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於今日(11月5日)在上海開幕。在中共的官方宣傳口徑中,這場國家級博覽會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目的在於將中國大陸這個出口大國打造成一個進口國。
專家分析稱,美中貿易戰僵持背景下,中國大陸此舉可繞過美國,加深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聯繫,沖抵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增加與美國的談判籌碼。
然而,令外界擔憂的是,不僅七國集團的政要無一出席,韓國、澳大利亞等中國大陸主要貿易國家的政要也不會出席。
廣交會的姐妹篇
中共宣布舉行進博會後,媒體多次將其與已有60餘年歷史的廣交會相提並論。後者被視為中國大陸產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前者因此被視為中共打開國內市場的首要窗口。
彭博社稱,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模式已從過去的“世界工廠”變成“全球超市”。
中國大陸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成為世界工廠,同時壘高國內市場的壁壘,保護和培育國內企業發展,而這點恰恰是特朗普政府批評的,即通過行業准入限制、強制技術轉讓等方式“不公平對待美國企業”。
中共似乎希望以進博會為支點改變這一形象,以重新平衡其經濟模式。中共商務部預計,未來15年,中國大陸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
從規模上看,進博會“野心”不小。根據中共官方消息,將有130多個國家的逾3000家企業參展,其中5000多種商品是首次進入中國大陸,同時將有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16萬採購商將在進博會上“買買買”。
中共財政部在會前表示,對進博會展期內銷售的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免徵進口關稅,同時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徵收。
應對貿易戰
熱鬧的展會背後則是“硝煙瀰漫”的貿易戰和不斷放緩的中國大陸經濟。
清華大學教授魏傑在公開講話中稱,經過打擊和反制,中共對絕大部分美國商品都已加征關稅,“我們反擊它,實際上子彈已經不多了”。他分析,對於中共而言,繼續打貿易戰,最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即通過舉辦進口展和降低美國以外國家關稅的方式刺激國內消費,提高供給水平,用全方位開放來抵抗美國貿易戰的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胡榮表示,對於中共而言,不應持續與美國“硬碰硬”,而應提高本國產業的競爭力以及開發國內和其他非美國市場。以中國大陸經濟規模而言,柔韌度不容小覷,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活動以及進行一些有利於自身經濟發展的改革,都將影響這場貿易戰的最終結果。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凈出口,貿易戰下凈出口如果受影響,消費的影響力就更為直接,高端消費品的進口需求會越來越大,提振消費的同時會倒逼中國大陸國內的企業進行產品升級,同時促進生產線和技術升級以增加投資。
雖然進博會被看作中共在美國貿易打擊下的應對舉措,但專家也提醒,進博會首次被提及是在2017年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彼時美中貿易摩擦尚未開始。更合理的分析是,中共本來就有意在對外開放上加大力度,但貿易戰使之重要性和急迫性都大大加強。
尷尬的名單
進博會表現出“政冷經熱”的特點,一方面參展商規模較大,另一方面在出席政要的名單上,不僅七國集團(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的政要無一出席,韓國、澳大利亞等中國大陸主要貿易國家的政要也不會出席,凸顯今年以來中共與西方漸趨對立的貿易格局。
路透社援引美國駐華大使館發言人稱,美國不打算派政府高官參加進博會,以此敦促北京結束“有害及不公的”貿易行為。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美方一方面要求中共對美產品服務打開市場,另一方面當中共敞開大門歡迎四方來賓時,美方又不願派人來。這種說法和做法自相矛盾,讓人費解。
據中共商務部披露的數據,參加進博會的美國企業超過180家,僅次於日本和韓國。
值得一提的是,據台灣中央社報道,近年來先後與台灣斷交的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義氣相挺”,總統本人出席進博會。
來源:BBC中文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JI84SH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