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達這大白胖子究竟是誰的孫子。這可不是一個娛記可以回答的問題,因為英達屬於娛樂,可他的爺爺英驥良屬於文化。
英達這大白胖子究竟是誰的孫子。這可不是一個娛記可以回答的問題,因為英達屬於娛樂,可他的爺爺英驥良屬於文化。
年輕人可以通過網路檢索一下「英驥良」,只能得到幾條信息。其實,大家常把「英驥良」叫成「英千里」,百度一下「英千里」,搜索結果立即增多。還是稱呼「英驥良」這個名字為好,英達就是英驥良的孫子。
英驥良生在上海,體弱多病,時常抽風翻白眼兒,但就是聰明過人,兩歲就認了字,善於長篇大論。12歲,英驥良被送到英國劍橋讀書,一讀12年,24歲自倫敦大學畢業海歸,說得一口極棒的英國英語。當年,蔣中正要找兩位最棒的英文翻譯官,一位是錢鍾書,另一位就是北京輔仁大學秘書長兼西語系教授英驥良,兩位不僅通曉多種洋文,而且同為中西兼承。
蔣中正愛英驥良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忠於中國,死活不向日本人低頭。抗戰爆發后,英驥良留守輔仁,私底下保護過抗日分子和熱血學生,後來暗中加入了國民黨,做北京市委書記,兩度被日偽政權逮捕,最後判以15年重刑。英達這孫子為啥極其痛恨日本人,日本人關過他爺爺。幸虧英爺爺只關了1年多就熬到抗戰勝利,否則性命難保。
此後,英驥良教授成為抗日英雄,平步青雲。在國共內戰中,英驥良歷任北京教育局長、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後來英驥良(1900-1969)擔任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廠長。
1949年,蔣中正撤退台灣,沒忘記帶著英驥良一起逃。英驥良出任台灣大學外文系主任和台灣輔仁大學副校長,1969年肝病不治,客死他鄉。為此英氏家族被鎮壓,9歲的英達流落街頭,跟平民的孩子在下水道里生活。有時候,跟大白胖子討論起俺們的電視節目怎麼更能更讓老百姓喜歡,大胖子就憑他住過下水道,死活不承認阿憶比他更了解民間。
在英氏家族中,第一位做演員的,是英驥良的妹妹英茵。因為1937年在《十字街頭》和1940年在《賽金花》中有出色表現,英茵成了電影明星,但卻在1942年春節前吞吃大量鴉片和烈酒自盡,與剛剛被日本人處決的男朋友合葬。
直到1946年,英茵的死才解開疑團,原來她和男朋友都為國民黨做事,男朋友就義后,日本人發現有7件大諜報案涉及英茵,其中5件是她喬裝舞女妓女,誘惑日偽赴約,由其他人下手處決,一共殺死了9名日本人和漢奸。既然身份暴露了,英茵便做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成仁,說來也算是烈士。英茵和男朋友真乃諜海情鴛,生不同衾,死後同穴,實為悲歌一曲。英達這孫子能不對日本人深惡痛絕嗎,他這位會演戲的姑奶奶,是被日本人害死的!還有一種說法,說曹禺的話劇《日出》,陳白露就是英茵。
電影劇照,左為英茵,中為白楊
英驥良是大白胖英達子的爺爺,英茵是他的姑奶奶,那誰是他的奶奶呢,是名媛蔡葆真,山東巡撫蔡儒楷的千金。蔡葆真沒跟丈夫撤退台灣,而是留做北京兒童圖書館館長,1989年病逝北京。
說起英驥良和蔡葆真的婚姻,那得先說說英達的太爺爺英華。就像下面這段視頻結尾說的,英家本無姓,太窮,英華自幼學武,「不屑於雕蟲刻篆,頑石可掇三百斤,弓能十二力,馬武之射,十中其九」,後來覺得這些沒啥用,逐漸愛上中國文學,乃至泛濫百家。俺曾讓老妹採訪英若誠,英若誠曾告訴俺老妹,說英華有了雄厚文化之後,做了家庭教師,教愛新覺羅·淑仲,教著教著,倆人開始眉來眼去,把書掏空了,中間夾著情書,結果生米煮成了熟飯飯,就結了婚。這便是英達的太爺爺和太奶奶。
這淑仲是什麼人?是清朝皇族!也就是說,英華從平民,一躍進入皇族,呵呵,但他老人家不閑著,他熱愛皇帝超過一切,所以參加了戊戌變法,要光緒皇帝親政。哪成想,變法失敗,英華被通緝,流亡邊陲,多在雲南邊境活動,中間在上海租界生下英驥良,仗著加盟法國天主教勢力,英華漸漸敢去天津法租界生活。
1902年,慈禧下令赦免英華,並賜「英」姓,從此英家有了正經姓氏。但英華還是不買慈禧的賬,非要光緒親政不可,所以創辦百年《大公報》,起首就罵慈禧,造就了《大公報》的「敢言」信條,後任諸君一直罵到1949年才終於沒了罵人的環境。要知道,英華在《大公報》上用漢族白話文寫新聞評論時,胡適還是小兒。
