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

中國昔日最大飛地今成亞洲最窮首府落後如村鎮

中國曾經最大飛地自願投俄的圖瓦,如今混成最窮地區。1994年,有一塊面積為17萬平方公里的飛地正式脫離中國,成為控制下的圖瓦共和國,這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失去的土地,在歷史上,它的名字叫做唐努烏梁海。

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宣告清朝覆亡,遠在中亞偏遠地帶的烏梁海邊民獲悉「大清已亡」,三十六名佐領(清代八旗單位,1佐領轄300戶)紛紛自謀出路或倒向沙俄。1917年俄國爆發內戰,北洋政府趁機出兵收復烏梁海(含圖瓦地區),奈何兵力不足且長途跋涉,最終被蘇俄擊退。

至此,烏梁海三十六佐三派中的「投俄派」佔據上風。

1921年,白俄軍隊攻陷烏蘭巴托后迅速轉向唐努烏梁海,俄軍以此為由跟進消滅白軍,但隨後不僅沒有離開,反而將烏梁海一應佐領盡數驅逐,會說漢語的土著也遭到驅離或流放。

在蘇俄軍隊操控下,烏梁海三十六佐中的二十八佐宣布成立「唐努圖瓦共和國」,其餘九佐併入外蒙古,此舉引起北洋政府強烈聲討,蘇俄無奈承諾「不將唐努圖瓦列入蘇俄國土」,於1924年簽訂「友好條約」並扶植親蘇勢力實際管轄圖瓦。

第一名進入圖瓦的教師紀念碑

第一棟蘇聯修建的東正教堂

實際上,蘇聯對烏梁海實行的是「蠶食政策」,即文化、人種、地域全方位清洗,先是派遣傳教士改變圖瓦人的宗教信仰,在短短三年內處決700多名薩滿祭司,進而修建數十座東正教堂、派遣數百名俄語教師、改寫圖瓦歷史、修改教科書,為了達到順利「納其為蘇土」的目的,蘇聯於1922年秘密接走5名圖瓦青年。

這5名青年被送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專門為蘇聯培養親蘇派),經過7年洗腦式教育才返回圖瓦,目的是顛覆現有格局重建對蘇有利派系。

從1929年到1932年,圖瓦25座藏傳佛教寺廟被燒毀僅存一座,4000名喇嘛或死或逃只剩15人留守,耗資三百公斤黃金修建的查丹寺被燒搶一空,據說地上的灰燼就有一米厚。

而本土薩滿教更是災禍連天,薩滿語被列為「反科學的語言」,薩滿教被形容成「不可接受的文化」,薩滿祭司更是被殺到一名不剩,這也是圖瓦人的最大遺憾:曾經的薩滿文化發源地,如今卻沒有一名世襲薩滿,還要去東亞尋找薩滿祭司前來傳授知識。

經此一劫,5名青年正式接管圖瓦,上任后雖然宣布「圖瓦是主權國家」,但凡事都得遵循莫斯科指示,至此開放蘇聯「蠶食計劃」的第二步:引入大量俄羅斯人定居圖瓦,徹底改變圖瓦的人種與經濟格局。

1930年,圖瓦人在統計人口時發現,雖然俄族人口只佔20%,但整個圖瓦的對外貿易、商鋪、娛樂以及教育報刊等行業都被俄人壟斷,白皮膚的兒童與俄文標誌越來越多,而本族語言卻越來越少。

按理說,任何民族都會在發現本族語言被侵蝕后引起重視,但圖瓦人沒有,他們很乾脆地放棄祖先使用千年之久的蒙語,轉而採用俄羅斯為其打造的俄語字母變體,也就是現在的圖瓦語。

圖瓦首都克孜勒國立教育學院的語言學家卡阿德爾曾經說過:圖瓦語的廢棄不僅代表圖瓦文化再次斷層,也間接代表圖瓦沒有主權國家的地位,所以在1944年,圖瓦沒有全民公投就輕而易舉的被併入蘇聯版圖。

