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習近平:對鄧小平也不能搞「兩個凡是」 (高新)

「兩個凡是」曾經受到鄧小平的批評。(Public Domain)「兩個凡是」曾經受到的批評。(Public Domain)

本專欄的上篇《坐享著鄧小平的成果,否定了鄧小平的路線和政策》中介紹了澳大利亞的知名中國通白傑明先生對評論,習近平急於把自己定位為「毛澤東之後更偉大的大一統者」,將鄧小平及其之後的領導人置於一個經濟轉型的時代,之後是一個只有他才能達成的強大的新時代。 習近平一直在「竊取鄧小平時代的政策。與此同時,也在貶低這位數十年來被譽為『總設計師』的人。不過,關鍵是他還推翻了某些鄧小平的遺產,這可能會限制他的影響力和使命感。」

習近平最近一次「南巡」過程中,《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解讀習近平此次「南巡」過程中的「重要講話」中的「重要論述」,申明了要對「改革開放」本身進行「改革」的態度。有外界媒體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以《改革開放本身也需改革?習近平和鄧朴方說法針鋒相對》為題加以報道,但似乎並未引起外界其它媒體的特別關注。外部世界的媒體人和評論人們雖都注意到了習近平的是次「南巡」不但再沒有到鄧小平銅像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獻花,而且整個「南巡」過程中連鄧小平的名字都故意迴避,但卻沒有分析出習近平是次「南巡講話」內容的中心思想是:對鄧小平的既定改革開放政策和路線既不能再盲從,更不能再迷信。

筆者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提醒讀者和聽眾們關注一下習近平是次「南巡」中講出的一句很「意味深長」的話:「要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要用他習近平的「新時代改革開放」去糾正甚至是否定過去的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為了區別自己的「改革開放」與鄧小平的「舊時代」的改革開放的本質不同,他習近平是次「南巡」特別發明了一個新口號,那就是「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旗幟」。

習近平此言一出,御用寫作班子心領神會,在官媒撰文詮釋說:「習總書記關於『用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的觀點,是和他一貫倡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一脈相承的。對於新時代如何認識和深化改革開放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用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就是要用辯證和歷史的觀點看改革開放,而不能把改革開放的經驗絕對化、教條化,特別是不能把改革開放簡單理解為學習西方模式、市場化、私有化。而是要正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基本矛盾,克服各種經驗主義、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從對過去習慣做法的迷信、對國外模式的迷信中解放出來,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這裡所謂的「過去」,就是相對於習近平口中的「新時代改革開放」而言的貫徹鄧小平改革開放方針和政策的「舊時代」。正因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舊時代」的改革開放不但不是一回事情,而且「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就是要對鄧小平「舊時代」改革開放的相當一部分具體內容進行改革, 這就是為什麼不但習近平在整個「南巡」過程中從來沒有提到一次鄧小平的名字,中共官媒體連篇累牘的評論員文章中也都完全迴避了鄧小平的名字和鄧小平理論的提法 。可見如今的習近平打著改革的旗號事實上否定鄧小平,與當年的鄧小平一邊高喊「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邊事實上徹底否定的毛澤東的作法如出一轍 。

其實,中共黨內左派理論家們早在2015年即已經為習近平否定鄧小平提供了「理論依據」,即所謂用《用辯證的觀點看改革面臨的重大關係》。該文發表於2015年16期《紅旗文稿》。文章中說:當前我國基本國情的實際同改革開放初期已經有很大變化,一些過去行之有效的辦法不一定符合現在的實際,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不一定符合其他領域的實際。只有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基本矛盾,克服各種經驗主義、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從對過去習慣做法的迷信、對國外模式的迷信中解放出來,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所以要)辯證看待改革面臨的重大關係,避免把改革開放的經驗絕對化、教條化,讓過去的經驗束縛我們今天的實踐。

該文章一再強調「辯證法」理論中的所謂「否定之否定」,並舉農村經濟為例,大意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包產到戶針對的是此前的「統得太死」,但今天小農經濟的弱勢地位凸顯,就更應該重視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意思是現在是時候要恢復改革開放前,也就是毛澤東時代的「走集體化道路」了。

如上為習近平事實上否定鄧小平而提供的「辯證說」令筆者想起一篇遭中共官方理論刊物痛加撻伐的《被「辯證法」毒害的中國人》一文。文中說:一個無敵句式——你要辯證的看問題。無論你說啥觀點,「辯證的看問題」都能將你輕易擊敗。

有個笑話這樣說:上課時,我放了一個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當然也絕對不香。/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講辯證法。/「請你自己對這個屁作一下判斷,」教授說,「它好還是不好?」/我只得說:「不好。」/「錯了,」教授說,「任何事物都由矛盾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面。」

這個笑話看起來很有趣。然而這真的是個笑話嗎?君不見:當我們說民主是個好東西時,總有個故作老成的人充滿智力優越感的說:你要辯證的看問題,民主不是萬能的,民主有民主的缺陷……

如上文章的作者很可能是聯想到習近平上台之後針對黨外黨外大部分人對毛澤東的憎惡和「全盤否定」,一再要求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解評價」毛澤東,就好比那課堂上正在講授「辯證法」的哲學教授對屁的評價一樣。

當年鄧小平之所以能夠復出,是因為否定了所謂的「兩個凡是」。現如今,習近平提出「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口號之後,御用文人們立刻心領神會,解讀得最後到位的是《破除思想僵化,深化改革開放——學習習近平「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一文。文中說:從矛盾論的角度,理解習總書記「以改革開放的眼光對待改革開放」,眼界就會豁然開朗。回到當下,當前的各類思想僵化有哪些?

