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悉尼印象,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老話有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中國人千年以來對擁有一個“家”都一直有著一種深深的執念,
這種傳統也推動著中國的房價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實現了火箭般的上漲。
沒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怎麼成家立業呢?
所以大家更是常常戲稱,中國高房價的軍功章一定有中國丈母娘的一份。
玩笑歸玩笑,不過如今在房價高企的大背景下,
中國的老一輩們不得不常常肩負起幫助晚輩置業的重擔,
甚至還為此收穫了一個“六個錢包”的美稱。
不過一把年紀還不停為“房事”奔波的命運倒不只由中國大爺大媽們獨享,
因為在澳洲,也正有越來越多的老人因為房子而被一點點地榨乾他們的錢包。
澳洲半數老人遭房貸重壓
根據澳洲各大主流媒體報道稱,
近期有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30年內,澳洲55歲以上老人持有的房屋抵押貸款的數額整整上升了600%。
如今,澳洲在55-64歲年齡段的老人中,近半數依然持有房屋抵押貸款,並定期還著房貸,
而這個數字在30年前僅僅只有14%。
這批研究數據的發布者,來自西澳大利亞科庭大學澳洲住房和城市研究院的經濟學教授Rachel Ong ViforJ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這批統計數據讓人相當震驚”,Rachel說
“越來越多的澳洲老人感覺到在他們退休之前還完房貸正變得越發的困難”
同時,Rachel還在她的報告中表示,
有研究表明,對於澳洲那些在晚年還要為還房貸而努力的老人來說,他們比同齡人更加容易有心理問題。
比如澳洲ABC新聞網就採訪了一位名為Beverley Baker的老人。
69歲的澳洲老人BeverleyBaker是新南威爾士州年長女性關係協會的主席,
同時,他也是數量眾多的還在為房貸奔波的澳洲老人中的一員。

在50歲的時候,Beverley Baker因離婚失去了房子,而不得不再通過抵押貸款的方式二度購房。
Beverley表示稱,在協會工作期間,她遇到了許多和她“同病相憐”的人。
她們多數都是因為離婚或伴侶關係破裂而失去了房子,並被迫在接近退休的高齡再次申請貸款買房,
因此有很多老人在壓力下都患上了抑鬱症。
老人不堪重負,引發各類社會問題
在調查報告中Ong ViforJ教授還稱,她預計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被迫使用他們的養老金來償還房貸,
這對整個澳洲養老系統甚至整個澳洲的財政預算來說都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因為澳洲的養老系統本不是為這個目的而設計的,
如果此類情況真的發生,政府很可能需要額外為養老系統注資以防止整個系統的崩潰。
Ong ViforJ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過去30年的統計時間範圍內,
澳洲老人背負的房貸額度的增長速度,大大地超過了同期澳洲房價和工資水平的漲幅。
當房貸總額翻了整整6倍時候,澳洲的平均房價只翻了3倍,
而且平均工資水平的漲幅則更小。
同時,科庭大學的調查研究還揭露了另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
那就是很多背負房貸的老人,如果因為失去工作能力而無法還款,她們將很可能失去自己的房子,並被迫淪落入私人租房市場中苦苦掙扎。
由此預估,到2031年時,申請聯邦租房補助的人數將上升60%,至40萬人。
和很多人相比,上文中提到的擁有穩定工作的Ms Baker還算是幸運的,
在50歲出頭時申請的貸款,如今她已經還了近20年,但是依然剩下8年的時間。
對此,Ms Baker無奈地說:
“在52歲的年紀開始還房貸,真的是一件沒辦法的事,我不期望我77歲的時候還在工作,可是這就是現實,我不得不工作到77歲。”
Ms Baker表示她並沒想過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堅持工作到77歲,
但是假如她不再能工作來還房貸,她目前所擁有的房子的本金部分,是並不足以支持她在她目前居住的區域再買一套房子的。
印象結語
汪峰曾在歌中唱到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
可是真實的人生那能有歌里唱得那麼灑脫呢?
雖然我們都希望老有所依,貧有所養,
可有時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
所以,年輕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奮鬥鴨!
from 澳洲房產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UuFEBd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