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

大陸地方債務危連環爆發 近千個地方政府債務違約

中國地方債務密集違約,銀行業首當其衝。(路透社資料圖片)中國務密集違約,銀行業首當其衝。(路透社資料圖片)

今年前10個月有831個地方違約而被列為失信人,但69億元的違約總額也僅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本年底有2萬億債券到期加上如北大方正等企業爆煲的消息頻頻傳出,都讓風雨欲來的中國政經兩界在年末更添迷局。(黃小山 / 程文 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前10個月,中國法院已將831個地府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報道引中國大陸法院消息消指出,地方政府累積拖欠款項,也從去年的41億(人民幣,下同)飆升到現在的69億元。

但這還僅僅是問題的一小部分。在今年底,將有創紀錄的2萬億的到期,而據今年8月公布的資料,全國31個省市,僅上海有財政盈餘,這也顯示這波債務危及才剛剛開始。

而關注此事的資深傳媒人格先生認為,地方債務持續攀升,是全國性的現象,儘管中央政府2年前即嚴令不得繼續舉債,但地方政府肯本無法剎車,而是繼續以跟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變相舉債,因此不少地方企業也被拖累牽連。

格先生說:現在地方的債務大部分都是這個情況的:從2017年以後,它現在融資都不叫融資了,是協力廠商合作來投資。它地方幫助那個企業擔保去向銀行借款。而且它那個項目本身也是政府那邊的項目啊,一個項目本來它大概是10個億,但是它的中間不斷的追加,最後可以達到最後可以達到15個億、20個億,超出一倍都有可能。有些項目全部完工,它那個審計一拖再拖,你也很難拿到錢。

格先生認為,持續的債務,並且最後被迫以通脹的方式轉嫁到民眾頭上,可能會導致系列社會問題。

而學者譚剛強教授則指出,目前因為債務拖累,而對上下游企業所帶來的衝擊,已經比較明顯。尤其是民企,更是難以為繼。

譚剛強說:小分包商收不了大的,大的又收不了政府的,事實上就形成一個連環套。尤其民營企業,所以它這個更加嚴峻。地方政府它會變著花樣形成新的債務。

譚教授指出,今後政府也許會用印鈔的方式,讓全民為此買單,或者繼續力推混改的方式,讓一些民間資本去背鍋。

而資深財經媒體人劉成昆指出,除了地方債務的問題,近日出現短期債券違約的國企、北京大學旗下的校企北大方正的財務狀況,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據北大方正方面公開的資料顯示,其近年來經營持續虧損,應付票據已超95億,但管理費用卻持續飆升,最近甚至到70億元以上。此前剛公布帳面上還有450億現金,但現在連「19方正SCP002」的20億都違約,這顯然出了大問題。

北大方正短期票據違約,也被指曝出中國官辦大學校企的真實狀況。(媒體人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北大方正短期票據違約,也被指曝出中國官辦大學校企的真實狀況。(媒體人提供 / 拍攝日期不詳)

劉先生說:昨天跟北大方正出來的人我們還聊了很久,他們呢效益肯定是有問題,兩個高管也不懂經營。他們是2015年、16年把原來的人全部辭退,重新招人的工資是原來人員的4、5倍。總監級的年薪200萬,董事長年薪800萬,總裁的年薪1800萬。就干成這樣還這麼高的年薪。它今年的管理費7、80億,方正集團的領導食堂裝修花400萬,然後它內部查誰捅出來的。我跟你講,中國所有的高校校辦企業都辦不好,因為高校人浮於事,哪懂經營啊?

北大方正醜聞2日突然爆出的當天,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就將其AAA的信用評級下調為A級,且評級展望為負面。且其今年三季報顯示虧損接近24億,創下其創業以來改企業最高下滑紀錄。

但北大方正沒有就此事接受採訪,其品牌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回應本台的採訪電話。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特別是今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後,中國的經濟持續惡化。上月底,央行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即預警,今年有超6萬億企業債到期,違約風險極大。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RquGNa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