今人談起英華,親切地稱他「英斂之」,對其撰述多有訛傳。比如,說他是革命派,反帝反封建,其實他是百分之百的「保皇黨」,任何人,只要想跟他的皇帝對著干,他就跟誰玩兒命。所以,在他眼裡,慈禧是王八蛋,她攔著光緒不讓親政,袁世凱是王八蛋,他與革命黨南北呼應,埋葬了滿清江山,孫文是王八蛋,他用共和取代了君主立憲!實際上,英華是這樣一個人,跟其他政治勢力不是一夥兒,只跟光緒同心。
在兒子的婚事上,英華的態度可以大書一筆,英華和蔡巡撫同歲,兩人不是一個民族,又是政敵,但雙方都認為對方是棟樑,才學可嘉,是正派人,於是兩位異族政敵指腹為婚,包辦了英驥良和蔡葆真的婚姻,而且還讓他們從小在一起讀書,培養共同語言。比起那些在民族融和的今天還念念不忘明末舊仇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英蔡兩公具有何等心胸,由此說,英達不是純種滿人,而是滿漢全席。
英華(1867-1926)《大公報》首任經理兼總編
英華只活了58歲,卻幹了3件大事,一是創辦《大公報》,二是創辦北京輔仁大學,三是創辦香山孤兒院。在生命的晚季,英華隱居西山,只參加過一次洪水賑災。他在西山山頂上題寫「水流雲在」四個字,大有漢語意境。
話說英驥良,可比英華能生,一下就生了5個孩子!老三英若誠,便是英達的爹地。英家住在方庄的時候,俺去拜訪英若誠,他曾說陳垣先生為英家「若」字輩兒起的名兒,說陳老見老三總撒謊,就起名「英若誠」,老四比較傻,起名「英若聰」,老五不大看得懂圖形,起名「英若識」(識:音zhì)。
結果,英若誠成了翻譯家、導演、演員、官至文化部部長,生了逐漸變胖的英達;英若聰成了建築家,是惟一敢反對陳希同書記建醜陋大屋頂的人,他生了死活不胖的英壯;英若識成了畫家,官至吉林美院院長,生了不胖怕瘦但早已和趙明明離婚的英寧。
英若誠(1929-2004)文化部副部長
英若誠生在北京,抗戰勝利后考入清華外文系,翻譯過蘇聯愛森斯坦導演的《電影感》,得到王佐良教授的高贊。英若誠參加了清華實驗劇團,成為左派學生,接受共產主義,沒跟英驥良去台灣。1950年,英若誠在臨畢業之前,與吳世良同學戀愛,畢業后,雙雙加盟北京人藝,育有一女英小樂和一男英達。
在塑造孩兒的同時,英若誠還塑造過《龍鬚溝》里的三元茶館掌柜、《駱駝祥子》里的車廠主劉四、《茶館》中的老劉麻子和小劉麻子,另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的《請君入甕》和米勒的《推銷員之死》,出演過電影《馬可勃羅》和《末代皇帝》,令少年阿憶頗為景仰。
英達的母親吳世良也厲害,擔任過曹禺院長的秘書。英達曾介紹,俺娘死得早,死的時候娘曾說,她這輩子只有兩個傑作,一個是翻譯出版了包柏漪的長篇小說《春月》,另一個就是兒子英達。呵呵,吳媽為了給英達創造英語環境,一時找不到洋人,竟把他交給德國赤色分子烏韋,所以英達說英語,很有德語味道。這烏韋,後來娶了沈丹萍,俺請他倆上過英達主持的《夫妻劇場》,俺曾是這個節目的總策劃。
1985年,俺在北大上大二,有天晚上,俺跑到人藝,去看英若誠翻譯並導演的《上帝的寵兒》,從那時到現在,俺再沒看過如此震撼和精湛的話劇舞台設計和傑出表演。
那一夜,俺看著莫扎特妻子純熟奔放的到位表演,不禁查對了一下節目單和演員表,發現這個新演員叫「宋丹丹」。
我愛我家劇照來自網路
《前輩》這視頻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叫「王芸生」,《大公報》第3代掌門人,他的前半生罵過許多人許多黨,但後半生只能罵蔣中正或罵自己,俺們無法苛責他什麼,他的前任們從未遇到過他所遇到的強勁對手,他很容易被肉體消滅。王芸生有一個女婿相當有名,叫「王扶林」,是央視著名導演,導過電視劇《紅樓夢》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王導的兒子是王小京,英達在北大心理系的同班同學,《我愛我家》的總攝像。
11年前,俺帶隊製作系列專題片《中國電視四十年》,為此去採訪大白胖子,小京師兄問俺電視劇這節還採訪過誰,俺說了一系列,小京說,你還應該採訪俺爹地,俺問,師兄爹地是誰,小京說是王扶林。
作者簡介:阿憶:北大中文系學士,北大法學院碩士,曾任《夫妻劇場》和《夫妻天下》總策劃,聘請英達做主持人,后創辦《英達故事匯》,現任北大廣電系副主任。
V2free機場25%引薦返利:全平台免費SS/V2ray節點+經濟套餐高速翻牆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二湘的七維空間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mTmiSx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