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有沒有一個中國模式?存在不存在一個中國模式?至今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問題。
看了下面的兩篇文章,我更加堅信中國模式的存在。中國模式有沒有?你們不信,反正我信。
第一篇文章是一篇報道:《杭州將迎首條軌道交通環線 也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超導磁浮鐵路》。報道稱,項目的建成與運營,將大大提升杭州亞運會科技品牌效應,吸引亞運會後期的旅遊觀光,更將緩解世紀城內交通壓力。
我不知道別人看了這篇報道的感覺是什麼。至少我能感受到的是:不同發展模式在資源的控制與使用、財富儲存方式、民眾福祉傳遞方式(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等方面的差異。特別是你將這些方面與同水平發展國家進行一下對比,就更能夠感受到這一點。
第二篇文章,《中國制度厲害,就厲害在舉國體制》,好像是一篇網文,作者應該叫老郵差。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對中國模式認識最深刻的一篇。他說,中國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舉國體制。所謂舉國體制,簡言之,是當遇到大事時,就動用國家的資源和力量來操辦。如果與中國搏弈的對手是民間或個人,那麼對手勝算的機會就比較小。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沒懂這些話的分量,你暫且把這篇文章放在一邊,想想中美貿易戰的如何發生的,特朗普口口聲聲說的美國吃虧了意思是什麼。這時候,也許你就可以理解這些話的意思。
不僅如此。僅舉這兩例。
最後說一句,注意,所有這些,我說的都是存在不存在,我沒說好不好。這是兩回事。
下面附上我在2017年寫的一篇文章。
以最簡單的方式談談中國模式
談論中國模式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下面我想以最簡單的方式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其實是想引起更深入的討論。
首先,存在不存在一種中國模式?我個人認為是存在的。模式無非是在某件事情上一組獨特的做法,這些做法有內在自洽的邏輯,在邏輯的背後有某種價值或理論的假定。只要有這三個因素,我覺得就可以稱之為一種模式。
對模式解釋的最基本要求:對一種模式的解說,必須能夠解釋它的最基本的特徵,包括它的成就和問題。
中國模式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討論:(1)價值目標:即作為模式的深層理由,它所體現的是一種價值觀和對於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輕重緩急的判斷,包括對說明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價值判斷。(2)相應的體制:為了推進這樣的一種目標,需要由一種體制來實現,這種體制會體現出價值目標的獨特性。(3)特有的機制:也就是說,要有一套有關做法的獨特安排。(4)運行邏輯:在該模式運行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實踐中的邏輯,這種邏輯本身會成為影響其後來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
下面從這四個層面來看中國模式。
1、價值層面:絕對發展主義。撇開有關發展主義的複雜討論,我們可以最簡單地把發展主義理解為經濟增長是壓倒一切的優先目標。為什麼加了個”絕對”的修飾詞?是為了強調為了發展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這個理由在當時之所以能夠成立,至少有三個理由。第一,以此結束政治掛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確立歷史性轉折點;第二,通過發展經濟結束由於經濟長期停滯而造成的普遍貧困狀態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第三,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當時的口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當然,在這三個因素中,都包含著對政權合法性的關切。
2、體制層面:雜糅了市場因素的舉國體制。最簡單地說,舉國體制就是運用行政權力的力量,集中全國最主要的資源,並將這些資源集中用於被認為最重要的環節與項目。舉國體製表現得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體育。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首先,必須有一種集中化的總體性權力,並在經濟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其次,行政權力對經濟的控制力。這種控制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在改革開放之前,這種舉國體製表現得更為純粹。當這種體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壓抑了民間的動力。於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斷釋放出市場的因素,但這種釋放要以保障權力控制力為前提。
3、機制層面:官員的政績考核機制。舉國體制同時也是一種動員體制。但這種動員如何實現?它需要一個強大、有效率的行政執行系統,而且這個行政執行系統能夠準確按照上級的意志行事。為了做到這一點,具體的做法就是,以經濟增長甚至以GDP作為各級黨政主官的考核指標。對於這種考核方式,儘管體制本身也覺得有種種弊端,並多次力圖扭轉和改革,實際上就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為什麼?因為沒有了這樣的考核方式,舉國體制的基本機制就失效了。當然這隻是機制的明的一面。這種機制還有暗的一面,即對於官員一定程度貪腐行為的容忍和默認。因為當官員意識到,發展經濟與自己的個人利益是一致的時候,無疑會產生更強的動力。
4、實踐邏輯:如果僅僅從邏輯的角度來說,上述的各個環節幾乎都是完美無缺的:假如上面有個無所不能的智者,能做出一個完美無缺的方案,然後集中所有重要的資源,用最高的效率實現所設定的目標,這一定是一個最優的模式。問題是,理論上的邏輯與實踐中的邏輯是不一樣的。上述的各個環節都會出問題。
最後,我想談談對舉國體制以及所體現的中國模式的評價。大家都知道,對此存在巨大的分歧。討論這種分歧,以及對這種模式做出總體評價,不是本文的目的。這裡只想指出其討論中的一個誤區。評價舉國體制的時候,人們總是被其極強的效率所吸引。是啊,按照一個意志,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這效率得有多高,這是一件多麼吸引人的事情!如果特朗普有這麼做的可能,他不想嘗試一下嗎?但是,請注意下面這一點。
很多事情中的效率,從不同時間段來衡量,結論會是很不一樣的。比如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前面說過,絕對發展主義的含義之一是不惜一切代價。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寧可犧牲環境也要發展經濟,成為很多人的一種不願明言的共識。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發展的效率會更高。但同時付出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的代價也極大。於是,開始集中治理環境。在舉國體制下,治理環境的效率也會很高。工廠說關就關,正常的經濟活動說停就停,效率也會高於其他體制。但是,把兩者放到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綜合來看呢?結論就會很不一樣。
回顧2018和展望2019的系列音頻:
2018年回顧:許多事情出乎意料(一)
2018年回顧:許多事情出乎意料(二)
展望2019:高度不確定性(一)
展望2019:高度不確定性(二)
長按並掃描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發文者:NCN 發布時間:1/17/2019 03:40:00 下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bit.ly/2QVIrj5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