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不滿灌輸意識形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集體退學

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博訊收到的信息顯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集體退學,原因是不滿意識形態課程灌輸。以下是相關信息:
十問科學院大學
來源:經濟學家圈網友投稿
尊敬的社科院及社科大相關領導:
我們是社科大2017級部分家長,現就學校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向諸位領導請教:
經濟學家圈
https://ift.tt/2Al3J6V 2018/7/25

一問社科大:社科大究竟是「以社科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青院本

科教學資源」還是「以中青院為基礎,整合社科院研究生院」?

在社科大簡介和章程中,對社科大的描述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中

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學院本科及部分研

究生而組建」,但目前實際上是中青院整合了社科院研究生院。社

科大能否公布,目前編製正式屬於社科大的人員中(包括行政和教學),

原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青院人員各自的構成情況?希望以數據來說明問

題,如果事實與宣傳不符,那麼這屬於什麼性質的行為?

二問社科院:社科大與社科院研究生院究竟是什麼關係?

既然社科大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組建,正常的理解

應該是,社科院研究生院不僅已經隸屬於社科大,而且構成它的主體結

構,但實際上社科大與研究生院同屬於社科院,二者是同級關係,而不是

隸屬關係。其後果,就是社科大無法共享研究生院研學平台和教學資源。

這種關係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什麼時候能改變這種關係,真正在研究

生院的基礎上重建社科大?

三問社科院:社科大的辦學戰略定位是否已經改變?

社科大各種宣傳,包括官網「校長寄語」中明確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

接受中央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重託,開闢

新的人才培養高地,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但張樹輝副校長不止一次

在一些公開場合表示:「對社科大期望不要太高」「「要回歸理性」「不要將社

科大與國科大比較」,這是否說明社科院已經不再「接受中央創建具有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重託」?是否說明社科大已經放

棄「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辦學戰略

四問社科院:如何充分發揮社科院、研究生院、原中青院優勢辦好社

科大?

從理論上講,社科大擁有社科院雄厚的師資力量、研究生院獨具的研

學平台、原中青院成熟的本科教育經驗,辦好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應

該不是難事。但從一年的實踐來看,這些優勢並沒有充分融合和體現,社

科院大咖鮮有參與本科教學,研究生院獨立存在,原中青院人員認同感不

強,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盤散沙。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使三者優勢真正得以

發揮,並融合到社科大這個平台,社科院頂層有何戰略規劃?(這個問題

只有社科院才能解決)

五問社科院和社科大:社科大何時能真正共享社科院雄厚的

量?

社科大在各種場合的宣傳中都說:社科大依託的是社科院雄厚的學術

力量,而社科院「現有科研專業人員30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人員1600

餘人。學部委員61人、榮譽學部委員133人;研究員646人,副研究員

707人;學科帶頭人38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國家級人選31人;

享受政府津貼人員1600餘人。」這些資源讓人無比羨慕,甚至眼紅,每一

個社科學子也是沖著這些讓人羨慕和眼紅的資源報考社科大的。然而,事

實上,社科大的學子們目前並沒有真正享受到社科院這些雄厚的資源。請

問,社科院這些學者能不能讓社科大共享?何時能享受到?社科大某些領

導說,社科大調不動社科院的學者,這是不是真的?如是,那麼誰能調

動?宣傳中所說的依託社科院師資如何落實?更多的人則說,學者不同於

教師,欺負大家不知道國科大?而且如果真是這樣,社科院還辦什麼社科

大,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六問社科大:何時能真正落實社科大承諾的「辦學特色」?

經濟學家圈 Page 3 of 6

https://ift.tt/2Al3J6V 2018/7/25

社科大對外宣傳中列舉了「師徒制」的指導模式、「本-碩-博」一體化培

養、國際化的教育視野、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獎

助學金助力等六大特色,但通過學生一年的親身體驗來看,六大特色並沒

有真正體現,或者說沒有完全體現。社科大能否給出落實六大特色的具體

措施和時間表,讓在校、即將進校、關注社科大的學子和家長有驕傲的資

本?

七問社科大:是否意識到了2017級本科生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

帶著對社科大「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美好嚮往,2017級390

名優秀學子踏入了他們心目中神聖的大學殿堂。然而,現實給了他們沉重

的打擊,「黃埔一期」身份的得不到認同、社科院雄厚師資得不到共享、個

別校領導的打壓和嘲諷無處不在、辦學現狀與心目中一流大學相距甚遠等

等,讓絕大部分學子失去了入校時的驕傲和自信,失望、悲觀、抑鬱、自

我封閉乃至絕望等問題普遍蔓延,「社科夢」瀕臨破碎。學生們目前的心理

狀況,社科大是否真正了解?是否意識到了學生信心喪失對社科大建設一

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危害?社科大對重樹學生信心準備採取哪些措施?

(這個問題很重要)

八問社科院:是否知道社科大目前辦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一年來,特別是2018年上半年,社科大問題全面曝光,學生、家長通

過各種渠道進行了抗爭。形式上,社科大也做出了一些回應。但總的來

說,學校與社科院一直迴避真正的問題所在,形勢並沒有得到根本緩解。

現在,作為主管部門的社科院是否真正知道問題的癥結?作為第一智庫,

如果對問題的把握一直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是不是算失職?如果知道問

題所在卻不解決,是不作為,還是麻木不仁?!如果要解決,能不能公布

具體措施?願不願意以社科大問題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社科院體制機制改

革 ?

經濟學家圈 Page 4 of 6

https://ift.tt/2Al3J6V 2018/7/25

九問社科大:對2018年社科大在18個省市招生整體情況如何評價?

社科大2018年招生工作基本結束,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與2017

相比,文科基本持平略有下降,理科全面滑坡。社科大對這樣的結果是滿

意還是不滿意?如果滿意,那這樣的結果與「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

學」相符嗎?如果基本滿意,那麼對哪方面是滿意的,對哪方面不滿意,應

該如何改進?如果不滿意,那麼原因是什麼,應該吸取哪些教訓,進行何

種問責?2019年應該如何制定招生方案?有傳言說,社科大不想招清北那

樣的高分生,這個傳言是否屬實?如是真的,其理由和依據是什麼?

