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星期二

中美經濟數據大對比 結論令人大跌眼鏡

最近一張中美GDP分行業對比圖橫空出世,贏得吃瓜群眾連聲叫好。

看看下邊這張表格,有幾個數據著實令人極其舒適:

1、2018年中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破一萬億美元,實力秒殺美利堅。關係國家絕對命脈的農業,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的短板。沒想到其增加值超6倍有餘!?!

2、2018年中國業增加值為9044億美元,僅占GDP6.6%。而美國足有2.49萬億美元,占GDP12.2%。誰說中國的房業畸形發展,綁架了國民經濟,你美國才是房地產立國呢!?!

意外,著實令人意外。

可能有人會說,別動不動就震驚,保不準這表格里的東西是假的。網上的東西不能隨便信。

嗯,我們一開始的想法也是這樣,所以專門去找了美國那邊的原始出處。結果核對一發現,這數據真沒有錯。

這不禁令人想起,去年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博士的“知名”研究成果。他說,中國現今的六大實力發展已進入全面趕超、主體超越美國時期。

2016年,中國的——

經濟實力,是美國的1.15倍,居世界第一。

科技實力,是美國的1.31倍,世界第一

綜合國力,是美國的1.36倍,世界第一

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文化軟實力則加速趕超。

當時大家還對胡博士的偉大成果嗤之以鼻。敢情我們真的錯怪了胡博士?

別急,這裡邊大有乾坤。且聽我一一道來。

01

在以往的認知中,我們總說美國是農業大國,糧食出口全球第一。誰想數據擺到桌上,明明是中國農林牧漁業的增加值更加“優秀”。

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中美農業勞動率相距甚大,中國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相當一部分都是繁重的人工成本轉移到了農產品身上產生的。

2018年,美國憑借農業機械化,在農業就業人口不及總人口2%的情況下,一個勞動力能夠管理2700畝耕地。

按照農忙高峰時期以600萬農業人口計算,2018年,其人均農業增加值就有2.7萬美元。

反觀中國,發展至今,農業機械化依舊是一大瓶頸,農業主要生產模式還是人力勞作。目前農村人口6億,2018年人均農業增加值只有1701美元,是美國的十五分之一。

美國的中西部,是大機械轟鳴奏響農業協奏曲,中國的中西部,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研究顯示,中國小麥種植成本是美國3倍,玉米是美國2倍,而大豆是美國的4倍。以玉米為例,中國玉米一斤1到2元,而美國只有0.5元。

二是中美農業種植結構不同。美國農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這類糧食原本價格就低於水稻、小麥。

而中國,因為有十幾億的嘴嗷嗷待哺啊,我們的土地都拿來種糧食了,留給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土地自然不多,這就使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我們種的都是價格相對更高的糧食,自然增加值也趕超美國了。

所以剖開迷霧見真相。中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超過美國6倍,並不是我們多了不起,也就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相比強悍的山姆大叔,中國農業確實落後太多了。

201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5億噸,美國約5億噸。換句話說,美國僅用了中國1%的農業勞動力,就創造出了相當於中國77%的糧食產量。

僅農業勞動生產率一大差距,美國就已經領跑中國幾十年。

02

2018年,美國房地產業產值2.49萬億美元,占GDP的12.2%,而中國,即使加上建築業也僅占13.3%。

很多人看到這裡,難免拍案而起:呵!搞了半天,原來房地產立國的是你米國啊!

有這種想法的人,只是被字面意思給騙了。

按照國際產業分類的標準,中美兩國統計的房地產業均屬於第三服務業,也就是僅包含出售或購買房地產、租賃房地產和提供其他房地產服務,並不包含房屋建設等上游產值,也不囊括房產裝修等下游產業。

在美國,由於人口流動、外資進入非常自由,也非常頻繁,以至於房地產買賣和租賃十分發達。

過去三年,巴菲特多次斷言美國房地產行業之春已經到來。他收購的多家房地產經紀公司,在2018年創下交易量暴漲8萬餘次,房產雙邊交易額近1270億美元的歷史。

而過去一年,中國人購買美國房產金額達304億美元,已經連續六年成為全美外資購房NO.1。

目前,整個美國的存量房市場流通率達4.2%。而國內交易最為火爆的一線城市,北京也只有2.4%,上海2.6%,廣州1.6%,統統低於美國至少1倍以上。

論買賣租賃(第三產業),中國比不上美國。但要是論誰蓋的房子多,誰的樓宇高(第二產業),美國可就要甘拜下風了。

據國家統計局,過去十年,中國房屋工程建築建築業總產值年年攀升,十年期間已經翻了3倍,2017年總產值達到13萬億。

中國以房地產立國是確確實實的,絲毫不用懷疑的。過去是這樣,未來短期內也難以擺脫。

有人曾說:“房地產對中國GDP拉動可以達到20%以上,相較之下金融業只有8%。只要房地產投資增速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GDP增長率都是上升的,反之GDP增速都是下降的。”

在中國,房地產也就是最大的經濟支柱。

2018年11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稱中國房地產市值已超美歐日三地總和,以65萬億美元(約人民幣450億)的總值榮登全球第一。

2018年7月,有人直接喊出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占GDP的411%

再往前,還有人在天涯開出帖子,熱烈慶祝北上廣深房地產價值可以買下全美房產……

且不論這些論調是否正確,但足以反映中國人對樓市的絕對信仰。

中國的房地產一枝獨大。而引領全球格局變動的兩股力量,科技和金融,中國沒有一樣佔有話語權。

以金融業為例,《浪潮之巔》一書提及,高盛公司在全球可謂呼風喚雨,曾經憑借一己之力,成功炒作全球石油價格、人為製造出東南亞米荒危機,更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主要的始作俑者。

可以說,華爾街掌控的資本力量,比一支軍隊還要強大。反觀中國,四大金融機構卻只能“蝸居”在國內,影響力尚未長出翅膀衝出國境。

這就是中美實打實的差距。

03

放眼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似乎總是善於創造奇跡。

2006年,中國以21.9萬億人民幣的GDP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四。

2007年,中國以27萬億人民幣的GDP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

2010年,中國以41.2萬億人民幣的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擺在中國這隻狂奔的火車頭面前,只有最後一個目標,就是超越美國。

早在2012年,不嫌事大的世界銀行就在一份名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報告中大膽預測——2030年,中國GDP就將超越美國,重返世界NO.1。

不過,我們也別高興得太早。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

數據來源:Charlie Bilello

比起開頭中美GDP結構對比的圖片,最近網上流傳的這一張圖片更值得我們重視。

199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日本獨領風騷,攜領8家公司橫霸榜單。我們的鄰居在泡沫魅影下醉酒高歌。

到了2019年畫風大變,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全部被中美兩個國家包攬,霓虹國徹底跌出歷史鏡頭。

看起來,這是中國代替日本擠入世界最高舞台,是中國的勝利。但你發現沒有——

十年前中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還在榜單上邊,而且排位還非常靠前,現在這些巨無霸都消失不見了,反而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接棒入場。

有人說,這是“科技業”對“金融業”的趕超,證明當今世界科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實際上在我們看來,這是民企對國企的趕超,是市場力量對壟斷力量的趕超。

現實證明,想要笑到最後,就必須信仰市場的力量,必須壯大民營經濟。

現階段,中國GDP為13.6萬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20.5萬億美元的66%,越到後期,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的壓力就會越大,其經濟規模增速也會越慢。

來源:智谷趨勢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bit.ly/2V3DhbS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