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有一句經典的話是:「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曾見人染絲,染了青顏料就變成青色,染了黃顏料就變成黃色。經過五次之後,就變為五種顏色了。
所以在他看來,「染」這件事需要很謹慎的。
其實家庭也是一個大染缸,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必須以身作則。
父母好吃懶做,孩子也勤快不到哪去;父母通情達理,孩子也會文質彬彬。
決定一個人命運走向的,從來不是能力,而是後天的家庭教育。
一個家,如若犯了這三大忌,很難教出懂事的孩子!
-01-
家風不正,高度溺愛
作家馬伯庸說:「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古董有形,而傳承無形,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滲透在家族的每一份骨血中。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底氣,也影響著他的未來。
若家風不正,則人必斜。
巴爾扎克筆下就有這樣一個角色:麵粉商人高老頭十分嬌慣兩個女兒,他把大部分財產都作了陪嫁,目的就是讓她們過上貴婦人的奢侈生活。
可出嫁后的女兒們,卻在榨取完父親最後一點養老金之後,無情地拋他而去。
最終,她們失去了父親的庇佑,也失去了擁有的一切。
常言道:「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過分溺愛一個人,就不能分清是非;貪得無厭的人,永遠得不到滿足。
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愛也需要把握一個度,否則就是在扼殺孩子的未來。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多數是家庭的產物,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著名教育家傅雷先生雖然愛兒子,但絕不溺愛嬌縱。
他把對兒子傅聰做人的教育寓於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
就連穿衣、吃飯、站立、行動、說話這樣的小事,傅雷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造就了如今溫潤如玉的傅聰。
金庸也曾評價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君子。」
好的家風,是孩子受益一生的無價之寶,也是他未來立於人世最好的底牌。
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應該記住:每樣事都替孩子做,將來他就什麼都不會做,結果就是培養出一個巨嬰。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對孩子的愛藏於心底,放手讓他自己去闖盪,鼓勵他任何時候都要靠自己,這樣拼出來的路才是他一生的榮光。
-02-
家人失和,不孝長輩
一家人在一起,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是安得廣廈千萬間?是傳得祖上良田萬頃?亦或是來往賓朋絡繹不絕?
都不是。
錢財外景不過是身外之物,一家人在一起,健康平安,和睦共處,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家人失和,母不慈子不孝,即使擁有再多的錢財,家道也終歸會敗落。
家庭和睦,一家人同心同德,子孫後輩也會受益無窮。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戶三世同堂的人家,他們在一起過著平凡的生活。
一天,父親對兒子說:「你爺爺年老體弱,活在世上毫無用處,不如拋棄于深山算了。」
半夜,父子倆用一籮筐抬著老人到了溪邊,正準備往下拋時,兒子說:「爸爸,我們只要把人擲掉就可以了,何必把這籮筐也丟了呢?」
父親生氣地說:「你這小子懂什麼?連人都不要了,還要這破籮筐幹什麼?」
兒子說:「若把這籮筐也擲了,將來我和我的兒子用什麼把你抬到這裡來呢?」
父親聞之大為驚愕,猶如當頭棒喝,大夢初醒!
於是速速命兒子把老人抬回家中,好好瞻養,再也不敢有不孝之舉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
你播上何種行為的種子,就會有怎樣的收穫。
一個人如果對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至親都能丟之棄之,又怎會讓自己的孩子誠服!
父母是孩子的典範,如若長輩之間沒有親情孝義,孩子也孝順不到哪去。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擔負著不同的角色,今天是孩子,後天也許就是父母了。
孝敬長輩既是給子女做出榜樣,也是給自己留條退路。
世界這麼大,這一場人間相逢,不妨多一點相親相愛,少一點抱怨和傷害。
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放心老去。
-03-
家德不修,常走捷徑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有德,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生活中,很多人因為疲於一時的磨難,便走入了歪歪扭扭的羊腸小道。
可生活的捷徑多是不好走的,小路走多了,難免會失去攀登高峰的能力。
電視劇《安家》里,一位龔姓的老闆,因為公司現金流出了狀況,不得已把祖上傳下來的老洋房賣出去。
不料,半路殺出來一個太表姑奶奶,帶著一家三代人賴在房子里,沒有5000萬搬家費就不走。
讓人笑掉大牙的是,這個太表姑奶奶是龔先生的遠方親戚,當年太爺爺可憐她,才給了她們一個容身之處。
早就搬出去的一大家子,如今卻跑來敲竹杠。
劇中,老太太撒潑打滾,以為拿到錢就能一步登天,後半輩子不用愁了,卻不知這樣的行為帶給子孫後代的只會是螻蟻般求生。
據說,這個故事原型中房子的主人,最後真給了那個遠房親戚一筆幾千萬的「搬家費」。
可笑的是,那家人拿著這筆巨款各種揮霍,很快就折騰光了,最終一切又歸回了原點。
過去有一句話,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世上多的是各種投機取巧的小把戲,但很少有人記得「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道理。
老一輩喜歡走捷徑,孩子自然不肯再腳踏實地。
既然人生有免費的午餐,何必再自己動手去勞作呢!
一旦養成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習慣,他將終身貽害無窮。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便有也不一定就砸到你。
萬丈高樓平地起,盤龍卧虎高山齊。
這世上大部分的成功都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能總是想著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就像林則徐寫的那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孩子的人生路上,需要父母這樣一盞指路明燈,聰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怎樣做人。
因為「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優秀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而熊孩子的行為也同樣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原因。
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的成長環境。
一個家裡,孩子是樹苗,父母就是園丁,孩子是影子,父母就是標桿。
父母家風正,孩子也會親力親為;父母和善,孩子也就知書達禮;父母品德高,孩子就能自力更生。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漸行漸遠的分別,你能留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房子,不是存款,而是受益一生的品格和教養。
安卓翻牆-禁聞瀏覽器、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知乎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ayuy4h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