十問張樹輝副校長:究竟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

作為主管學生與招生工作的副校長,向學生傳遞正面信息,鼓勵學生

以積極的心態參與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建設,是其職責所在。然而,

在眾多公開場合,張樹輝副校長反其道而行之,公開發表一些與身份不相

符的言論,打擊學生的自信、指責學生的不是、貶低學生的能力,時不時

將社科大與原中青院等同。毫不誇張地說,目前學生對社科大前景失去信

心,更多拜其所賜。

請問張樹輝副校長:你究竟是社科大的副校長,還是中青院的副校

長?你憑什麼說社科大與國科大沒法比?你所說的「回歸理性」是什麼意

思?從哪裡得到的社科大2017級本科生高考分數只高中青院20、30分的

數據?你在學生中說社科大調動不了社科院的師資,是在推卸作為社科大

領導進行資源整合的責任,還是在挑起社科院與學生、家長的矛盾,抑或

是承認以中青政為基礎就不可能整合社科院研究生院資源?你是否認真反

思,社科大目前諸多問題的根源在中青政化?你自己在其中應該承擔何種

責任?

以上十問,我們強烈要求社科院、社科大、張樹輝副校長給以認真負

責的回答!

經濟學家圈 Page 5 of 6

https://ift.tt/2Al3J6V 2018/7/25

社科大2017級184位家長

2018.07.23

社科大首屆本科新生就讀體驗報告

2017年9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迎來了自己的首屆本科生。作為經歷了一年社科大生活的學生,我們顯然過得不那麼盡如人意。在這學期的期末,我們進行了題為「社科大第一屆本科生就讀體驗」的問卷調查(問卷結果將附在本報告之後·附件一),其中,201位社科大本科生參與了本次調查,具有較大的程度的代表性。在問卷中,們對學校的總體情況、教學情況、基礎設施、行政管理和未來期望的評價都偏低,其中對於師資和行政管理的負面評價尤其突出。

另外,同學們在生活中的確感到學校氣氛的壓抑,身邊的同學都不同程度的懷有怨氣和憤怒,並且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習和生活。例如,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四川省入口排名第一,第一學期專業成績全系第一的劉佳敏同學直接選擇了退學復讀,在和她的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在擁有如此高可能性獲得社科大更多資源的前提下,放棄兩年青春選擇退學復讀的無奈。(劉佳敏同學的親筆信將附在本報告之後·附件2)。經濟學院的徐永強同學在多次進行了改變學校的努力後最終放棄並且退學(徐永強同學的退學申請書將附在本報告之後·附件3);專業的同學曾經組織集體退學來使學校認識到問題;日常生活中,身邊不少同學都有較大程度的不滿,產生了退學的想法並且將其公開在社交平台上;學生也建立了不少的群和組織來一吐不快;

這些現象都不是一個初創的,擁有高質量生源的大學應該有的。並且這樣的風氣和氛圍從大一上期開始出現,到大一下期期末已經愈演愈烈(該結論可以很明顯地從社交媒體上同學們發言情況和學生意見群人數數量的增多得出來),已經從根本上影響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和首屆本科生的發展前途。

所以,出於對於學校發展前途和自身教育利益的切實考慮,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意見收集和情況調查,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證社科大第一年就讀體驗不盡如人意的原因。

從應然的層面,我們從以下幾個現實情況出發來考察。

第一,直到本報告寫作之時,社科大官網的學校簡介寫明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而組建」。在其「雄厚辦學基礎」的小標題下,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研究生院的介紹共佔12段共1887字,而關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介紹只佔1段共150個字,是前者的十分之一不到。然而,從社科大第一屆本科生的就讀實際情況看來,現實的情況更應該是「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基礎,整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研究生院部分資源」。

1. 在師資上,英語專業的院專業課和系專業課中,社科院的老師高達1名;財務管理專業的院專業課和系專業課中,中青的老師佔比僅達100%;經濟專業的院專業課和系專業課中,中青的老師佔比僅達100%;而有老師說,「不按出身論英雄」,道理沒問題,同學們也都可以理解。但是實際上,中青的老師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度不滿,但是這裡為了防止被認為是過分的主觀判斷,所以略去這些老師的名字。並且,「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正如在招生簡章上那樣,同學們正是因為社科院大師雲集所以慕名而來,但如今,這些大師們和我們有多大的關係呢?(後附經濟學院同學意見·附件4,附件5)

2. 在組織上,2018年6月,社科大的學院正式成立。然而,成立的學院幾乎是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本不動地搬過來。例如,管理學院的所有負責人都來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學院的所有負責人都來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我們並不反對由中青的老師成立本科生院系,但是:第一,這種設立究竟是根據社科大培養制度的現實需要還是為了滿足中青的院系搬遷?例如引起同學們廣泛不滿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沒有被劃分到政法學院,而是被劃分到了管理學院的公共管理系。甚至有其他學院的領導表示這是為了滿足中青的學院搬遷和編製需要。第二,中青政的學院搬遷如此積極,社科院的院所結合卻遲遲看不到動靜,在本科同學和導師的交流中,不少的老師都反映現在的社科院老師教學行為都是其個人行為,並沒有制度支撐。也有不少的老師反映願意去社科大開課,但是聯繫建立卻遲遲沒有動靜,甚至有一部分的研究員表示對此毫不知情。為何中青的院系如此積極,社科院的所卻沉悶無聲,在學校管理層上,負責本科生工作、教務工作、管理工作的老師也幾乎「全盤中青」,同學們日常接觸的也基本都是中青的老師。在這個意義上,到底誰體現了基礎性地位。第三,中青的學院部分負責人水平的確不低,有能力負責我們的學院管理工作。但是正如他們自己所言,房山距離太過遙遠,他們現在同時負責兩邊的學院管理工作,每個老師在良鄉輪流值班。那麼社科大的院系設立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裡,並且許多中青負責人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無意識地存在著思維的局限性,按照中青的模式和體系來培養我們。正如他們所言「我們很有經驗,我們之前是一屆一屆送走學生的」,他們的思維中必然存在著固化,而第一屆本科生和中青政老三屆又必然地存在著水平上的差距(這句話雖然被許多中青人士反駁,但是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在許多方面都被驗證)。所以,如何轉變學院管理人員的思維,就像馬克思所言,改變其「用頭立地」的情況?

