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星期日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提到牛仔褲,你會想到什麼
時尚、性感、個性、自由、狂野?
作為界最普及的單品
牛仔褲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時尚」本身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從一線大牌、輕奢、快店,到連鎖超市、批發市場甚至是夜市路邊攤,人們都在儘可能以自己的消費能力,找到最青睞的那條牛仔褲。

然而,當經過破洞、毛邊、舊化等工藝打磨的水洗牛仔褲成了廣受追捧的熱款,卻少有人知道:服裝業是世界上第二大污染產業。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邱波攝

牛仔褲,這個現代社會幾乎人手一件的「時尚單品」,正是建立在對生態環境、對流水線造成的巨大傷害之上。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之一,有超過50,000家紡織工廠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和山東等地。紡織業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不斷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紡織品也為中國帶來了大量收入。

與此同時,我國加工業的現狀是,當地賺取的可能只是產品1%的加工費,但在我們的國土上,卻留下了100%的污染和傷害。

紀錄片《牛仔褲的代價》中,牛仔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和危害,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牛仔褲和時尚行業的認知,其中的黑幕也讓人觸目驚心。

這些後果,到底誰來承擔?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廣東新塘:牛仔褲的代價

在位於中國東南部的廣東省,聚集了中國最多的國際大品牌加工廠,在許許多多「專業鎮」中,新塘被稱為「牛仔鎮」,這裡因高度集中的牛仔褲產業在國際上聞名遐邇。

和廣東許多高速發展的工業鎮一樣,新塘街道一派繁榮,各種制衣廠招牌在街頭林立。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邱波攝

每天,這裡向全世界供應6億條牛仔褲,中國60%以上的牛仔製品都在這裡生產。

據當地政府統計,2008年新塘年產2.6億多條(件)牛仔服裝,佔到全國牛仔服裝產量的60%以上,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歐盟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佔全國出口量的40%。

在紀錄片中,一條來自新塘的牛仔褲以9.9歐(75元人民幣)的「白菜價」被售賣,雖然售價極低,但也是這個被當地人稱為「斷子絕孫」的產業,供養著當地49萬的人口。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佔地1000多畝的新塘牛仔城,坐落在鎮內主要的公路——新塘大道旁,這個分外醒目的新城也是新塘鎮的地標。在巨大的產業集群下,人們從未意識到它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和健康危害。

血汗工廠的工人現狀

新塘鎮的牛仔紡織服裝生意始於20世紀80年代,短短30年內,這項產業不斷蓬勃發展,當地許多家庭的生活都圍繞著牛仔產業展開。

這裡遍布著各類大大小小與牛仔相關的工廠,不管是商鋪店面,還是鄉村的居民住宅前,都隨處可見正在手工處理牛仔服裝的工人和村民。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許多父母、老人甚至孩子也都會做一些剪線頭的工作來貼補家用。

在當地一些家庭作坊,孩子們也會幫著做些分揀布料、裁剪線頭的零工。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大多數孩子則和父母們一起到廠里幫忙,一方面大人可以在自己眼皮底下照料孩子,同時小孩每為一條牛仔褲剪線頭,就可以賺到一角五分錢,一天下來就有三十多塊錢。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在牛仔褲加工廠內,眾多工人在這個狹長的空間低頭麻木地重複著自己手裡的工作,誰也不說話,只有縫紉機嘀嘀嗒嗒的踏板聲。

縫紉間大多是女員工,她們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周工作六天,周末也經常加班,一個月下來至少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

在生產牛仔褲的每一個環節,機器永遠不會停歇,工人們輪流上夜班和白班。

整個生產過程中,風扇和抽風機因為長時間沒有清理,積滿了粉塵。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物質、空氣粉塵和生產噪音的空間,工人們唯一的保護措施只有一個簡易口罩。

但由於通風設施太過陳舊,許多車間極度悶熱潮濕,因此一些工人寧願摘下口罩。

縫紉完的褲子會被送到下一個環節進行專門的洗滌或漂染,通過漂染就能做出人們常見的條紋、做舊、褪色等效果,同時這些人為做舊的效果,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學用品。

