相互拆借,還有的是開平台融資後直接拿去投收益更高的平台,想以此來賺差價。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最後的結局只能都是被一鍋端。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na7PoH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