3. 在學生組織上,社科大的學生組織有相當一部分是繼承了中青政的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關於學生會的組建問題在大一上期引起了學生的廣泛討論,甚至學生還進行了集會反對原封不動地繼承中青政的學生會。但是,最終結果仍然是採用傳統的毫無變化的方式進行了學生會的納新。並且,在這次納新中,在集會上有過不利於中青學生會利益的發言,或者在招新過程中表現出對兩者關係模糊態度的同學都被加入了「黑名單」(有參與招新的學生會人員可證),所以大一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公認的十分優秀的同學被學生會淘汰。在學生會成立後,其活動開展許多時候過分地不恰當進行。例如在社科大與國科大的互訪中,國科大訪問的是中青政校區而非良鄉校區;在權益部的工作中,社科大鮮有學生權益問題得到解決,甚至有權益部的同學表示「這種時候就是要裝作不知情」,在食堂食物中毒風波中,有負責人表示「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不要什麼事都怪學校,影響學校發展」。在學生會換屆中,有大三的同學在退會後親口表示「學生會要的不是能做事的人,而是不犯錯的人,······要的就是不作為的人」(有學生會人員可證)。並且,學生會有許多不適應良鄉現實情況的機構,並未經過改革就完全搬遷,同學們對於學生會的信任感並不那麼強烈。

4. 在學生身份方面,從社科大第一屆本科生的入學典禮到大一下學期的開始,2017級的學生都被認為是毫無異議的「黃埔一期」首批本科生,這也是同學們十分自豪、引以為傲的身份。但是,在中青原14級的畢業典禮上,校長親口這是表示了「第一屆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典禮,14級是社科大的「黃埔一期」。這樣的說法在大一同學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此之後,底線被一次次突破。某原中青張副校長在本科生見面會上表示「你們是第一屆還是第四屆不重要」,「我們講的是社科大首屆畢業生,那就是中青招的2014級」(有實證材料)。可是我們認為這真的至關重要,如果我們連自己第一屆本科生的身份都保不住,那麼我們對這個學校還能希求什麼呢?同時,這就牽扯到了更加嚴肅的問題,關於中青政老三屆的身份問題,我們都知道中青政的老三屆學生被劃轉給了社科大,他們在畢業之時也拿到了社科大的畢業證書。可是,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這本證書上絲毫沒有提及「西三環」這幾個字。並且,原本應該放入他們的劃轉情況,也被人為地阻止了放進去,僅僅說「以後需要的話自己回來拿」(後附現場同學證詞·附近6)。可是,西三環的學生,至少這一屆的學生是完全按照中青的模式來培養的,他們不是從社科大的培養模式下畢業的,那麼這樣拿到社科大毫無標識的畢業證書,算不算一種「造假」呢?同時,他們和我們不同培養方案卻拿到同樣的證書,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真正的第一屆本科生畢業生呢?這種真實性問題這對社科院這個學術機構的名譽影響又有多大呢?

第二,關於同學們普遍不滿的行政問題。在調查問卷中,對於我校行政管理不滿意和極其不滿意的比例已經佔到了百分之七十。這種不滿意又由兩個因素造成:

1. 對於學生意見的不重視。在這一年裡,學校開了大大小小的座談會、懇談會、交流會,最初同學們認為學校聽取了同學們的意見。然而到後來同學們發現,每次座談會同學們都在提出相同的問題,卻鮮有問題被解決。然而解決這些問題真的很困難嗎?舉個例子,關於本科生教學樓的問題,本科生教學樓的無線網路因為博士生考試被關閉,然而博士生考試後卻並沒有被重新打開,不少同學在各種場合、各種所謂的座談會懇談會交流會反映了這個問題,然而無線網路卻沒有一點動靜。直到政治學與行政學的某位同學在與某位處長的交流中提到了這件事,處長通過「打一個電話」便解決了此事。另外,例如學生社團活動的申報,各社團申請活動要走過一個極其複雜的流程,經過無數的審批,並且審批不止在良鄉就能進行完畢,更是要報到西三環的許多部門進行審批。例如這學期籃球協會組織的籃球賽,足足審批了大半個月才能舉行,然而這時已近期末。試問,究竟是要涉及到哪些機密才能讓一個籃球賽如此難產呢?同學們的生活和利益,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學校的重視呢?

2. 信息的極其不暢通。正如上文所言,同學們反映了無數的問題,並且在學生代表們與部分領導的交流中也獲知了部分問題的確正在解決之中,例如本科生的培養方案問題。可是,更多的同學對於學校的建設情況一無所知。學校多少次口口聲聲地承諾正在解決問題,可是又不願意向同學們反映一點情況。例如,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被劃轉到了管理學院,然而同學們卻是通過各種小道消息知道了這個事情。本科生換宿舍的傳聞在學校甚囂塵上,然而不同的領導卻給出了多種完全不同的答覆,一直到本報告寫作之時,學校也沒有給出一個官方的答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好幾個原中青政的院系負責人或副校長用「學校有辦學自主權」來解釋學校的行為,同時他們又想要讓同學們相信「學校會越來越好的」。對於黃埔一期的同學們重要的「大學初創,共同開疆拓土,共同建設新大學」的理念是一種純粹的諷刺和否定。如此的行為,只能導致學校行政的公信力越來越低。毫不誇張的說,對於第一屆本科生,學校已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這樣的行為最終導致同學們對學校的信心越來越少,更是退學同學離開社科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如果說上文提到的問題都只是表面性的問題,學校正在解決,只是解決的沒有讓大家知道。那我們接下來談一談更深層次更加隱性的問題。

如果說將高考志願填報比作一次股票投資,那麼分數便是新生手上的貨幣。同學們將資產投入了「社科大」這支股票中,期望著能夠依靠他實現自身的飛躍。然而,還沒有等到這支股票開始看漲,公司內部領導就表示要限制股票價格。這個比喻略顯粗淺,但是它得到了眾多同學的共鳴。我們從某幾個原中青副校長來談。

發生了什麼呢,我先給出某原中青副校長的話:

