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星期二

日媒:中國對美強硬背後的真正原因

稱,中國於4月2日啟動對美報復性,此舉的背後還有輿論的大國意識使得無法讓步的一面。

圍繞中美的摩擦,中國於4月2日啟動對美。3月份公布了128項對象產品,此次實際啟動徵稅措施,顯示出一步也不退讓的姿態。中美其實都希望避免貿易戰,正在水面下推進談判。中方雖然也顯示出擴大等讓步,同時中方希望以強硬的姿態使談判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推進。

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計劃將基於《貿易法》301條款的制裁啟動時間推遲至6月之後,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發展為貿易戰的風險減小。由於美國坐回到談判桌前,中國開始主張「談判必須是平等的,中方不會接受在單方脅迫下展開任何的磋商」。

中國主張由於美國動用232條款啟動制裁,中國也啟動「對等」的制裁措施。此次啟動的報復性關稅的總額約為6.5億美元,與美國對中國產鋼鐵和鋁加征的關稅額幾乎相等。

《日本經濟新聞》稱,此舉的背後還有中國輿論的大國意識使得無法讓步的一面。中國在3月底之前就徵求公眾意見,結果「大量民眾表示支持,部分民眾還建議增加力度」。此次加征關稅的對象產品中不包括大豆和飛機,年進口額僅為30億美元。在互聯網上出現了不滿的聲音。

中國商務部3月份曾表示,將分兩個階段加征關稅,首先將對120項產品加征15%,然後再對8項產品加征25%的關稅。但實際上卻一齊啟動。似乎由於輿論的強硬程度超出預期,中國政府修正了路線。

由於報復對象是「精挑細選」出的,所以對民眾生活的影響十分有限。大部分中國人與進口堅果和葡萄酒無緣。豬肉雖是中國百姓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食物,不過2016年美國產豬肉的進口量為22萬噸,僅佔國內生產量的0.4%。

此次中國的報復性措施還遵守了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顯示出與涉嫌違法WTO規則的美國不同,從而分裂了美國和重視WTO規則的日本和歐洲。中方還在通過擴大進口來壓縮對美貿易順差,目的是避免日美歐團結一致對華施加壓力這一最糟糕的局面出現。

今後各方關注的焦點是美國準備基於《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採取制裁措施。對象產品包括中國產的通信設備和半導體等1,300項產品,最低價值500億美元。如果美國公布制裁產品清單,作為對抗措施,預計中國也將公布第二、第三批關稅報復清單。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pZIWy8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