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澳洲第一傳媒
說到澳洲居民住房,許多人會想到「house」,也就是小別墅。一直以來,小別墅都是澳洲一大特色。走在海邊經常能看到各具特色的一層或兩層的小別墅組成的街區,十分賞心悅目。擁有一棟自己的小別墅也成為許多澳洲移民心中的嚮往。


但在現今,[Sustainability]成為了未來澳洲居民住房建設的一個重要標準。最近一波未滅一波又起的森林大火也告示著人們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這種趨勢下,未來澳洲居民住房類型將產生哪些變動,走向如何,聯合國專家給出了建議。
01更「小」
最近幾個月,布里斯本市議會投票禁止在低密度郊區建造聯排別墅,墨爾本也出現了反對高密度發展的聲音,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的中密度住房法規也被推遲。

然而就在這一切發生之後,一份來自聯合國的報告卻讓這些法規和反對聲面臨「打臉」。
這份聯合國的新報告稱,禁止新建公寓會給環境帶來高昂的代價,而更小的住所是減少排放的關鍵。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表示,建造更小的住所可能會使住宅建築行業的排放量減少一半,並降低居民的能源需求。
最近發布的《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稱: 「幾項研究表明,未來的建築面積需求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關鍵變數,更密集的使用可以導致顯著的減排。」
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人居署
這樣想想,即使住在澳洲的郊區,似乎也一點不怕了!畢竟下了樓就是一個商業區,想想真是讓人對未來的房子充滿了期待!
與耶魯大學合作設計的「生態居住單元」
是一座可持續的示範性住宅,
于2018年9月聯合國大會高級別辯論期間
又能給建築行業省錢,又能給居民省錢,小型住宅(包括apartment terrace等)似乎變得更加討人喜歡了。
而同時,目前的豪宅、高層建築也被證明相對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材料。這些能源或是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被消耗的,比如一棟豪宅有時候會有三四個浴室,建造高層同樣面積耗能更大等等;或是因為住宅類型導致的居民生活習慣的能源消耗,比如研究顯示高層公寓居民因為開車、旅遊等習慣耗能更大。
這份報告出台之後,各路人士也紛紛就此發言。
「(可持續性)不僅僅是關於建築的運行,還包括使用的資源。」「在澳大利亞,擁有三四個浴室是很常見的,我們有時認為這很重要(但通常不是)……你投入的越多,使用的材料就越多。」 維羅妮卡·蘇巴托教授說,「我們喜歡大興土木,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的主要原則之一就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建設。」
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SW)低碳生活中心(Low Carbon Living Centre)首席執行官迪奧•普拉薩德(Deo Prasad)教授在談到一些物業時表示: 「減少住宅面積是減少排放的選擇之一,因為我們目前的豪宅確實消耗了大量能源。」
根據CommSec最近發布的《住房面積報告》(Home Size Report),澳大利亞的公寓面積越來越大,新公寓面積平均為128.8平方米,每年增長3.2%。新房面積正在減少,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屋之一,平均面積為288.8平方米,僅次於美國。
結合現狀,未來澳洲的居民住房有可能向著中高密度以及小型住宅發展。
當然,一味地追求「小」勢必會物極必反,因為居住在單間公寓里的人可能會花更多時間往返于公共空間,或者由於廚房太小,更多地依賴於包裝沉重的現成飯菜。
對此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的城市項目主管拉爾夫•霍恩(Ralph Horne)教授給出了一個調和的建議,像悉尼和墨爾本這樣的城市,在全球範圍內的密度相對較低,可以採用混合密度進行改造,使其功能更可持續。
「我們需要在需要的地方增加密度,」他說。
02更節能
在上文提到的聯合國報告中,還指出了建造更節能、壽命更長的住宅、翻新現有住宅、回收材料以及減少使用不必要的能源密集型材料(如混凝土和鋼材)的重要性。
澳洲最高木結構大廈
對此,不少專家也提出了對應的具體措施。即改變住房供應及其建造方式,是降低排放的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機會。