「家長啊,學生啊都是對學校期望太高,今年我們要讓他們回歸理性,考生們都是沖著社科院背景來的,要告訴他們社科院和社科大的關係不是很大。社科院雖然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碩士博士,但是本科經驗還是很缺乏的。所以主要依靠我們研究生院和中青院的老師,當然主要還是中青的基礎」「這話咱們關起門來說,不要錄音,不要出去說。」

(張政文副校長說要征兩千畝地)「要那麼大地幹嘛,哪有錢蓋」(同學說固定資產到手一定有用)「養護費也很高」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主管本科生工作領導的想法。意思已經很明顯不用再加以翻譯

接著

某原中青張副校長:「你們不要老想著和國科大比」「類比國科大,我在這說一句不好聽的,你趁早死心」

某原中青林副校長:「不要老想著和牛津加州這些學校交流,社科大就不在一個水平」

作為第一屆本科生,我們懷著對學校前途的無限憧憬和希望。可是,在我們奮鬥之時,卻有我們的校長告訴我們這些話。對於我們來說,食堂問題,開校門問題,基礎設施問題都是不是問題的問題,同學們在報考這所大學的時候早就考慮到了這些生活上的困難。大家也都能夠理解。我們最怕的是喪失了希望,喪失了對未來的希望,喪失了精神的動力,喪失了一個初創大學的學生應有的理想。如果我們在建校之初就妄自菲薄,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能夠自豪,還有什麼能夠讓我們去相信,去追尋的呢?更不論大多數省份的第一屆本科生分數都與北師大,武大等名校接近,如此言論只能讓我們對於學校的發展未來感到更多的懷疑

另外在本科生見面會上,副校長用「多考幾個清華北大的研究生」「你們要是比他們厲害······他們考了三個清華北大,你們考十五個」來對比我們和中青院的實力。用考上了多少清華北大研究生來衡量我們學校和我們同學的實力。同時,相當一部分的中青院劃轉老師都在上課時反覆灌輸考研是唯一出路的思想(有同學可證)。並且一直在說「這道題考研不考,就不講了」,「咱們學校以前······」、可是我們學校是2017年成立,哪裡來的以前呢?由此可見,很大一部分老師認為社科大只是中青院的改名,並且在大學初創期就不考慮如何打出我們學校自己的牌子,建立社科大的口碑,將社科大建立成頂尖的文科,而是將大學辦成考研培訓班。試問,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文科一流高校,哪個學校的老師會成天在課堂上灌輸一切為考其他學校的研究生服務的思想呢?我們學校的價值僅僅是為了考研服務嗎?對於有著很高入口分數,並且對於學校充滿期待的本科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盆透心的冷水。

第四,學校給本科生體現出來的是對自身問題的漠視和對現階段情況的滿足。例如7月18日的教務處與科研處新聞採訪中,學校表示2017-2018學年的任課老師評價成績為「良-」「中」「合格」的任課教師為0。然而這與同學們的實際認知相去甚遠,與同學們的實際情況也不符,甚至是對同學們花費時間用心評價的一種褻瀆。我們很想知道這是怎樣一種評價機制,這樣的評價制度又能夠起到怎樣一種作用。再例如,學校多個院系負責人和某原中青副校長表示「我們中青的師資很好」「我們下學期會有專門的社科大老師給大家開專業課」,可是,我們所有的同學都心知肚明,「社科大」的老師就是原中青劃轉的老師。在這個問題上,許多原中青的老師覺得我們的師資並沒有問題,是學生們的無理取鬧。可是正如前文所言,我們的分數,我們報考的目的都是沖著中國社會科學院來的,而不是所謂的專業的「社科大」老師。我們之中許多同學復讀過,他們的第一年分數就能超過中青政很多,如果來到這裡不能感受到社科大的獨有師資力量,反而每天聽到的是對「社科大」老師的滿足,那麼這些同學寶貴的一年青春價值又何在呢?對於同學們來說,分數就是最現實的東西,是同學們付出了無數的時間和代價換來的,同學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就被一些「唯分數論」的帽子給消解掉。我們需要獲得與自己分數相匹配的資源。而在這一過程中,社科院作出了多少努力呢?

在制度上,對比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社科院院所和社科大院繫緊密結合的跡象。在某原中青副校長的言論中,我們很清楚地聽到這樣一種意思:「請幾個社科院的老師已經很不錯了,大家要滿足中青政的老師,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不能這樣苛責我們」究其根本,社科院仍然沒有成為這所大學的基礎,中青已經逐漸滲透到了這個學校的根本,按照不少同學的話來說,是中青的「借屍還魂」。

第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上學期入學之初,同學們在知乎等平台的回答無一不是維護社科大,對社科大充滿了希望,駁斥詆毀社科大言論的。可是到了下半學期,知乎上充滿了社科大學生對於自己學校的批駁和失望,並且形成了一股風氣。甚至在招生季,相當一部分學生都在勸退自己的高分學弟學妹,不要報考社科大。2018級的多省高考錄取分數線也普遍呈下降趨勢(對比第一屆來說,這一次招生還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這種極其詭異的現象在社科大學生中出現得極其頻繁,難道這真的是學生們自己不懂事,而學校沒有問題嗎?這真的值得人深思。

最後,正如知乎上同學們普遍認為的一句比較中肯的回答「社科大能給你的,其他同分數學校都能給你,而且都能給的更多」。我們給出一些同學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這種想法有很多,我們挑選除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不滿灌輸意識形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集體退學
不滿灌輸意識形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集體退學
不滿灌輸意識形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集體退學
以上的內容只代表本科生意見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我們利用暑假時間寫作這一份調查報告,是為了反映我們真正的聲音。我們作為第一屆,我們理解學校,也一心希望學校發展好。我們願意自己承擔學校新生的種種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不該全由我們承擔,社科大不應該也不是團校改革的犧牲品,不應該是個殘次畸形的怪物,我們學生也不應該被所謂歷史的車輪碾的粉碎。

我們反映意見,我們希望更好的學習成長,換來的,不過是一道道桎梏,一次次迴避,一張張空頭支票。同學們退學也好,社交平台上對學校心灰意冷也好,原因是什麼?我們講抓住事物的本質,這些現象的本質不是因為學生嬌貴加上學校條件不足,而是很多有條件做好的事,並沒有做好,或者說做的水平配不上社科院的名號,配不上同學們的信任。

