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31日召開政治局會議,確定了2018年下半年通過積極財政政策支撐經濟的方針。日媒稱,中共為應對貿易戰轉向優先經濟增長。
據8月1日報道,北京時間7月31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會議,確定了2018年下半年通過積極財政政策支撐經濟的方針。中國被認為將擴大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投資。此外,貨幣政策也向寬鬆方向進行了修正。為應對中美貿易戰的激化,中國政府將轉向重視經濟增長。
中共領導層此前一直將化解過剩債務等結構改革作為優先課題。隨著轉向經濟刺激,結構改革被推遲的可能性加強。
報道稱,在31日的政治局會議上要求“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此基礎上提出方針稱“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
關於貨幣政策,從“穩健中性”這一以往的基本方針中刪除了“中性”。表示“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暗示出向市場增加資金注入的姿態。
轉向“經濟優先”的經濟運營方針的背後存在著對中美日趨激化的貿易戰抱有的危機感。中國顯示出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防止經濟下行的姿態,不過這樣一來很可能不得不推遲壓縮雷曼危機後膨脹的過剩債務。
31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明顯變化”無疑指的是與美國的貿易戰。
美國在7月6日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並準備對其餘幾乎所有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中共政府已開始著手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據官媒新華社報道,7月25至27日在西藏考察的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了鐵路施工現場,要求加速推進工程建設。
李克強指出,“我國目前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要加快補齊這個短板,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加快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提及了作為經濟刺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的必要性。
2008年爆發雷曼危機之際,中共政府出台了4萬億元(1元人民幣約合0.156美元)的經濟刺激政策。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為了推進道路和鐵路建設而大肆舉債,這成為債務過剩問題的導火索。
出於對該問題的反省,中共領導層一直對實施大規模的公共投資來刺激經濟態度謹慎。
李克強的發言暗示將轉變這一方針。由此可以看出中共對貿易戰抱有強烈的危機感。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ODEbox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