比如由普拉薩德提出,良好的設計——如自然通風、更好的照明、隔熱和遮陽控制——節能系統、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在改善住宅方面存在明顯的機會。
再說,太小住著確實也不舒服,影響生活質量啊。
澳大利亞房地產委員會(Property Council)和綠色建築委員會(Green Building Council of Australia)最近就推出了一項減排計劃,其中包括75項建議,包括零碳排放標準,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其行政總裁莫里森(Ken Morrison) 表示「我們這樣做真的很重要,因為澳大利亞四分之一的排放來自建築,」他說。「我們確實需要一套政策來確保我們改善環境績效。」
而一直在推行的屋頂安裝太陽能板的措施最近也可能迎來新的突破。一種基於太陽能發電的微電網正在建造之中,以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這意味著降低電費,自產自銷,也意味著將來可能讓人們能從鄰居那裡購買能源。
另外報告還指出,支持自置居所的政策可能會產生補貼大型住宅的不良影響。
該項目長期的目標是,由太陽能電池板產生並儲存在家庭電池中的能量可以在鄰居之間共享,即使是那些沒有自己的電池板的鄰居。
毋庸置疑,如果這樣地域性的微電網真的能逐漸取代燃煤發電站為中心的目前的主電網,由發電廠和電力傳輸時造成的污染也能大大減少。
該舉措已經在莫納什大學克萊頓校區試行,以模擬在一個城市中安裝微電網的效果。研究人員也在根據時間表、天氣預報和用電高峰時間,設計出一套系統,來決定何時減少用電,何時向電網出售。同時這所大學也正在建造節能建築,並對舊建築進行改造,這樣它們就只需要最低限度的供暖和製冷。
03更省錢
將來不論建造還是使用房屋成本都可能變得更低。
降低房屋製造和使用中的能源,如水電煤的消耗,也能進一步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時對舊建築的改造也能夠減少建造新房屋的耗資。
「這意味著你將以有競爭力的價格購買能源,因為你知道這些能源來自你鄰居的屋頂,而不是來自遙遠的某個發電機。」
另外,《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中建議改革規劃政策,防止新建公寓和「以高昂的社會和環境成本將郊區形式鎖住」,並指出其可能會帶來多種好處,稅收政策的改變也可能帶來多種好處,比如取消印花稅,並鼓勵節儉的人搬到較小的房子里。
04更「多元」
在依舊人人口頭掛著「澳村」的當下,澳洲正在逐漸變得越來越不「村」,原本在一些偏遠郊區需要開車進城逛街和採購的局面可能被改變。多功能建築正在悄悄興起。比如墨爾本最近新開建的一些公寓,就是按照功能齊全的多功能建的——不僅有公寓,包括咖啡館和酒吧,水療中心,游泳池等等。
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進行展出。
所謂多功能建築,即指將以往單一功能建築(例如,單純的住宅公寓)經過合理的布置,並按所需增添的各種功能,增設相應的設備和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達到多種功能的使用目的的建築。
像是在公寓樓中增加咖啡廳、酒吧、行政走廊燈。這種多功能建築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且由於在同一特定的位置和空間內解決了多種實用的功能,因此還可以達到節約用地等目的。
倫敦的碎片大廈被稱為「垂直城市」,人們可以在這裡生活、工作和放鬆。
設計該建築的事務所悉尼辦事處負責人、建築師托尼•奎因(Tony Quinn)表示,在靠近市中心的開發項目中,辦公場所可能會很合適,而超市、幼兒中心、醫療中心和餐廳則是項目較遠地區的首選。
他說:「這些多功能開發項目為居住在上面和步行範圍內的人們提供了基本的服務。」

「這是為了創建社區,這樣人們就不必開車去大型的地區購物中心了。」
而正在試驗中的太陽能微電網系統也可能在長期上減少居民在電力方面的消耗,作為試點的維多利亞州北部的亞坎丹達鎮(Yackandandah) 的當地居民唐娜·瓊斯(Donna Jones)說:「當你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時,電費已經降低了,因為你使用的大部分電力都是自己生產的。」
奎因說,在根據規劃法案重新命名區域后,多功能開發項目有了新的生機,地方議會現在鼓勵在適宜步行的社區中體現生活、工作和娛樂的概念。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
from 澳洲房產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Ly6JzP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