我們希望在社科大學習,成長,很多人都懷著人文社科的夢想,要不為什麼不去北師武大中山這些更為穩妥的選擇呢?我們看重這個學校,尊重社科院,希望學校也能不負我們的尊重。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學校管理不好,教學有問題,我們不能看著學校爛下去,我們要站出來,說出我們的真實想法,雖然我們的聲音微不足道,但是我們希望,社科大不是中青,不是一所普通一本學校,我們希望這所學校在我們諸位有生之年,能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學府。而不是團校改革的犧牲品,不是中青或者其他任何學校的翻版,不是清華北大乃至全球一流名校的跳板,而是學生能專心做學術,為自己夢想奮鬥的地方。

考慮了這麼久最終還是鼓起勇氣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有點兒用吧

經濟三班王威

2018年7月13號上午10.30分考完世界通史,本科生工作處的老師聯繫了我和另一個同學(為了同學安全,用化名X表示該同學)收到本科生工作處王老師的通知,去本科生工作處幫忙蓋章,然後說會有工資,然後我們就去了。

大約在10.45我們到了行政樓2樓本科生工作處敲門,另一老師開的門,把需要蓋的東西和章給了我們,一共是1110張通知(會在文尾顯示這張通知的照片)然後給我們一個章(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還有一份新印泥,我和X同學開始工作,開始看到通知的時候,心裡是有一些小小的竊喜的,然後聽王老師說這個東西要放到18屆畢業生的檔案裡面,然後通知上寫著「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生學籍全部轉至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我覺得這張紙可以區分西三環學區和良鄉唯一校區吧,心裡這樣想著,我們也乾的格外起勁。

大約蓋了600張左右的時候,一個人進來了說學生的檔案已經裝好了,這個紙根本就放不進去,然後本科生工作處的男老師就說:「不行,必須放進去。」另外一個人說,「檔案已經封好了,現在裝的話必須把檔案袋拆開,然後要換新的檔案袋,這個檔案馬上就要寄走啦,時間根本就來不及」王老師就問:「都裝好了嗎?」那個人說「現在還有法學的84份還沒有裝好,」王老師就說:「先把這84份裝好吧 剩下的我想一想辦法」然後那個男老師就說:「不如把那張紙放在郵政的袋子裡面」那個人說還是不行,說:「我有一個辦法,我把這些東西帶到西三環去,然後以後有學生需要的話就自己來拿」王老師說:「那就這樣吧」

等那個老師離開後,王老師就抱怨說什麼怎麼不早點兒做這些事情。然後我問王老師:「都知道檔案的郵寄時間,為什麼不早點兒搞好」王老師說:「我開始就不知道要放這張紙的事情,今天凌晨4點我才知道這個消息,才開始列印這個通知,」我專門像王老師確認過是凌晨4點收到消息開始列印,說一天要列印好,

收到這個消息後我和X同學都很氣憤然後這段時間出現了很多失誤,有很多沒有蓋好的。等我們倆蓋完這1110張後,時間是12.20當時本科生工作處老師拉著我們去吃飯,吃完飯後回到辦公室,我們挑選蓋壞了的通知,讓王老師重印,王老師先給我們印了20張,然後又加了60張,我們蓋完這80張後王老師從1110張中抽出來一百多張拿走啦,過了一會上午說檔案已經封存的那個人說我把這些通知帶到西三環去,然後本科生工作處老師集體挽留:「說等我們下班了一起過去,」那個人說我要把法學的84張通知帶過去,這個急著用,王老師把第一次拿走的又送了回來,讓那個老師帶了100份走。我們蓋錯了的80張就在這個時候被王老師以很快的速度把它們送進碎紙機粉碎掉。然後登記下來了我和X同學的學號。

不滿灌輸意識形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本科生集體退學
說實話當時在辦公室聽到這個消息我是十分的憤怒的,開始說好的西三環畢業證上會印有西三環學區的字後來說什麼影響兩邊團結就不印了,好這個我能忍,現在連應該有的學籍變動證明都可以利用時間差這種特殊手段不放進去,我只能說你們手段真高明,讓我在大學階段進體驗到了社會,真的是強啊!!!!!!對於這種手段我是真的服氣!!!!!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

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建校一年來的想法匯總

您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一名在校學生,就讀於經濟學專業,以省內專業排名第二的成績錄入中國社科大。就讀一年以來,很喜愛社科大教給我的樸實學風、敦厚精神,很喜愛這個校園,但對大一一年來發生的種種仍有些許意見。

1.教學方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簡稱中國社科大 ),英文名稱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CASS),校訓「篤學、慎思、明辨、尚行」,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而組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針,致力培養政治可靠、作風過硬、理論深厚、學術精湛的哲學社會科學後備人才,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流文科大學。這是中國社科大在校園官網、搜狗百科、百度百科及其他各個搜索引擎的簡介。而在社科大一年以來,我們並未享受到上述「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的師資配比。這與我們對這所大學寄予的希望和大學當初的承諾嚴重不符。通過和其他學院的交流,發現師資力量明顯不在同一水平,這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公平對待。相比於國際關係學院老師中有七分之一來自社科院,經濟學、財務管理專業均全部為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老師。

在對原中青院遷來老師的教學直觀感受上,學生們一樣表示無法接受。作為經濟學這一專業基礎中基礎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一門老師因公務後半學期沒有教學,全憑代課老師教授;另一門淺入淺出,和課本上講述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之上;除去高等數學之外,課後作業等同於無,這樣對於學生學習是否大有裨益不得而知。高數老師上課時曾說「你們現在學的這一本是工科的教材」並由此刪掉了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則用一個周末的一整個下午連講四小時來彌補沒有講完課,經濟法則是在期末前兩周告知合同法分則需要自學。大學世界史名為大學世界史,但卻有4、5周的時間都在講赫西俄德神譜,與老師開學第一周所講述的大綱相去甚遠。

總之,對於目前學校配備的師資,表示及其失望,要求學校讓更多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老師進入課堂。此外,在以此觀點同學校反映意見時,得到的反饋有「西三環過來的老師也是有好老師的」此類的說法。我們應當值得更好的本科教育,值得更好的老師,而不是僅僅同「還可以」的老師度過整整四年本科時光。既然要建一所一流文科大學,何苦用封檔線只有五百七十分上下的一所大學的師資來為難學生?社科大的學生值得更好的師資培養,值得更好的本科教育。