卡阿德爾為復興圖瓦民族選擇站到蘇聯對立面,乃至蘇聯解體后仍然沖在前沿聲討俄羅斯:為什麼1944年併入蘇聯時做出的承諾都沒有兌現?而蘇聯的應對是派遣部隊入駐圖瓦,設置300多名狙擊手共擊斃168名圖瓦反對者。之後,大部分白人撤離圖瓦,而俄羅斯也開始邊緣化圖瓦,不僅收回曾經的投資,就連機場、火車站等籌備中的基建也全部停止。

圖瓦人真的是自願投蘇/俄嗎?

圖瓦嚮導對我的質疑表示理解:包括我們土著在內的所有人,都不認為是自願的,但促進「圖瓦入蘇」全過程的都是圖瓦人,名義上管理圖瓦的也都是圖瓦人,誰又能說不是自願的呢?

這就是「蠶食計劃」的高明之處,扶植勢力取代異己,再一點點地倒向蘇聯,而蘇聯為了安撫土著做出各種承諾,例如自治、基建撥款、技術培訓,以及各種環衛教人力物資等等援助。但這些承諾在蘇聯解體前就已經是空頭支票,2001年更是被俄取締自治地位,被列為聯邦區的東西伯利亞管區管轄,相當於連降三級行政級別。

從阿爾泰一路輾轉抵達圖瓦首都克孜勒,期間所見所聞最多的是圖瓦對薩滿文化的惋惜,當我詢問他們為什麼不遷往更繁華的首府生活時,這些牧民給出的答案是「飼牧環境不好、距離太遠、交通不便」等等,但追問后卻都給出了相同的理由:克孜勒不是家,從過去到現在,都不是圖瓦人的家園。

原來,克孜勒在沙俄佔領之前只是牧民短期放牧的小河谷,1914年沙俄白軍抵達后命名為「白沙皇城」,1926年又被改為「克孜爾浩特」,1944年併入蘇聯后才使用克孜勒。換句話說,這座首都城市自始至終都沒有圖瓦人的生活痕迹,大量白人遷居后才引來部分牧民定居,因此人口一直在十萬上下徘徊。

那麼,曾經自願投俄的圖瓦共和國,如今混成什麼樣了呢?

我的答案是:不愧為亞洲最窮地區,堂堂首府落後樣貌還不如發達地區的村鎮。

克孜勒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約600米,位於阿爾泰山系相對宜居的開闊河谷區,周邊水系發達(葉尼塞河穿流而過),煤炭、鐵礦、銅礦等資源豐富。以中國城鎮的發展模式看,稍加投資就能激發潛力,就算成不了大型生活城市,中型工業或農牧城市也能信手拈來。

但克孜勒不是,抵達市區時我問嚮導:「確定這是首府?」然而嚮導的回答卻是:「你對圖瓦別抱什麼希望,畢竟是聲名在外的亞洲最窮地區」。

我從未想過一座首府城市可以破敗到這麼蕭條的程度,除了一小部分是風格明顯的蘇式公寓樓外,絕大部分市民仍住在板房或小木屋內。「圖瓦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嗎?」我抱著難以置信的心態繼續問嚮導。

嚮導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掏出手機查了半天才說:貌似圖瓦從建國開始都沒有公布過具體的人均收入,俄聯邦倒是有過幾次,但好像與實際情況差距有點大,以克孜勒最大企業(圖瓦發電廠)舉例的話,人均月薪大概在3萬-10萬盧布之間。可是,我有幾個在裏面工作十多年的朋友,他們的月薪從未超過5萬盧布。

在克孜勒最繁華的「CBD」地段,我們總算看到了一點通勤的人流,這個地段最早源自於蘇聯時代的大使館區域,集中了圖瓦共和國很多唯一性的機構與建築,例如商場、郵局、電信營業廳、電影院、歌劇院、醫院、學院以及警署和消防局等等,都是整個圖瓦唯一的存在。

