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網路圖片)
記者/主持人:岳文驍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岳文驍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各類形形色色的「奇葩」證明繁多,李克強日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披露,有居民甚至「下跪」求開證明。他並要求必須下決心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不過李克強在三年就已經就此有過強烈發聲,每年開會都反覆強調,至今情況卻依然嚴重。
中共官媒6月9日報導,6月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李克強說,一名居民委員會負責人反映,各個部門要求居委會開具的證明多達上百種;一些事項根本無法證明但不開證明又不行,因為不開居民辦不了事,有的居民甚至會「下跪」求開證明。
李克強指這些怪像背後就是一些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互相踢皮球逃避責任,結果就是折騰老百姓到處跑來跑去開證明。「必須下決心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不能再讓老百姓為個證明東奔西跑了。」
翻查公開報導,李克強已連續三年頻繁對這一事項提要求。
李克強在2015年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爆料過一個奇葩證明。他說,他看到一條消息,說的是一個中國公民要出國旅遊,在「緊急聯繫人」一欄里填寫了自己母親的名字,但中共有關部門要求提供「你媽是你媽」的「奇葩」證明。
還有一位女士想把戶口從昆明遷到成都,卻被告知需要一張「未婚證明」。結果她往返奔波4次、耗時8個月,沒有一個地方和部門願意開具這份證明。
「每個部門都像『擊鼓傳花』一樣,結果讓老百姓跑斷了腿,也滋生了『跑關係』、『托門子』的腐敗空間。」李克強說。
李克強上任後搞簡政放權,但現實是政府「該放的權沒有放」,「手伸的還是太長」,而部分已出台的簡政放權措施沒有落實到位。
對此,《京華時報》時評評論員陳廣江認為,當務之急要打破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但打破信息壁壘首先要破除部門「利益壁壘」,難度可想而知。「這些大大小小的證明,都是權力的象徵,每一次辦證都彰顯了權力的存在,想讓部門簡政放權無異於割肉。」
事實上,「政令不通」、官員用審批權力以權謀私,歷來是中共體制痼疾之一。官媒曾報導,總理李克強在上一任期內為所謂「放管服」問題,專門召開了50多次國務院常務會,並多次發怒。
據《中國網》今年2月11日報導,本屆國務院5年來,召開了近200次常務會議,超過50次審議與「放管服」相關的議題。
據官方解釋,所謂放,就是各級政府該放的權一定要放;管,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服,讓民眾少跑腿、不添堵。
報導說,李克強在2015年4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批評,「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經討論通過的一些政策,現在卻還『卡』在那兒,讓幾個處長來『把關』,這不在程序上完全顛倒了嗎」?
同年4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再次狠批政策被「卡」現象:國務院領導「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門、地方的文件卻經常在那裡原地『轉圈』。」
李克強發怒道:「不能讓文件再在處長、司長那裡一層一層地畫圈了」。
官媒此前曾披露李克強多次因中共官員「為官不為,尸位素餐」,「政令不通中南海」等等問題發怒,甚至為此多次「拍桌子」。
《新京報》微信公號「政事兒」2016年2月17日曾刊文盤點了李克強6次因官員怠政和「政令不出中南海」,開會時當場發怒。
其中,在2016年3月28日的中共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猛烈批評官員怠政等問題,指為官不為也是變相腐敗,庸政、懶政、怠政現象不可低估。
《齊魯晚報》2016年6月19日也有報導稱,近兩年,讓李克強都感到震驚的事有不少,比如奇異證明、評估亂象等,國務院下大力氣進行清理,但是「有些政策出了中南海落實卻打了折扣」。
去年底,中共紀檢官媒報導稱,河北省700餘官員因「懶政」「不適宜擔任現職」而調職。報導批評官員奉行「寧肯不辦事,只要不出事」的官場哲學,既不願擔當,也不肯負責。
時評人士胡少江分析,中共官場現在流行新「三不」:「不吃飯、不收禮、不辦事」。前「兩不」是當局的反腐要求;而後「一不」則是官員們對當局反腐的最典型的對抗。
時評人士石實則認為,在中共專制制度下,是人治、不是法治,各級官員都是特權思想,就是想利用權力斂財,如果在民主的體制下,官員都是民選,你不好了就得下台。所以根本上來說,還是體制問題,不廢除專制體制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HCveqD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