在和其他學校同學的交流中,我們意識到我校目前的給分標準和績點評估標準似乎過於嚴苛,對於國外大學錄取統一的標準,我們在和外校的競爭中已經佔了下風。

同時,希望大學在國外交流的項目上顯出誠意,大學建立之初,交流合作項目不能很快談妥我們表示理解。但就目前的為數不多的幾個項目而言,顯然和我們的預期不一致。相比於國內頂級高校國際交流學校如雷貫耳的名字,我校國際交流項目的目標學校甚至是一些需要搜索才知道的學校,這種定位未免太過尷尬。

2.行政方面

不得不說的是,我校在行政作風上存在一些問題。我先後參加過大一上學期的經濟學院負責人同班長團支書的座談會、本科生工作處的座談會、下學期招生辦的座談會、團委的懇談會、王偉光校長出席的師生見面會、新院系負責人的見面會,並旁聽過張樹輝校長在大一下學期期末主持的見面會。在這些會議上共反映過問題4次,會議之外遞交過意見建議3次,得到反饋除了「正在辦」等等安撫性的語句之外並無實質改善。此外在反映問題時,最後老師們的總結髮言總是落到「考試不要作弊」等等同會議、同反映問題無關的一面來。第一次反映問題時我班學生共遞交意見24條,第二次便減半,之後越來越少,第二次遞交意見時我將「遞交意見反饋不及時」作為一條意見遞交,得到的回復是「我們也只是收集意見上報給教務處」,之後教務處有何作為仍不得知。

3.導師方面

直至大一下學期,仍有6位導師所帶的11位學生從未與導師見面,我是其中一人。我和其他三人在同李揚老師的聯繫過程中除卻和他的行政秘書每隔兩周左右時間的請求見面與並沒有時間,下次再約這樣的話語之外並無它物。而我在反饋導師聯繫情況時還出現了我班劉柏聞同學的導師對他成為學業導師並不知情這一情況。我在學期中同輔導員、本學期期末同本科生工作處反映未與導師見面問題時得到的回復是「儘力幫你聯繫」,有類似「當時選的時候不要只盯著大家選」這樣的語句出現。學生選擇學業導師執行的是互選機制,每位學生的導師是自選的30人中選擇他的一位,既然會有這樣的機制就說明每位導師都可以給予最基本的指導等等,不應當是在選擇的時候考慮「會不會理我」這樣淺顯的問題。

導師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特色教學模式,萬望學校重視執行程度,不能以大體情況等同於全部情況。

4.招生方面

本次內蒙招生組地宣傳路線在學生看來並不合理。沒有去整個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只去了內師大附中,在近年的內蒙教育水平排行中赤峰市一直穩居前三,呼市二中不論是清北人數還是一本率等等更常年穩居全省頭名。這樣的水平招生組卻是「落地才知道呼市二中很強」,此外,本次出行多是依靠老師的個人關係同學校搭建聯繫,這樣做顯然既無效率又誤事。

除此之外,山東省避開了最強的青島濰坊(2017,9青島,8濰坊)避開了比較強的省重點(省實,青二,勝利三大學校全避開)高招會不合理。西部地區最高規格的省實高招和東部的青島國際會展都沒有參加。反而跟許多普通一本一起進行宣傳。

來自經院的聲音

這份資料是要呈給院領導以求變,足以看出全校同學對於學校現狀的不滿與擔憂。而在這其中,經院學子的心裡多了一份不公。不公在何處?在於過去的一年我們感受到的學校的冷遇。冷遇在何處?在於師資。

曾在一次講座上聽一位校領導提起,2017年被社科大錄取的同學大多數是把經濟學放在了第一志願,所以每一個被錄取到經院的人,從高考成績的層面上來看,就是社科大最優秀的那一批人。那麼這些人受到了怎樣的待遇呢?我們只說專業課——大一上學期,經濟一班和二班的同學上了某來自社科院的老師教的微觀經濟學,十分枯燥;大一下學期,國貿班的同學上了張宇燕教授的世界經濟專題,令全體經院學子艷羨。除此之外,整個經院都沒有在剩下的任何專業課上見識過社科院老師了。

與此同時,馬院和人文學院的專業課老師基本都來自社科院,並且是經驗豐富的名家。經院學子想問,憑什麼?倘若學校真的沒有能力請來社科院的老師,那我們認了,我們沒有奢求了,但是事實是這樣么?不是。明明其他學院都有眾多社科院名家,為什麼,為什麼沒有人記得經院?

行文至此,又產生了一個問題——中青老師真的那麼差嗎?

我無法評判這個問題,因為過來教我們的只是一部分。但在這一部分裡面,水平高的又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小於水平極差的比例。

我從前對於中青沒有任何偏見,但實實在在地上了他們的課之後,我要說,相當一部分老師的水平,就是配不上社科大的水平,也配不上我們的高考分數。

裡面沒有好老師么?不是的,不過他們占的比例實在不大。由此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中青老師來教課不需要經過篩選呢?像吳學凡、李靚這種原來風評就很差的老師都能來教課,可見學校根本沒有用心做篩選工作。

針對學校提出的教研組計劃,請問領導真的覺得這種模式適合經院嗎?我們的課應當是各章節前後連貫有整體安排的,分成幾個老師來教並不合適吧。倘若學校真的請不來幾位社科院老師,那麼可否用在勞動經濟學這種課上,讓他們講自己的專長領域呢?

我還想問另一個問題,社科大要辦成考研培訓班嗎?

