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25日-上海的7月已進入酷夏,35度的高溫讓人感覺悶熱無比,但對阜興集團旗下四家私募的不少投資者來說,儼然是再寒冷不過的冬天。
阜興集團和幾個平台實際控制人及核心高管一個多月前突然跑路失聯,投資者在向公安部門和監管機構尋求解決途徑效果甚微後,本周先後選擇了到上海銀行(601229.SS)和光大銀行(601818.SS)等多家託管行網點門口集結維權。
“比較絕望吧,拿出來投資的錢其實都是培養孩子的錢,如果這個錢收不回來對家庭有影響,有一絲希望都要去爭取,除了到各家銀行門口維權外,其他途徑也會多管齊下。”投資人林女士對路透稱。
據林女士介紹,其在阜興系三個平台前後累計的投資金額約500萬元人民幣,今年年初300萬前期投資的短期產品到期贖回後,今年先後兩次又投了200萬元期限較長的產品。
和林女士一樣的投資者不在少數,而有高凈值客戶在阜興系旗下平台的投資額甚至將近1億元。“不想牽扯太多精力去理財的話,私募基金肯定是一個選擇,比銀行理財要高一些,看到經過合法備案的私募機構產品,多少會配置一些。”
贊助
基於基金管理人無法履責,投資者目前的訴求是要求銀行拿出證據來證明作為託管行是否盡責,並且保全凍結阜興集團資產,但就目前和銀行溝通的進展看,結果並不樂觀。
另一位投資金額逾千萬的投資者告訴路透,目前,所有銀行只登記,暫無召集基金持有人會議的計劃,他們已向上海銀監局舉報託管行不盡責相關事項。
阜興集團旗下有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郁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財行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實際控制人均為阜興集團董事長朱一棟。據國內媒體報導,阜興系整個資金黑洞粗略估計超過300億元。
投資者的維權引發了監管機構的關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本月中旬發布《關於上海意隆等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風險事件的公告》,提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通過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和保全基金財產等措施,盡最大可能維護投資者權益”。
不過,銀行業協會提出了對立的觀點,分別通過內部法律顧問及專家隔空喊話稱託管行不是共同受託人,不具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統一登記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等法定職責和義務。
**資產配置的焦慮與法律信用體系的缺失**
中產階級資產配置焦慮與社會法律信用體系缺失的衝撞,在2018年顯得尤為激烈,有投資者與機構的互撕,也有監管部門之間的互懟。
“自從跟投資界大佬學會了分散投資理念,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於是我分別投了100多個平台,現在每個維權群都能見到我的身影。”這個用來調侃互聯網金融爆雷潮的段子,如今卻成為不少個人投資者的心酸寫照。
不管是P2P行業以平台爆雷的方式持續上演著打破剛兌,還是私募基金行業頻發跑路事件打擊投資者脆弱的信心,其代價都過於高昂與沉重。
據網貸天眼數據,這個7月,23天里210家平台暴雷,其中有127家集中在浙江、上海一帶。另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合計161家私募機構的狀態為失聯,其中股權類、創業基金類私募失聯家數為118家,佔全部失聯私募家數的73.29%,而涉及到二級市場的證券類失聯私募合計43家,佔比為26.7%。
一位銀行高管對路透感慨道,“打破剛性兌付在眼下的中國可能是個偽命題。有些政策的反覆性就是打自己的嘴巴,就像現在政策全面調整,總不能說過年一年多的事情是錯的,只能說過去做的事情有初步效果,那就為後邊政策恢復到正常原有狀態做鋪墊。“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由於合規與違規的界限並不清晰,投資者信心下降會波及所有平台,這容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甚至很有可能因點狀風險處理不恰當不及時而引發系統性風險。監管體系如何抓緊拾遺補漏,有效防範點狀風險不擴散,這是爆雷事件頻發後監管層急需思考解決的問題。
借用狄更斯的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的時代,這是理性的時代,這是困惑的時代,這是迷信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
來源:路透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K1V5cR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