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星期三

「熱鬧與偽裝「明批薄熙來,暗諷習近平(高新)

習近平和薄熙來。(AFP)。(AFP)

筆者在本專欄的上篇《「指著和尚罵禿驢」,及時識破批胡鞍鋼者居心叵測》中已經分析過,從時間順序上講,胡鞍鋼炮製的「中國趕超美國論」根本就是在習近平的「三個」,更是日後擴大成的「四個自信」出台之前,所以事實上「三個自信」也好,「四個自信「也好,說到底都是源自胡鞍鋼早在十八大召開之前即已經取得的」重要學術研究成果「。習近平登基之後胡鞍鋼以」國師「自居也是實事求是。所以,「黨媒被勒令禁批胡鞍鋼「的最直接原因,說穿了就是批胡鞍鋼就等於是批習近平,批判胡鞍鋼的」論調「就等於是在批判習近平」新思想「的核心支柱」夢「和從三到四、顛三倒四的」自信「,是指著和尚罵禿驢。

既然不準批胡鞍鋼,那批薄熙來應該是「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吧?於是,海內外媒體又把關注焦點放到了遼寧地方官媒「東北網」幾日前刊登的批薄文章《熱鬧與偽裝》上。

該文的作者署名「倚池闌愁」,文章中寫道:第一次聽說薄 熙來是在廣播里。那是1999年,我隨部隊在天津執行任務,為期半年。有些日子,同宿舍的戰友晚上睡覺前會打開收音機,收聽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某個頻道每晚連播的《世界上什麼事最開心》。這篇由某著名作家捉刀的報告文學,講述了薄 熙來在的一系列「顯著政績」,譬如大搞綠化種下「熙來草」,發展交通建起輕軌,等等。文中的薄 熙來,頂著各種壓力阻力,把大量財政資金投入城市建設,打造「渤海明珠」「北方香港」「浪漫之都」,使大連迅速成為著名的國際旅遊城市,儼然是一個銳意創新的改革家和實幹家,散發著政治明星特有的光芒。

這篇報告文學令我一直覺得有點怪異——那些年,除了央級媒體對孔繁森的報道,我還沒見過有媒體如此宣傳一位在任的市長。當時有幾位在大連工作的戰友議論說,這位薄市長一貫愛出風頭,可能是陞官心切,在給自己造輿論吧!

後來的幾年,這位當初的薄市長果然步步高升,從遼寧省長到商務部長再到重慶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高歌猛進的一路上政事家事都引人注目,不失「愛出風頭」的本色,正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直到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戲落幕之後,老婆殺人逼走當初的得力幹將,以至東窗事發,終於「眼看他樓坍了」。

反觀薄 熙來主政過的地方,總是會留下一番熱鬧好看。「熙來草」、輕軌、服裝節、足球、唱紅打黑……著實博人眼球,也著實給人一種「能幹事」的印象,但卻又讓人覺得不那麼可靠,有種搖搖欲墜的感覺。譬如斥巨資鋪設的輕軌,從大連市中心一直延伸到金石灘旅遊區,看似方便快捷,卻無法緩解城市堵車之痛,直到十幾年後大連市不得不再拿出巨額資金修建地鐵,以解燃眉之急——倘若當年直接把修輕軌的錢用作修地鐵,又何必後來全城擁堵為地鐵工程讓路?而據說當年在輕軌與地鐵之間,正是薄毅然決然選擇了前者,因為「高大上」。

懂得如何取悅他的市民,也許正是薄的聰明之處:喜歡玩,就修一條通往旅遊區的輕軌,即使這筆投資無法做到效益最大化;喜歡穿,就以招商引資的名義辦服裝節,即使本地一些服裝廠淪為代工後無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喜歡紅歌與廣場舞,就搞個唱紅打黑,即使他本人的紅與黑並不那麼清清楚楚涇渭分明……

一切為了政績,為了面子,為了收買人心,為了飛黃騰達,薄不會承認這些,但尾巴早晚是要露出來的。熱鬧之後,留下的後遺症與爛攤子總要有人收拾,各種隱藏著的重擔也終由不明就裡的百姓於不知不覺間承擔。當年靠權力扶植起來的企業風光不再,以私利為紐帶締結的聯盟也土崩瓦解,曾經的得力幹將搖身一變成為自己的掘墓人……權力的遊戲者終被遊戲終結,鬧劇的製造者終在鬧劇中退場,妄想成為英雄的偽裝者終被撕下面具。

隨著薄 熙來從東窗事發到鋃鐺入獄,他掀起的熱鬧,已被證明是徹徹底底的偽裝,他的思維模式與辦事方式,也必將在被唾棄中化為歷史的塵埃。

筆者也是因為海外數家中文媒體都轉載了這篇文章才給以關注,未等讀完就強烈感覺到這位作者分明是在含沙射影、借薄諷習,指桑罵槐、指雞罵犬, 拐彎抹角、借題發揮,旁敲側擊、意在言外,總之是在指著和尚罵禿驢,明批薄熙來,暗諷習近平。