從我們的招生宣傳和學校定位上看,這是不可能的。但從實際教學和張樹輝校長的言論上看,我感到困惑。

我無意否定高數老師的教學實力,但是她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說要刷考研題,要準備考研,在講課時也常常說,這裡不是考研數3內容,所以不講,這裡雖然標了星號,但是考研考過,所以要講。潛移默化地,我們的一切都像是為了考研做準備。這大概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歷史傳統,這無疑是一個大學的失敗。

僅僅是任課老師這樣想嗎?我們看看張樹輝校長是拿什麼來激勵我們的呢?是考上北大的人數。「···(師兄師姐)他們有三個上北大的,你應該有十五個上北大的,對不對?那才是你的水平。」

我們不難看出,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領導和工作者們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現在是新的社科大了,不是中青政改個名字。那些在上課時說著「咱們學校以前」的老師,那個說著「對標國科大,你想都不要想」的張樹輝校長,他們怕是在做夢。社科大沒有以前,社科大的目標也不只是國科大。倘若一個新生的大學就有著這樣腐朽的大腦,那麼也許,在張樹輝的帶領下,在像2018年這樣胡亂制定的招生計劃的影響下,社科大就真的成了考研培訓班,社科大招來的學生就真的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水平。

退學申請書

尊敬的校領導:

您好!

本人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17級經濟學院經濟學二班本科生徐永強。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一年來在社科大的學習生活證明了選擇來到這個學校便是扣錯了人生的第一顆扣子,現在我申請退學,是想把這顆扣錯的扣子解開重扣。

望領導批准!

申請人:徐永強

2018年6月26日

下面說明為什麼在社科大的一年是扣錯了扣子:

第一,輕信了學校的招生宣傳

學校簡介中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針,致力培養政治可靠、作風過硬、理論深厚、學術精湛的哲學社會科學後備人才,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後我就信了,而上學期我們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卻要依靠泄題或者所謂的考前「劃重點」,這就是所謂的正確的辦學方針嗎?就是這樣培養理論深厚、學術精湛的人才?

官網中招生信息的招生特色一欄中說「師徒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多年探索不斷完善建立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社科大本科教育將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設立本科生學業導師。導師由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每位導師指導2-5名學生。導師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對學生進行學科專業方面的指導,更對學生進行追求科學、嚴謹求學等方面的言傳身教。然後我就信了,實際上一年來我跟導師只見過兩次面。

官網中招生信息的招生特色一欄中說中國社科大實施特聘首席教授制、特聘講席教授制、課程主講教授制、講座教師制等師資建設制度,聘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知名教授、國家長江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千人計劃」人選、國內外知名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才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師徒制」提供支持。同時,中國社科大聘任頂尖的教師投入到一線教學,負責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的講授,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優質教育。然後我就信了,事實上有幾個老師能稱得上是頂尖的呢?是能用技術處理把學生不及格的分數變成及格的毛中習老師頂尖呢,還是期末考試泄題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老師頂尖呢?

官網中招生信息的招生特色一欄中說「師徒制」的指導模式、「本- 碩- 博」一體化培養、國際化的教育視野、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獎助學金助力是這所大學的「特色」。然後我就信了,後來我才發現這基本上是每一個本科高校都可以做到或者正在做的,而且並不比我們學校做得差。

第二,學校的風氣。

學風,不好。現在臨近期末了,都忙著看書,多數人、多數課,等著老師劃重點,相比於複習,可能稱之為預習更合適一點吧。可能有人說很多學校都這樣,但是這就能成為我們也這樣的理由嗎?「篤學、明辨、慎思、尚行」的校訓難道只是刻在石頭上的擺設嗎?隨便在教室和圖書館走走,就能發現不少在打王者榮耀的,教室和圖書館是用來上分上星上王者的地方嗎?

教風,不好。且不說上學期泄題和運用技術手段把不及格變成及格的老師,就看這學期換了老師之後的老師。一位老師說,我考試不喜歡考選擇題,因為選擇題你們錯了就是錯了,我就不能給你們找分了,我就喜歡考主觀題,你們只要認真寫我就能給你們找分。然後大家普遍認為這個老師很好,是啊,很好,很好。孤證不立,再舉一例,另一位老師開學之初就提前說了,我的課,你願意聽就聽,考試一定不會讓你們掛的,但是如果期末給你們畫重點你們別舉報我,聽說上一學期有個老師好心畫重點結果被舉報了。這些老師,我不知道應不應該稱其為一個好老師、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一個在想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大學裡執教的老師。我用中國大學MOOC學習兩年多了,學校的課與之相比,我感覺學校的課拿一個及格要簡單多了,MOOC的課,想要及格,還得要平時按節奏看教學視頻,定期參加單元測驗,完成單元作業,參與討論、參與互評,完成期中、期末考試等。而學校的課呢,就算平時上課一點也不聽,或者乾脆一節課也不去上,單單就考前一周復(預)習一下,考試認真考,大部分課想不及格也難,由此可見學校的課水的程度了。典型的就像這學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課就是念有聲書嘛,書我們自己看就行了,不需要老師一個字一個字地念。

浮誇風,很強。人文環境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浮誇」,即不切實,不實事求是。就拿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首都百萬師生共上一堂課』活動在我校成功舉行」一文為例,文中講到「劉老師的講授方式活潑生動,擺脫了枯燥的說教」、「很好的調動了師生的興趣」、「在廣大師生中收到很好的反響」等不可謂不高的評價,而事情的現狀卻是微信群中同學所說的「強行的價值灌輸而非引導只能起反作用」、「從後門溜」、「怎麼還不結束」等。真是的情況與文中所述可謂截然不同,然而同學們的不滿卻被學校自我感覺良好了。類似的事,在一些思政課上,例如上學期上的中共黨史和這一學年以來的毛中習課,老師們都在誇我們同學又聰明聽課與學習態度又認真,事實又是什麼呢?有幾個人是認真聽課的,上完一學期黨史、一學年毛中習又起到什麼作用了呢?無非是應付個考試拿個學分罷了,至於「實事求是」的原則,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另外,全校自校長以下,不去想學校事實上辦成了什麼樣子,不去想學校還有什麼問題並解決之,而動輒以我校是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建立相稱,以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所辦的大學自居,以至於問題不能被發現和解決,再至於大家都對問題習以為常不認為那是問題了。現在社科大僅僅是一個成立一年的大學,不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需要的是全體學生與教職員工兢兢業業的建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自賣自誇,否則建設世界一流高校只能是痴人說夢罷了。

當代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扣好第一顆扣子也更為重要。從上學期見識了這裡的期末考試之後,我就意識到,這顆扣子可能是扣錯了。這學期的幾個月來,我也一直在觀察,事實真的證明這顆扣子是扣錯了。現在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退學,解開這個扣錯的扣子。退學之後,我還是會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立鴻鵠志,做奮鬥者 ,重新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再次請校領導批准我的退學請求!

