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優雅這個詞,所有人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人,一定是奧黛麗·赫本。
她已經成了優雅的代名詞,一生充滿著無數傳奇色彩。
人們說,她的美是上帝的傑作,落入人間的天使。
近百年來再無一個女人可以超越的頂級美人。
完美,是奧黛麗·赫本身上的標籤。
美人也終將會老去,晚年的赫本倒是沒有遲暮。
她真正詮釋了女人應該怎樣優雅的老去。
她說:“在年老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雙手能解決很多難題,一隻手用來幫助自己,另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年輕時,她優雅動人,老去時,她天使降臨。
1988年,在客串斯皮爾伯格作品《直到永遠》后,赫本告別了影壇。
息影后的一生時間幾乎都用在了貧困地區,把滿腔的慈愛獻給了全世界的兒童。
就任聯合國兒基會大使,不遺餘力的用自己的影響力喚起社會對落後國家兒童生存狀況的關注。
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銀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赫本曾說:“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只有一個,它正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接觸也不得不越來越頻繁。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些富有的人就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那些一無所有的人。”
她曾在二戰的困苦環境中度過童年,也曾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救助,幫助他人的力量讓赫本記憶深刻。
全世界都記住了她的盛世容顏,也刻鐫了她那天使的瞬間。
在衣索比亞,赫本背著孩子在一頂陽傘下,此時她正在走訪鎮上的一家糧食分配中心
赫本在衣索比亞/1988年
和委內瑞拉的孩子們在一起/1988年
1989年,赫本到達非洲的蘇丹,參與了聯合國的“蘇丹生命線”工程。
探望在蘇丹內戰中飽受顛簸的孩子們,這一年她還走訪了同樣貧困的孟加拉國。
赫本在1989年走訪蘇丹,這張圖片攝於 Muglad營地,這個營地旨在幫助南部地區飽受內戰之苦的人
對於“蘇丹生命線”這個項目,赫本說:“即使這個行動只能達到它一半的目標,就可以說是成功的了。因為它不只拯救了幾千條生命,而且給了蘇丹希望。”
來源:1號嘮嗑員
1989年赫本和孟加拉國的孩子們在一起
當時同行的攝影師回憶說:“她看到那些瘦小無助的孩子們,就上前毫不猶豫的把他們抱在懷裡,她就像傳說中的花衣魔笛手,孩子們到哪兒都圍著她,跟著她。”
1989年,赫本在日內瓦發表了一篇著名演講《和你在一起》。
她回憶了所有貧困兒童的苦難生活,和與他們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
她呼籲所有人應該關心這些兒童,關注他們的生命。
演講過後,她又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愛心慈善的事業當中。
1990年她去往越南,探望那邊山區貧苦的孩子。
還和越南當地政府討論關於接種疫苗和純凈水引用的愛心計劃。
赫本穿著苗族服飾,和越南的苗族人在一起/1990年
這一年,她也已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
1990年,她用自己影響力,繼續著關心世界兒童的呼籲。
為女作家莫海德的《背叛——關於今日世界中兒童暴力問題的報告》一書作序。
“愛可以治愈、可以修理、可以改進世間的一切不美好,可以使所有的事情變得完美。”
赫本筆下畫出的飽受摧殘的埃塞爾比亞母子,這幅畫還被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賀年卡封面
1992,索馬利亞戰爭不斷,赫本決定前去探望那邊飽受戰亂摧殘的孩子。(當時她已患上癌症,骨瘦如柴,但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們吃飯。)
等她到了索馬利亞,她一下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陷入絕望和痛苦之中。
因為戰爭,大量孩子死在了飢餓和傳染病中。
她說:“我仿佛走進了噩夢裡”。
1992年,赫本在被戰火洗禮的索馬利亞,一個孩子已經餓到快要站立不住
1992年末,赫本在走訪索馬利亞后不久,被診斷出結腸癌。
她被接回瑞士在這人生的最後階段。
這也成了她人生中最後一次為了愛心出訪探望。
1992年赫本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
當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雷莎修女獲悉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她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跡般地康復。
她把所有的光與熱都奉獻給了愛心事業。
就算在生命最後一刻她還在牽掛著這些兒童。
最後的彌留之際,兒子問她還有沒有什麼遺憾?
她說:“沒有,沒有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兒童在經受痛苦。”(赫本之子西恩回憶赫本去世前一天的情景)。
1993年1月20日,一代世紀佳人,人間天使赫本在瑞士托洛徹納茨的住所,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享年63歲。
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該1993年度奧斯卡人道主義獎授予了她,此時赫本已離世。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
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無限努力。
她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這個美了一生的女人,用最後的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天使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她說:“女人的美麗不在於外表,一個女人真正的美麗在於她的靈魂深處。在於她給予的關懷,愛心,和她的激情。”
人們說,她是個為愛而生的女子。
她的愛心與人格,如她的生命一樣燦爛。
這個落入人間的天使,會永遠被世人銘記。
來源:1號嘮嗑員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2aaSQl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