從中國境內的公開網站上查找了一下,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好幾家中國內地網站上都有網友轉帖此文,稱讚這位作者「實在是高級黑」,「夠水平的高級黑」……。

內地網友認定此文是「高級黑」之後也只敢會心一笑,評論內容也只敢在「高級黑」三個字之後用省略號表示「你懂得」。海外的中文網友當然就可以「暢所欲言」了。「文學城」以《官媒再次痛批薄熙來:竟然取悅民心!》為題轉載此文後,引來眾多網友跟帖。網友「二舅的跟帖是: 應該是有人在指桑罵槐,明裡罵薄,暗中損習。這倆貨都背景相似,都是靠老子上位,也都不是啥好東西。估計將來的下場應該也差不多,殊途同歸,監獄就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網友「西門橋也認為該文是 「指桑罵槐」。「官媒是借著批薄熙來,實際是批習近平,習近平根本控制不了全黨全國的每一個人。到處都在給習近平使暗絆!」

網友「KM2016」也認為「文章有高級黑的嫌疑。」

網友「Armweak」 發表評論說:「倒是覺得作者明批薄熙來,實際上是在批習包子。你若把薄熙來三個字換成習包子,再隱去那些地名,當今習包子做的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網友「空城之主」的跟帖附和道:「是的。薄熙來那些舊事,不提別人倒也忘了。這時候再說一遍,無非是為抗衡習近平。「

網友「mirror1 「發表評論說:」如果把主語換一下,和現在簡直沒有什麼不同。(薄熙來)起碼還沒有想到做袁二。

網友「阿米高」跟帖說:「此文要存下來,下次肅清大撒幣餘毒的時候可以用,需要改動的地方不多。」

筆者數年前曾在本專欄發表《周永康起根兒就是壞人》一文,文中提到關於政權組織人事機制的「負篩選」之說,據說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先生首創,的確是十分形象。早在薄熙來剛剛倒台的時候,中國大陸知名政治異見人士牟傳珩先生即撰文說:完全失去權力監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成為中共幹部用人機制不斷推出薄熙來們負篩選的遮醜布。

筆者記得多年前海外民運還較有影響的時段里,丁學良先生的「負篩選」之說是直接批判中共組織制度的,但在2012年習近平登基前不久,丁學良先生把他的批判矛頭對準了早已經解體的前,《負篩選的人事制度——蘇聯為何遭遇體系性失敗之二》一文被《南方周末》刊登之後,引起眾多中國大陸境內媒體和網友的高度興趣。

丁學良先生在文章中說,在蘇聯考察,強烈認識到蘇聯體系性失敗的另一個基本原因,是它人事制度上的負篩選。1992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次研討會上,我講了負篩選的眾多案例。兩年後我讀到,蘇聯學者反省他們的人事制度,得出的是同一個結論,他們用的詞叫「逆自然淘汰」。

一個組織或機構無論大小,無論其性質是政治的還是經濟的,什麼人能進來,進來後安排什麼職務,怎麼將人淘汰出去,這是人事制度的基本環節。我有個前輩朋友孔先生,在海外做過二十多年管人事的大學副校長。他說中文的「人事制度」這四個字絕頂聰明——沒人就做不成事;選錯用錯了人,一定會把事搞爛。

蘇共和蘇聯政府是一個超級大組織。對於人員是正向篩選還是逆向篩選,相當程度上決定著這個組織的整體效能乃至生命力。

我在這方面學習研究達到的認識是:執政不久,蘇共的負篩選人事體制逐步形成。它建立後,雖然有少數領導人想扭轉,卻大勢所趨,沒能改變方向。結局便是,這個世界上最老的執政共產黨解體時,沒多少人出來救,大多數成員都要把它當作「臟衣服」扔掉。

幾十年里形成的負篩選人事制度,導致體制中很少有理想主義者和獨立見解的能人。有理想主義、真能幹的人,都被排斥在外,因為他們被視為具有威脅性。

蘇聯的人事制度把極為豐沛的人才資源篩選出局,只讓三四流的人員管理一個龐然大國,日新月異的局面自然是出不來的,只能一步步走向衰亡。

乍聽上去,丁學良先生的文章內容似在總結蘇共政權垮台的經驗教訓,但誰都看得明白,他文中所說的前蘇共的「負篩選人事體制「也正是中共政權的組織人事現狀,而且中共政權在」負篩選「的問題上比它的蘇共老大哥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就是因為丁學良先生用這種」指雞罵狗「的方式,他的」負篩選「說不但可以堂而皇之地登陸中國內地,而且還一度被多家官方媒體大加渲染。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LiGGd9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