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摩西的手指
我們在飛行中的一些操作,不一定是對飛機狀態最有利的,有時甚至是為了「騙過」飛機的警告系統和公司的QAR監控。
我是某航的一名飛行員。有些話講出來肯定會得罪一些人,但是憋在心裏實在難受。這個問題不支持匿名,所以專門註冊了新號來回答。只想作為一名一線運行人員談一談真實感受,也請各位關注觀點本身,不要深究我的個人資訊。發聲不易,高抬貴手!
疫情之後,航班量減少,由於空勤人員的主要工資為飛行小時費,自然收入驟減。在這一點上,我是理解公司的,畢竟疫情不是航空公司可以左右的。但是比經濟收入更嚴重的問題是,航班量的減少加速了行業人員飽和,空勤人員面對公司的話語權減弱,從業環境惡化。
從大約兩年前開始,我們飛一個航班,從進準備大廳開始,就要面臨各層檢查、提問,如果只是問機型知識也就算了,內容還包括公司近期的會議精神、口號,各種整頓活動的文件細節,答不上來就要面臨通報批評、扣分、停飛等處罰。和地面的檢查組「躲貓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我甚至聽說過讓副駕駛「放哨」,機長匆忙和乘務組講完航前準備會,全組拉著箱子跑進安檢的情況。
再說飛行過程中,從總部到分公司,甚至大隊、中隊都制定了比機型手冊和局方法規更嚴格的處罰標準。在這裏我要聲明一下,作為職業飛行員,飛行中嚴格手冊、標準sop我都是十分贊同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各級領導都在已有的成熟機型手冊之上,加碼了各種自己規定的「QAR監控項目」,這些處罰標準是否科學,是否徒增運行壓力,我認為是需要探討和反思的。
比如我們的許多qar監控項目,是針對某些設備的操縱順序的,這些順序本身並不會影響飛行安全,只是從手冊的角度更規範、更合理(抱歉這裏的例子我不能說得更具體,可能涉及個人資訊)。可你一旦觸犯,就會被歸於「態度」和「作風」問題,作風問題就要提級處理,作風問題無上限。
所以在實際運行中,本來一套完整、流暢的程序動作,現在往往變成了機長和副駕駛緊張兮兮的互相盯著,生怕對方的哪個動作觸發了監控項目,隨時準備上手阻攔。如果偶爾出錯,本來只要程序、檢查單落實到位,就是可以修正,可以攔截住風險的。可是現在,我們通過檢查單發現的問題,往往已經觸發了公司自己的監控項目,回去又要被講評、寫報告了,機長要面對什麼樣的心理壓力,今天還能專心的進行下面的飛行嗎?
整天講疲勞管理,強調關鍵階段,我還記得初始改裝時,一個老教員講「飛行飛到後來,就是講究一個剩餘精力的分配」。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現在都被QAR記錄、提問檢查牽扯的差不多了,試問在起降的關鍵階段中,有效剩餘精力還剩多少?可以說現在輕輕鬆鬆,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的飛一個航班對我們來講已經是一種奢望。
其實從去年開始,行業內就不斷的發生一些不安全事件,因為沒有人員傷亡,行業外也鮮有人知。我覺得這些事件並非「不正常」,因為安全並非絕對,只要在運行,根據墨菲定律,就有出錯的可能。我們只要總結經驗,規範運行,把損失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可我覺得管理者的態度漸漸從承認這一客觀規律,變成了不允許運行人員「犯錯」,而且動輒上升「態度作風」。我們現在有一句話:技術問題可以容忍,作風問題不能容忍。可究竟什麼是作風問題,我相信沒有哪位管理者能給一個清晰的邊界。一出事就是搞運動式的「專項整治」,所有問題提級處理,頂格處理。更不要說各種地面、機上檢查,提問、會議、學習、考試層出不窮,甚至在家休息的時候,也會碰到領導的電話提問抽查。「絕對安全」的口號早在這次空難之前就已提出,已經將近一年之久。可事實是越整頓越出事,直到這次墜機事件震驚了所有人。
我記得前一陣,一次例會上討論復飛和決斷。一位快退休的老教員說:「以前我們復飛,考慮的是天氣標準和飛機狀態,可是現在我考慮的第一件事是回來怎麼跟領導交代。」大隊領導也只能報以苦笑。我真的可以感受到,我們在飛行中的一些操作,不一定是對飛機狀態最有利的,有時甚至是為了「騙過」飛機的警告系統和公司的QAR監控。因為現在,警告一響就是事,就會有人來找你麻煩。
目前事故的調查報告還沒有出來,即使有結果,我上面所說這些現狀,包括飛行機組的情緒、壓力等等問題,也很難量化,更不能說最終與這場悲劇是否有關。但我相信這些不僅是我,也是很多同行憋在心裏很久的話。當我看到副駕駛是一位經歷三萬多小時,被降級派遣的老機長,第三座是剛上飛機不久的二副小夥子,更是無法平復心中的悲痛。我覺得無論如何,這場悲劇都應該引發我們都反思。
身為民航飛行員,肩負巨大的安全責任,我當然贊同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嚴格遵守各項規定,更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是我想問一問我們行業的管理者,目前中國民航的安全瓶頸是否是因為對飛行員,乃至所有的空勤人員要求太低,處罰太輕所致?不斷提高一線人員的運行壓力,加重處罰,是否就可以持續提高安全水平?
特內里費空難之後,「人為因素」成為現代民航安全領域的重要課題,至今已過去40多年。在2022年的今天,經歷了無數學科研究、經驗教訓后,對於我們飛行人員的管理,難道只有簡單粗暴的「以罰代管」這一個成果嗎?
不知道這次事故以後,行業的管理者能否在這個角度有所反思。其實我覺得很難,但如果真的能聽到一些基層的聲音,讓中國民航越來越好,我想也是對這次悲劇中132條生命的一種告慰吧。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ucTeFnB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