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主持人:韓梅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韓梅綜合報導)數據顯示,巴西黃豆已經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一大贏家。其出口現貨價格高出美國墨西哥灣現貨價(溢價)66.10美元,逼近4年來的高點。
美國7月6日起對價值340億美元(約合2,252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中共用等量反製作為報復手段,宣布對545項美國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其中就包括大豆。
北京的這一決定意味著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也使巴西、美國黃豆價格分道揚鑣。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從4月起中國已經取消83萬公噸的美國黃豆訂單,相當於14航次的船運量。 另外目的地「不詳」的黃豆訂單也被大量取消,這些黃豆通常也是運往中國。
業界估計中國總共取消200萬公噸以上的訂貨量。
同時,巴西方面的數字顯示,今年3、4月巴西銷往中國的黃豆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70萬公噸,為3,250萬公噸。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農產品市場主管沃吉爾(Stefan Vogel)指,由於中國開始採購巴西大豆,使其對美國大豆的溢價幅度迅速擴大。
據英國《金融時報》昨天(7月19日)的消息,巴西大豆出口現貨價格上漲到每公噸396.6美元,比美國墨西哥灣的現貨價高出66.10美元,溢價幅度逼近2014年9月以來的高點。
中共官方一方面堅持進口貴价巴西大豆,一方面在國內加大補貼本國大豆種植戶,並禁止大豆漲價。
自由亞洲電台昨天的一篇報道引述黑龍江大豆種植戶說,今年2月份,東北三省已在部署將大豆補貼從去年的每畝170多元,增至今年的240元:「前幾年哪有種黃豆的? 現在國家控制黃豆價格,不讓漲。如果說這次貿易戰打到大豆漲價,那不就等於中國輸了?」
報道計算道:中國去年進口大豆約9,000萬公噸,按照每畝大豆可產150公斤,補貼240元計算,中國將為此額外付出上億元人民幣的補貼。
這筆大額補貼是否能見成效?
黑龍江雙鶴市一大豆批發市場的汪先生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農民對種大豆的熱情依然不高:
「現在儘管農民獲得大豆種植補貼高於玉米,但是農民仍然覺得種植大豆的收入比較低。因為今年3月開始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引發農產品價格波動。目前來看,很多農民覺得土地承包費上調了」。
黑龍江一主管農業的官員向該媒體透露,官方對農產品增加補貼,為的是不願讓民眾感覺到中共輸給了美國,價格補貼是「政治選擇」,後果無人可測。
這篇報道說,中共政府這是在贏「面子」輸「里子」,代價是中國的納稅人要為巨額政府補貼買單。
「大豆戰」中的輸家到底是中共政府還是中國納稅人?這可能還需要時間才能看清楚,但應該不是美國大豆。
美國大豆出口數量不僅未因中國停止購買驟降,反而因為價格比巴西便宜20%,吸引了全球更多買家。
據路透社近日報導,荷蘭,西班牙和義大利等歐洲的進口商正打算購買更多的美國大豆;墨西哥已經預訂了近100萬公噸的美國大豆,比去年增加4倍;泰國購買的美國大豆數量創下了22.1萬噸的記錄,比前6年的平均值高了近10倍;阿根廷作為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國,也宣布從美國採購54萬噸來應對國內的旱災;就連一向與中共關係最鐵的巴基斯坦,也預購了27.3萬噸美國大豆,同比增長44%。
美國農業部統計數字顯示,截至6月份的美國大豆銷售總量達到800萬噸,跟去年同期相比反而增加了127%,另外,4至6月份美國大豆對中國的出口雖然減少了21%,但對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卻增加20%。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JJGN0A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