劉志新(化名)原本就在一處悶熱的車間做漂染工。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做漂染的不能生育」,再加上自己的表兄因為在染廠上班最後得胸膜炎去世,於是他向廠領導申請,從車間漂染工換到了包裝工崗位。

忙碌了一整夜,劉志新終於可以躺下來休息,然而睡夢中的他並不知道,牛仔褲上的藍色塵埃,正無情地侵蝕著他的肺。

少數工人可以脫離悶熱的室內環境,得以在室外工作。

每天早上,這些人需要在牛仔水洗廠排除的廢水中撈出石頭,用它們不斷打磨牛仔褲。因為長期在這裡工作,從湖北來到這裡打工的小羅說,和周圍許多工人一樣,他的十個手指早已因為布料被染成藍色。

在過去的30多年裡,工人們用這樣傳統的方式,手工製作破洞、落色的舊化效果。但在一個小時里,一個技藝熟練的工人也只能生產出兩到三條牛仔褲。

與此同時,這些牛仔褲經打磨、噴刷、攪拌後排出的廢水,本應該經過過濾、調節、沉澱、氧化等一系列處理再排放,在這裡卻沒有得到任何處理。

國際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在對當地污染情況的調查中,採集了當地三個底泥樣本後發現,重金屬鉛、銅、鉻的含量均超過國家標準,其中一個底泥樣本的鉻竟超標128倍。

還有一些車間工人每天的工作是用氣槍吹走牛仔褲上的灰塵和線頭,氣槍的聲音尖銳而刺耳,但他們卻沒有任何耳罩、耳塞作為防護。

一位到訪的德國供應商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震驚之餘感慨到:「這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如果在這種惡劣的環境繼續工作下去,那麼一年後就應該要變聾了」。

還有些工人在噴砂工藝的流水線工作。這種技藝能夠讓牛仔褲產生獨特的紋理,更受客戶喜愛,但對工人的肺卻會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傷害。

事實上,噴砂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禁止的,但在中國卻被偷偷使用。

在這個環節,工人需要舉著噴槍為牛仔褲打磨出新的紋理,然而在毫無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這些細微的塵砂會被直接吸入肺中,並在幾年後導致矽肺病。

目前,全世界沒有能夠治癒矽肺的特效藥,患上矽肺病等於被宣判死刑。

在牛仔褲加工廠,漂洗部的工作崗位會比其他崗位的級別更高,但長期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胡興磊,最後因為咳嗽不斷生病後,被調換到了洗衣間。

雖然現在的工作又潮又濕,但比起在漂洗部承受蒸汽和惡臭的困擾,眼前看起來60歲的40歲男子覺得當下更加幸運一些。

大多數時候,為了趕製時間要求很緊迫的訂單,勞動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都瀕臨極限,有設計師曾經聽到一名縫紉工跟工頭說:「你這麼催我,我就只好給你垃圾了。垃圾你也要嗎?」

工人們忍受著惡劣的工作狀況,廠主也沒那麼輕鬆。

當絕大部分人認為全球化讓更多的人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商品時,全球化早已在各個方面演變成了一場不斷剝削的價格戰。

一家牛仔褲加工廠的老闆表示,這樣的價格簡直低到了地獄。
在服裝品牌不斷的壓價下,加工廠也不得不在各個環節省錢,將出場價控制在三到四歐元內。

那麼,在這三到四歐元中再去掉製作牛仔褲的原料、工人工資、廠租、機器損耗、各項稅費,還能剩下多少呢?

