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星期三

駕駛無人機是美國軍隊里最不好乾的活兒 駕駛員奇缺

作者:MATTHEW GAULT

駕駛員訓練不足,時在屏幕前一呆就是數個小時,長期處於過勞、高壓和易怒狀態。

21世紀的軍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力威猛的無人機。這種翱翔天際的“機器人”可以守衛領土防止外敵入侵,需要的時候還能發射地獄火導彈將其一舉擊落。

使用無人機是有道理的:將一個機器人放在危險地帶總比讓一個人處於同樣危險境地要好得多。

美國永遠可以建造更多更新的無人機,但要替換一名訓練有素的可就很難了。

為擴張本國的無人機隊伍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截至2013年7月,美軍已經購入了超過10000架型號各異的無人機。

因此,美國陸軍和必然需要大批飛行員和專家以維持無人機的運轉(總計下來起碼要成千上萬人),但要填滿這些崗位空缺並不容易。更糟糕的是,國會授權監察部門美國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縮寫為GAO)指出,在人才培訓期間,陸軍和空軍出現了偷工減料的行為。

很多情況下,陸軍根本就不清楚飛行員是否具備駕駛無人機的資質;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為那些尚未完成培訓任務的新任飛行教官頒發資格證書。

多重原因造成了優質飛行員的短缺。最突出的一點是軍方整體財政預算的縮減。為規避財政預算縮減(sequestration)造成的困境,五角大樓在會計方面耍了一些小伎倆,以幫助維持資金繼續流向某些受寵的軍事發展項目,比如F-35閃電II戰鬥機。

還有一個不那麼明顯的原因是:沒人願意駕駛無人機。這是一份無比艱辛的,飛行員並不是坐在舒適的座艙內,而是在金屬箱子中的電腦屏幕前一連呆上數小時。無人機駕駛員長期處於過勞、高壓和易怒狀態。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五角大樓總是難以找到優秀的飛行員了。

2015年5月,GAO針對美國無人機部隊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該支隊伍的發展態勢著實令人失望。GAO與飛行員和教官們進行了深入談話,並仔細查看了訓練記錄和文檔材料。結果觸目驚心。

“絕大部分陸軍無人機飛行員並未完成全部訓練單元,”GAO作了進一步解釋:“對飛行員是否完成了培訓,軍方也沒明確認知。”

美國陸軍總共使用了三種無人機,RQ-7“影子”無人機,MQ-5“獵人”無人機和MQ-1C“灰鷹”無人機。訓練期間操作員首先需要花八周時間學習基本飛行技術,然後再花12到25周的時間專門就其中某一種機型進行訓練。

在這之後,他們每年至少應強化訓練24小時。但GAO談話接觸的一位訓練者就表示,自己在過去三年期間總計僅飛行了36小時。

其他飛行員還向監察部門指出,自己沒有足夠的訓練裝備,並且部門指揮官根本就不懂無人機,經常派遣其他的工作任務,導致自己難以擠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必要練習。

軍隊高級將領經常會收到關於無人機就緒情況的報告。報告還會指出人員級別與相應配套訓練裝備的質量狀態。但是GAO指出,“軍方官員表示這些報告沒有提供關於無人機飛行員水平的任何信息……因為軍方根本就不要求報告必須包含這些信息。”

空軍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無人機分隊的飛行員們任務繁重,以至於他們沒有時間完成足夠的訓練。

“空軍官員表示,”GAO在報告中寫到,“部分空軍隊伍里的UAS飛行員們之所以沒有完成訓練,是因為UAS飛行員本身人數不夠,工作強度又很大,不得不把大部分時間耗費在其他操作任務上。”

這裡提到的“UAS”指的是無人機駕駛系統,包含無人機和地面指揮基站。

飛行員們每年都要進行一定時間的訓練。這樣的訓練能讓他們跟得上無人機技術的變化和任務操作手法的變化,並鞏固基本技術要點。

但是GAO發現情況變得如此糟糕,以至於飛行隊將飛行員執行真正軍事任務的時間也算到了訓練量中,儘管如此,這依然難以滿足訓練要求。

教練也是個問題。陸軍和空軍部隊都很難找到合格的無人機教練來培養更多的飛行員。

無人機項目規模越發壯大,人員需求也隨之增長,以至於軍方難以跟上發展步伐。因此,五角大樓開始投機取巧,在培訓過程中從教練身上想辦法。

陸軍會定期會向潛在無人機教練提供“豁免”,也就是允許他們跳過部分訓練任務。2014年,接近一半的陸軍無人機教練收到了這樣的“豁免書”。

空軍隊伍則長期被無人機飛行員士氣低落的問題所困擾。無人機一飛向空中,它們的飛行員就會被從傳統飛機隊伍中拉出來,推進只有電腦屏幕和操縱桿的金屬盒子里。

這些飛行員的工作強度異常大,有時要一次持續10到12個小時,工作六天才能休息一天。他們工作得很不快樂,意志消沉。2006年,某部門飛行員們甚至在會議上公然與長官唱反調。

雖然自此之後士氣稍有回升,卻依然不甚理想。飛行員們還是要持續工作很長時間,而且經常不知道自己此次飛行任務的具體目的是什麼。他們的生活就是在狹小的金屬箱里大汗淋漓,朝著數千英里之外的目標開火射擊,然後打卡下班回家。

傳統戰爭里,軍隊處於具體環境之中。戰爭即地獄,但至少是與環境相呼應的。無人機飛行員的工作卻絕非如此。他們每一天要做的就是繼續活著,完成任務,觀察照管戰友。

也就不奇怪,無人機飛行員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綜合征的比率會跟作戰最前線的飛行員一樣。無人機駕駛員的生活非常糟糕,這已經成為不可反駁的定論,就連好萊塢也曾圍繞這一主題出品過相關電影。

2014年上映的電影《善意殺戮》(Good Kill)當中,伊桑·霍克(Ethan Hawke)飾演美國空軍少校托馬斯·伊根(Thomas Egan)。因為軍隊不再需要他駕駛傳統戰機才開始駕駛無人機。在完成這些飛行任務期間,伊根逐漸失去了信心,開始跟家人爭吵,跟上司以及空軍為填補空缺招聘的視頻遊戲癮君子發生衝撞。

這其實就是現實寫照。飛行員工作糟糕透頂,沒有人願意去做。這完完全全就是根植於現實的故事。

2015年GAO發布報告之後,美國空軍宣布將面向私營承包商開放更多的無人機崗位。除此之外,空軍也試圖改善自己旗下無人機工作人員的處境,包括向他們支付額外獎金。

儘管如此,到2016年已經擁有成千上萬架無人機的五角大樓,仍在苦苦尋找能將它們飛上天的飛行員。

來源:傳送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from 澳洲新聞網 » 情系中華 http://ift.tt/2kiVkFb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