沿著廣場溜達到北面就看到了曾經的蘇聯大使館,如今已改建成圖瓦市政綜合辦公樓,遺憾的是,正值上班時間也沒開門。嚮導抱怨說,圖瓦的職能部門幾乎形同虛設,有些事情在圖瓦辦不了,還得去幾百公裡外的新西伯利亞市。

走到圖瓦國家歌劇院門口,看到一群年輕人正在門口討論當天的節目,才發現這個國家目前正處於尷尬境地:總人口32萬,其中82%自稱是圖瓦人,但生活中使用圖瓦語的年輕人很少,只有不太懂的俄語單詞才用圖瓦語替代。

看著滿大街都是俄語標誌,再看著這些代表圖瓦未來的年輕人,我突然意識到圖瓦會被稱為亞洲最窮地區,真的一點都不冤。

圖瓦原本是游牧民族,加入蘇聯后也發現了不少礦藏資源,但對比更接近中國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蒙古而言,圖瓦不僅輸在人口規模、經濟體量、地緣位置等方面,同時在自主權方面也沒有話語權,因為蒙古雖然依附俄羅斯,但對自身的礦石開採、貿易運輸等尺度還可以自己做主,可圖瓦不能。

所以,讓幾十萬牧民守著礦石不能開採,開採了也運不出去,運出去也不一定賣得掉,圖瓦能不窮嗎?

所以,圖瓦從俄羅斯人撤離開始,就從未出現過大型民族企業,就算有飼養上萬頭牛羊的私有牧場,也只能低價交給俄聯邦出售。

很多人都知道俄羅斯的物價很低,尤其是牛羊肉與奶製品的價格更低,在這種大環境下,也難怪圖瓦不敢公開真實的人均收入水平與購買力等等數據。

失去俄聯邦的扶持,代表圖瓦成為棄子,雖然圖瓦也走出了唯一一個進入俄聯邦內閣的高官–俄羅斯現任國防部長謝爾蓋,但他似乎並沒有為圖瓦帶來實際性的變化。公路、醫院、住房等等都是蘇聯時代的,牧民們建不起房子只能購買20萬盧布的高價蒙古包。

公路邊的牌子上寫著「我們為你感到驕傲」,這句話我一直以為是嚮導翻譯錯了,難道不應該是「我(謝爾蓋)為你們(圖瓦人)感到驕傲」嗎?

「你們不用上課嗎?」我對幾個孩子問了同一個問題,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孩子回答「老師請假了」,有的說「今天沒課」,還有的說「不去也沒人管」。

遠處疑似家長的幾個成年人,甚至連正眼都不看這些孩子,任由他們各自嬉戲打鬧,待到太陽即將下山時,各自拍拍衣服回家吃飯。而這,就是圖瓦目前的教育模式,自由!

與鬆散的教育制度對比,克孜勒的城建環衛水平也問題重重,無論在哪條街的角落都能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生活區更是堂而皇之的扔在顯眼處,一直到惡臭熏天、蠅蟲成群才有人來清理。

嚮導笑著說:我買的是克孜勒最貴的房子(95平455萬盧布),但也一樣是垃圾隨風飄。

455萬盧布的房價對於克孜勒人來說近乎于天價,當地絕大部分人連蘇聯時期的老公寓都買不起,更別說帶兒童娛樂與健身設施的「高級」小區了。

跟著嚮導走訪了其中幾個圖瓦人與俄羅斯人聚居的小區,從小孩的著裝與清潔度就能一目了然,同一座首府城市、相隔不過200米的距離,就好像兩個世界一樣的不同:一邊是滿臉灰土、面對陌生人手足無措的圖瓦兒童,另一邊則是身穿白襯衫、滿臉笑意的俄羅斯小孩。

此情此景,與阿爾泰一名老薩滿說得如出一轍:圖瓦的過去是圖瓦人自己毀掉的,圖瓦的未來也被圖瓦人自己掐在襁褓中難以呼吸。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行走在陌路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nX1OIoY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