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

政協閉幕 兩會超短會期 評論指顯示領導人防失控心態

2022年3月8日,北京,中國「兩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22年3月8日,北京,」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來源:法廣RFI 作者: 香港特約記者 麥燕庭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為期六天的中國全國十三屆五次會議今(10日)早在北京閉幕,而會議亦會在明天結束,令兩會會期合共不過七天,創下人大政協「兩會」會期最短的紀錄。有報章評論指這反映「兩會」這類「中國式民主」的櫥窗作用愈來愈不受重視;但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這反映中國擔心失控的心態,因為長時間討論可能會失控,這情況與今屆香港選戰時間縮短一事上同樣得到反映。

《明報》專欄作者孫嘉業今在該報撰文,指今次「兩會」不單會期超短,高層領導人到不同省市代表團或政協分組講話的次數亦大為減少,例如國家主席便由過往出席六、七個人大代表團或政協界別分組或聯組的會議,減至今年的三次,李克強等四個政治局常委更減至兩次。至於記者會亦減至五場,各團組的討論會亦減少開放,部分更以疫情為由,乾脆全不開放。總的來說,就是信息大幅減少。

孫認為,在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現今中國,「『兩會』這類『中國式民主』的櫥窗愈來愈不受重視,『兩會』愈來愈程序化,正逐漸失去觀察中國的最佳窗口作用。」另一原因也許與中共二十大召開的政治敏感年有關,即不希望「兩會」在二十大前「轉移焦點或搶戲」。

不過,熟悉中國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指出,中國人大長期因為沒有自主決定權、未能吸納民意而有所發揮,民主櫥窗作用本身就不強,一般是重申中共的黨內決定,以致橡皮圖像的觀感更明顯;但話得說回來,人大在特定的時間、主事人或形勢下亦可發揮一定作用,例如1989年六四事件后的人大委員長喬石,便以成立包含不同專家的法案小組擴大人大權力,而不是光在大會上舉手通過法例。

他認同今次兩會會期是有紀錄地短,但主要是沒有太多事務需作討論,中央亦憂慮,越討論越難控制。他續稱,這種「擔心失控」的心態,不單在「兩會」會期上反映,在選舉上亦有所反映。

翻查紀錄,在香選舉年之前一年的秋天,有意參選者便已表態,而北京亦會在年底前「祝福」其屬意人士,但今年的選舉,有意參選人均封口避談,政圈傳言,是北京要求各人「封口」,以免出現過往因選戰時間長而導致社會分化的情況。

劉銳紹又說,習近平的控制心態十分重,這亦反映在公開信息日少的情況上,例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附件已不再公布武警和維穩費涉及的金額和預算,這不能以武警已納入軍隊為由而不公開,而以軍費預算較去年上升約7.1%來看,它顯然沒有把武警費用包括在內。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另外,在今早的政協會議閉幕禮上,大會以1965票贊成、0票反對、2票棄權、2人未按表決的情況下,通過政協主席汪洋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汪洋表示,會議順利完成各項議程,而作為政治組織,講政治始終是政協的首位要求,政治立場和原則不能含糊或動搖,須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問題,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中堅定製度自信,落實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G6J3E4N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