顯然,用於改善工人環境的經費已經變得少之又少。當各項成本被剝削到極限,還有一項可以剝削的關鍵環節:污染處理。
環境污染造成的生態惡化

在洗滌部堆積著的大大小小藍色塑料桶內,儲存著各式各樣的化學用品。

丙烯酸樹脂、粘合劑、漂白粉,酚類化合物,偶碳化合物,次氯酸鹽,鉀金屬、偶氮染料,高錳酸鉀,鉻、鎘······這些重金屬原料都是參與到牛仔褲製作過程中的重要關鍵。

為了達到出口標準,牛仔褲必須通過多次清洗以除去化學物品,有時這一過程需要重複20次。

即使這樣,多次水洗也未必能完全清洗掉殘留的化學製劑,隱藏在布料中的致癌物質,會在人們穿牛仔褲時,因為接觸人體汗液而滲出,並危害身體健康。

與此同時,水洗環境中大量的水資源被浪費,而帶有污染的廢水又會被排放到當地的河流之中。

德國人在廣東「卧底」數月後,發現牛仔褲的血淚真相
作為傳統的高污染行業之一,紡織業所帶來污染不僅僅是巨大的污水排放量,更重要的是,紡織行業在生產工序中會使用很多包括有毒有害物質在內的化學物質。

在新塘鎮,這裡到河道流淌著黑色、紅色、藍色的污水,空氣中瀰漫著時而惡臭時而刺激的氣味。

從牛仔水洗廠後門排出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流入了圍繞村莊的小河,而這些河水最終流向東江。

住在小河邊的居民小劉也是當地的工人,每天早上四點,他都會被屋旁江水退去後的氣味臭醒。

當地村民們反映,排污嚴重的時候,這裡的河水簡直已經不是污水,而是毒水。混合著高錳酸鉀的紫色河水味道惡臭刺激,如果不小心接觸到,皮膚還會發癢甚至潰爛。

通過Google Earth的衛星地圖,人們清楚地看到在新塘鎮一處名為大墩村附近的河流,黑色的河水在流入東江的入海口,和淺色的江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地人不是不了解污染的嚴重,新塘鎮西洲村村民林舟(化名)抱怨說,「又不是不讓他賺錢,我的家人還得靠牛仔衣服為生。但生產的同時也要乾淨,不要把環境污染。」

在所有的受害者中,河流附近的農民也許是最無辜一個群體,他們不僅每天要忍受當地水域的熏天惡臭,還要被迫承受因為土地污染而導致的農作物欠收。

不僅僅牛仔褲,全球快銷品牌背後

此刻,牛仔褲製造業遭遇的黑幕,不過是全球服裝製造業的一個縮影。

自1990年早期,服裝品牌為了增加收益,開始鼓勵更頻繁且更多地購買衣服。這種主推「」概念的營銷手段,提倡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用低廉的價格買到新潮的衣物。

以H&M、Zara、優衣庫等品牌為代表的快時尚翹楚,牢牢把持著時尚更新換代的速度,將服裝從設計稿到進入店鋪的時間縮短到兩個星期。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快時尚品牌會不斷縮短生產和銷售周期,力爭將當下最時尚的服飾以最快的速度帶給消費者。

在快速更迭的新品和超低的價格面前,服裝供應商被不斷要求縮短工期、節約成本,包括牛仔褲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服飾被製造、銷售、丟棄,這也大大增加了服裝生產周期中每一個階段的健康成本和環境成本。

對消費者來說,快時尚所推崇的「一次消費」,加上令人不敢恭維的質量和低廉的價格,都導致了消費者隨意丟棄快時尚品牌服裝的心態。

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生產800億件衣服,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每年擁有11件。與此同時,被丟棄的舊衣物也在成倍增長,僅僅在上海,每天被丟棄的舊衣服就達數百噸,一年則達到13萬噸。

59元一件T恤衫,99元一條牛仔褲,在小小的價格標籤背後,你有沒有想過這背後真正的代價到底是什麼?

我們為一條牛仔褲所付出的,真的僅僅是99塊錢這麼簡單嗎?

紀錄片:《the true cost》

作者: 小林君,精英說作者,用心碼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參考文獻:
紀錄片:《the true cost》、《牛仔褲的代價》

https://ift.tt/2NdvtMW

https://ift.tt/2yXXll2

https://ift.tt/1SxWdVu

https://ift.tt/2tRXKja

https://ift.tt/1NnwVdw

https://ift.tt/1NnwUXa

《Precarious Work in the H&M Global Value Chain》
綠色和平:《時尚污染 – 兩個中國紡織專業鎮環境調查》
綠色和平:《潮流?污流 – 全球時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查》
綠色和平:《童流河污·全球知名品牌童裝有毒有害物殘留調查》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tLE8ya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