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猛降95萬背後:武漢樓市「跌勢」已成

日暮鄉關何處是。

被稱為九省通衢的,在2018年創下住房成交面積全國排第二、土地出讓面積全國第一的同時,隨著新一線城市帶來的退去后,開始趨於冷靜出現回調跡象。

貝殼數據顯示,1月第2周(1.7-1.13)在貝殼找房武漢站所有庫存中共有1351套房源出現降價,降價房源占調價房源(漲價、降價房源)比重為83%,降價依然是調價主流。其中更是有一套87平米房源報價從230萬調至135萬,猛降95萬,降幅高達41%。

從“供不應求”到巨量庫存

“儘管單套降幅41%是個案,但最近武漢房子價格確實是在往下走,從鏈家上掛的房源調價信息看,降幅10%-15%的房源也不少。”于2013年秋天在武漢購入一套近百平兩居室的小A一直在關注。因為她已經將自己收房后還沒裝修的裸房在鏈家已經掛了半年,但目前仍沒有出手。

儘管她一直認為自己入手時這個臨江小區的房價偏高,但自從2014年9月武漢樓市取消限購刺激樓市,進入2015年後,武漢新房市場就已經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現象,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以小A購入的華潤橡樹灣為例,當時她入手時均價約在1萬1,當前其在鏈家上的報價已超過3萬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A趕在武漢樓市崛起之前成功“上車”。隨著2016年武漢收緊限購限貸政策,政策越緊反倒引發一波波搶房潮。而在2018年全國多地掀起搶房熱潮后,武漢的搶房也愈演愈烈。特別是今年4月,“買房基本靠搶”,帶著被子連夜排隊買房、10個人搶一套房等現象層出不窮。

不過,狂飆突進兩年多之後,武漢樓市卻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降溫,去年武漢住房成交18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4%。但儘管如此,這一成交數據仍然在全國樓市銷量排名中僅次於重慶排在第二,並且連續八年位居前三甲。

鏈家數據顯示,去年12月,武漢二手房成交均價約在1.7萬左右,小A這套江邊的房產單價著實不低。“在北京上海,基本上已經是存量房市場,買二手房很普遍,但在武漢,我極少聽到周圍有人買二手房。”小A感慨,不知道武漢的房能賣給誰。她自己的房依然掛在中介處,但並不打算調價。“先等等看,反正不著急賣。”小A說。

武漢樓市的供需格局已經發生轉折,曾經一房難求的市場上,突然就開始出現大量庫存。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武漢新建住房供應26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5.1%。其中12月份供給創出年度新高,整個第四季度939萬平方米,佔到全年總量三成多。

有媒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武漢已批准預售尚未網簽的商品住房近15萬套、1640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約9個月。在供給端更為令人倒抽一口冷氣的數據是,貝殼研究院相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曾披露,2019年武漢的新房市場供應量為30萬套。

武漢還撐不起它的房價?

在武漢樓市近年來的狂飆突進中,被戲稱為武漢宇宙中心的光谷板塊是最富代表性的縮影。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于1988年創建成立,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隨後光谷樓市起步,2003年前後,萬科城市花園等項目拉開光谷樓市序幕。“2004年,光谷區域華工校門外的房子1000塊錢一平米,到了2008年漲到了7000左右,四年翻了好幾倍。要知道,2008年北京通州房價也才七八千。”小A回憶稱。

“2018年,光谷出現破3萬新盤,十年之間,房價又是翻了數倍。”小A說,可以這麼說,光谷是過去這十幾年,武漢發展最快的區域,完全超越了武漢的整體速度,所以這一區域的樓市更是光速發展,一方面是因為有產業支撐,互聯網等創業企業眾多,留漢很大一部分會選擇光谷,所以購房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光谷區域高校眾多,教育資源集中,也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置業需求。

但對於光谷、乃至武漢的購房者來說,卻是工資水平與高月供的懸殊落差。“假如購買一套150萬的兩居室,貸款約在100萬上下,每個月的月供就得五千多。但對於在武漢工作的人來說,很多普通員工的工資也就是在五六千上下。”小A感慨,根本沒法活,所以大家才離開。

以高新技術人群集中的光谷為例,據東湖高新區地稅局數據顯示,2016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中,光谷共有3.1萬人自行納稅申報。而光谷的實際人口呢,遠超百萬。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1日,光谷人口總數達168萬。也就是說,在光谷,月均所得1萬元以上的人群,占比不到2%。

人才資源在全國眾多城市中有碾壓性優勢,工資成本相比深圳、北京又幾乎是“腰斬”,令武漢這個“人力窪地”吸引大批企業入駐。有媒體統計顯示,僅僅在2017年與2018年,就有56家企業入駐武漢,設立第二總部或總部。

“其實,在武漢,光谷還是較新的產業園區,交通、商業配套與老的商圈相比還不完善,生活便利性就打了折扣,光谷的房價有些超前發展,單單就工資收入來說,負擔2-3萬的房價有點離譜,隨著武漢整體樓市供應猛增,後續光谷區域樓市價格回調是大概率事件。”小A說,如果說光谷尚且撐不起房價,武漢也更是難以支撐,還需要有強有力的產業做支撐。

天量新增房源賣給誰

武漢的2019年,大量新增房源入市。賣給誰?剛需、當然是最大的接盤人群。

不過,像小A這樣,最終選擇離開武漢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僅以武漢大學生為例,在2015年螞蟻金的發布全國首份基於互聯網的《大學生就業流向報告》中,在前五大跨省遠距離遷移路線中,有三條從武漢出發,分別是武漢到深圳(第一),武漢到北京(第二),武漢到廣州(第五)。

“武漢大學生畢業后無奈走了,就是因為真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深圳成為就業首選。”小A說,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們來說,不是不願意留,而是武漢的經濟、產業留不住這麼多年輕人。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有各類高校89所,在校大學生130萬,是除北京、上海之外,全國高校最為密集的城市。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地理區位優越、智力資源密集的城市,卻一直苦於難以留住年輕人。官方數據顯示,留在武漢工作的大學生數量,2013年約有10.4萬人,2014年這一數據為10.8萬人,2015年為12.6萬人,2016年為15萬人。

“對於武漢樓市來說,本地人的購房需求畢竟有限,反而是那些畢業沒走的大學生,才是未來支撐房價的重要力量。”小A說,畢竟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未來工作、結婚、生子帶來的購房與消費,是刺激當地經濟的重要力量。

為了吸引年輕人留在武漢,當地政府也是費盡心思。在2016年9月樓市限購政策收緊幾個月后,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計劃,喊出“讓大學生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的口號。除了打折買房外,大學畢業生落戶武漢更是零門檻,本科生和大專生只要在40歲以下,憑畢業證就可以落戶,而碩士生和博士生則不受年齡限制。

數據顯示,2015、2016年武漢市人口凈遷移率分別為-1.78‰和-0.29‰。而在2017年拋出一系列吸引人才落戶政策后,武漢市的人口凈遷移率在當年“扭虧為盈”,達到了19.78‰。

貝殼數據顯示,近三年“新武漢人”成交占比為62%,尤其是2018年這一比例高達68.4%。

來源:90度地產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bit.ly/2AX26Kr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