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主持人:韓梅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韓梅綜合報導)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預料即將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團隊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在此之前,日本媒體發表分析認為,中美在貿易上的差距仍然巨大,雙方的對立似將走向長期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總局局長高橋哲史今天(5月15日)在該媒體官網發表專欄文章,披露了美國7人貿易代表團5月3日、4日在北京與劉鶴領銜的代表團完成第一輪談判後發生的罕見一幕。
在談判結束後,一份英文的「中美貿易談判框架草案」出現在北京的中外媒體人士手中。
這是美方對中方提出的要求清單,包括:
? 中國從2018年6月1日開始的12個月內削減1,000億美元(約合6,375億元人民幣)的對美貿易順差;
? 從2019年6月1日開始的12個月內再削減1,00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
? 停止對「中國製造2025」提供補貼。
讓人感到奇妙的是幾乎同一時間中文版的「草案」也出現了,內容與英文版草案截然不同,這是中方提出的要求清單,包括:
? 美國取消《天安門制裁法案》並放寬高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管制(1989年6月4日中共在天安門屠殺學生平民後,美國對其實施多項制裁。保留至今的以武器禁運為主。美國官員曾表示,保留這個最具象徵意義的制裁,是因為中共惡劣的人權紀錄未獲改善);
? 承認中國在世貿協議中的「市場經濟國」地位;
? 修改對中興通訊的制裁措施。
高橋哲史在文章中說:通常,這種談判討論草案是絕對不會對外公布的,這次卻公然交給媒體進行報道,這是中美間激烈的信息戰,一邊是要發起貿易戰的華盛頓,一邊是千方百計避開貿易戰的北京,這說明談判後中美間的距離一點也沒有縮小。
他還注意到,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就劉鶴是否赴美及何時赴美,中美雙方的口徑出現了「令人詫異」的不一致。
綜合各方信號,高橋哲史認為,中美在朝鮮、台灣和南海問題等外交和安全保障領域的博弈,與貿易摩擦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在雙方一步也不退讓的氛圍下,中美的對立似乎將走向長期化。
劉鶴定於本周二(5月15日)至周六(5月19日)在華盛頓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中共外交部昨天證實了這一消息。
劉鶴此行的身份是「習近平主席特使、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有觀點認為,這表明他傳遞的是習近平的意見,是作為習近平政策的直接執行者與美國對話。
普遍認為,劉鶴最可能做出的讓步是提供一份產品清單,增加進口,以削減中美貿易順差。但產品清單的內容是否能為美國接受,是劉鶴面臨的考驗。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jYaZKP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