劉佳敏給中國社科大的信

中國社科大:

你好呀!我是劉佳敏,一個從2017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退學的學生。

與你分別,實在是一種遺憾。

——因為你曾經寄託著我的希望。我相信社科大的很多人都像我一樣高考並沒有發揮到最佳,所以在發現自己可能無緣清北本科的時候選擇了這樣一所年輕的學校。年輕,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性。我那時深深相信著你可以帶著我們彌補這樣的遺憾。

——因為你承載著我青春的記憶。18歲,是多麼明媚的年紀。我以18歲為起點,在這裡度過了一年,這個小院,她的春夏秋冬我都曾經參與。這毫無疑問會成為我生命中難以割捨的一部分。

但是,結局竟然是這樣讓我遺憾。

做出退學的決定,我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不快樂。

不快樂,源於現實和理想的落差。

大學,重要的從來不是物質條件。所以我可以接受社科大擁擠的宿舍、貧乏的食堂,沒關係,這些不重要。但是,如果精神的滋養同樣匱乏,那麼就會讓人倍感失望。

我理想中的大學是怎樣的呢?

是一個學術自由、視野寬廣、用以保存理想得到地方。

但是在社科大,就像是另一個高三。有時甚至連高三還不如。

大家都說社科院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但是社科院和社科大相差的不是一點點。我曾經以為自己可以在社科院給予的資源中豐富和充實自己,但是我發現自己錯了。我太無力也太沒有頭緒。先不論兩個機構地理位置上的差距足以使我在路程上耗掉半天,在電子資源上我們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其實也非常有限。當然,這肯定有自己不是十分善於諮詢的原因,但是,存在像我一樣一般接觸不到社科院前沿的學術資源的同學絕對不在少數。

我們就像高中生一樣,按部就班地上課、考試,沒有課的時候多少同學就像失掉了人生的目標一樣無所事事。而考試,恰恰是令人失望的地方。

社科大的學生,連同社科大的老師,一到考試,原形畢露。平時基本上只有課內學習的情況下學生都不能夠認真對待課程,考試之前軟磨硬泡希望老師劃重點,臨到頭了熬夜通宵。這難道是正常的情況嗎?我越發感覺高考成績一流的同學在大學學出了二本院校的氣息——令人失望。而老師,可能是因為這學年大多數是公共必修課的緣故,課堂整體顯得比較無聊,有的課也是比較出彩。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有的老師要幫著學生「及格提分」?及格已經是大學學習最基本、最底線的要求了,為什麼老師要以閱卷時多給點分的手段幫助一個學習態度不甚良好的學生遮羞?難道犯了錯受到懲罰是一件讓人不能夠接受的事情嗎?這樣的事實令我不能夠接受!這樣的大學,是否過於現實?我不知道。

這一問題也反映了我感受最深刻的問題,那就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關係。

因為這個大學能夠提供給本科生的資源實在是有限。這直接讓我的大一生活失掉了很多驚喜與體驗。

社科大讓我感到不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不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碰撞的快感。先不說只有一丁點專業帶來的視域範圍狹窄的問題,就在學科內部看這個問題,都叫我無可忽視。老師的主題(無論是正常授課還是名師講座)太過一致、觀點高度重合、學生老師交流甚少,這是社科大想要的嗎?

因為剛成立,所以我們校園活動極其貧乏;因為剛成立,所以我們四級考試名額有限;因為剛成立,所以我們會錯失許多未來才有的國內國際交流的機會。但是您知道嗎,這蒼白的理由讓我們有多難過?當你告訴我很多事情都在籌建之中的時候,我真的很想問你,你明明沒有完全準備好,那你為什麼要開辦這個大學,你為什麼要選擇承載將近400個學生的期望,你為什麼不把這些處理好了、準備好了才進行招生?當你告訴我四級考試限制名額的時候,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事前的知情權,臨到頭了做這樣一個決定有沒有考慮過班級之間的差異,你有沒有想過四級考試和接下來的六級考試會成為多少大型學動的入場券——你對我們隱形的剝奪讓我感到震驚以至於失語。當你說只有我們展示出自己的價值讓你評估、有這個價值的我們才會將出國的資源留給你的時候,你有沒有考慮過「價值」這個詞就像是對貨物的評估,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價值評估體系」是否合理和完善,你有沒有考慮過你所能提供的國際交流資源其實並沒有那麼具有吸引力?你有沒有考慮過很多活動真的需要學校出面進行組織愛能夠被接受和認可?······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來到社科大的同學他們其實可以憑藉他們的高考分數在其他大學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這一點,我真的不是騙你。大學,真的不能夠太過傲慢。

當我們談到這個學校的辦學準備,可以聊的有很多。

從老師談起吧,我明白社科大整合了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本科資源,所以必定需要時間去消化處理。但是社科院的老師授課的比例是否過分低?如果你告訴我這是因為我們是大一,大一有很多公共必修課,那麼好,我們看看大二以及以後——我真的很難以理解,為什麼我作為一個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學生始終沒辦法準確進行自我定位?我會接受什麼樣的專業教育、我最基本的培養目標是怎樣、我會有哪些發展的方向,我不停地拷問自己,卻始終找不到答案。甚至於,連專業培養方案也在不停修改——那我們在過去一年究竟在幹什麼?

說實在的,我們的學校已經足夠小了;但在這樣一個小環境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還是這樣嚴重。我們滿腹抱怨認為學校沒有改進,學校則認為我們沒有看到學校工作的努力——互相埋怨,沒有良性互動的感覺糟糕透了!

當我決定從社科大退學,好多人都告訴我你會浪費兩年,但是,我是在沒有勇氣將接下來的本科三年寄託於「會不停改進」的不快樂的未來了。

其實我想對你說的真的很多,但是我寫寫刪刪始終沒有辦法正確表達自己。原諒我的笨拙,我希望你可以和同學們多做直接的溝通,他們的話會更有用。我真切地希望學校可以真正聆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治理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劉佳敏
2018年7月1日星期二
來源:博訊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LMi1Sk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