1,選擇性的批評認識論意義上的「兩個凡是」。把批評「凡是某某某說的,都是正確的,凡是某某某做出的決定,都要堅持」的「兩個凡是」,特指毛澤東同志,不敢針對其他前任領導人和相關文件,在社會實踐標準面前,人為製造思想禁區。

2,不研究社會化大生產的新發展,對來自基層一線的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對新情況、新矛盾不敏感,對經濟創新,對中國私營企業中的社會主義元素研究不足。

3,把改革開放視作社會發展的充分條件,把不改革開放就不能進步,認識為只要改革開放就可以進步,避談錯誤的改革開放也會導致社會的後退。放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縱容改革開放的盲目性。

4,誇大市場作用,迷信市場自動均衡,對市場競爭引起的潛在經濟危機缺乏警惕。例如對現實一切經濟問題與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的聯繫缺乏認識。

5,在糾正曾經的階級鬥爭標籤化、庸俗化、概念化、擴大化的左傾傾向後,一朝被蛇咬,數十年怕井繩,不能正視公有制有喪失主體地位風險,貧富分化加劇後社會關係的變化。考慮社會現象,分析矛盾不從階級現實出發,而是從觀念出發,實際上形成一種政治忌諱、思想禁區。

6,社會主義理論聯繫實際、聯繫群眾開展研究滯後,例如對工人階級的構成、對工人階級與馬克思主義的自髮結合觀察不夠,缺乏對私營企業各階層階級的分析,對「萬眾創新」的小微企業的勞動性質理論上肯定不足,對巨富階級階層中企業家與資本家的理論區分不足。

7,不能正視社會實踐結果。習慣於屏蔽、淡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成就,把工作重點轉移後的一些方針絕對化,神聖化。例如農村工作,從觀念出發,誇大小崗村的典型意義。在扶貧中,忽視大寨、紅旗渠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財富,端著金飯碗要飯。

8,習慣於權力真理觀。從組織原則上應付多,從思想觀念上學習、改變少,不善於把習近平、黨中央的思想方針和本地區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更不善於在追求真理和黨性的統一中結合群眾路線和客觀變化,取得獨立思考的自由。

9,對群眾路線認識不足。例如在出現大批貪污腐敗司法案件的情況下,系統的依靠群眾,認真總結防範措施方面有很大差距。

10,思想僵化與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和空中樓閣學問有緊密聯繫,如某論壇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在官商學中的影響。

該文章中還說:今天紀念改開放,首先要明確改革開放的初心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初心和現實的統一,就是要在改革開放中捍衛、重建公有制主體。要理直氣壯的把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作為重建公有制主體的基本方式。因此,在落實精神和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中,要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做到一系列的解放思想。

一是要正視改革開放中實用主義,英雄史觀的客觀後果就是淡化、架空四項基本原則。在當下,也就是實質上淡化、不敢正視貧富分化現實中的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

二是必須還原歷史真相。對外開放建國以來從未停歇,打破封鎖是從尼克松訪華後的四三方案實現的。鄧小平同志的「總設計」在相當程度上繼承了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的生前要做的事情。

三、工作重點轉移以來,成績斐然,但恰恰出問題的根源就是沒有很好的堅持鬥爭精神。十九大「偉大鬥爭」加群眾路線以互聯網等形式監督下的黨建、法制方式,則很好地體現了這種革命鬥爭精神。

四、堅持革命精神,永遠必要。但不同於過去形而上學、形式主義的簡單化,抓革命體現在指導思想和結果上,主體依然在生產力建設上,體現在在今天的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建設所代表的社會化大生產。

五、混改是公有制恢復主體的主要方式。不能以傳統眼光看公私有,公有制恢復主體目前看有三種途徑:1,是國家資本主義對壟斷資本的控制、收編,如央行對網路支付的控制;2,共有共享的企業形式,可以向美國的同類企業學習,華為制度創新比較成功——變僱傭者為合伙人;3現有國企控股企業的制度創新,包括資產管理和員工崗位創業。總之,它只遏制化公為私,不以損害健康的民營經濟為代價。

六、既要看到混改股份制對現代生產力的容納,又要清楚股份制弊病對公有制經濟的污染和毒害,要通過為客戶創造超額價值的企業文化、加強黨建、依靠群眾來抵禦股份制按資分配對公有制的腐蝕,又要通過為客戶創造超額價值的企業經營戰略提高公有制經濟的市場競爭力,擴大混合經濟中公有制佔比……。

讀罷如上《破除思想僵化,深化改革開放——學習習近平「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一文的主要內容,就不難看出原來習近平的所謂「深化改革開放」不但不是對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路線的繼承和發揚,而且要在鄧小平否定毛澤東的基礎上,對鄧小平施以 「否定之否定」。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JTd5rj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