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第一雷,炸的很多富人傾家蕩產。
前幾天號稱「廣州第一民企」、「世界500強」的雪松控股,旗下的雪松信託爆雷被放到了檯面上。
兩款產品規模近200億,涉及全國約8000人,平均一人250萬。
產品購買門檻是100萬,也就是這8千人裡頭沒一個窮人除非是湊的錢,個別人應該還是超級富豪。
Ⅰ.
信託,既是富人專屬,反過來說又專屬收割富人。
信託牌照用途是發產品然後從社會上籌集資金,限制比證券牌照、銀行牌照小的多。
這一點從稀缺性就看得出來。
全國總共68塊信託牌照,而全國銀行過千家,證券公司160多家,信託比銀行、證券公司稀缺的多。
越是稀缺,越是值錢。
所以2019年雪松控股花了巨資,有報道說是200億,加上解決附帶79億的爛賬,把江西的「中江信託」收入麾下,改名「雪松國際信託」。
原中江信託爆雷的79億據說大部分被雪松解決,但是截至到雪松爆雷,還有許多投資者沒解決。
而據說當初買牌照花了近200億,首付30%是60億,剩下的140億不知道還有多少未付。
也就是說,這次雪松爆雷,不但之前遺留的老賬算不清了,成本也沒賺回來,還有了巨量新賬。
但是按道理雪松控股年入2300多億,而且又不是房地產這種高負債行業,不應該出險才是。
坊間也非常好奇,年入幾千億的雪松控股為什麼會爆雷!
Ⅱ.
雪松實控人張勁,據說1989年在深圳大學讀金融,有個實踐課是炒股,其向父親借了60萬買股票,據說這也是後面創業的第一桶金。
跟王健林一樣,一開始張勁也做房地產,後來看到鋼材緊缺,2002年進入大宗商品領域。
吃了足夠的虧之後,張勁的雪松控股也逐漸站穩腳跟。
很多人對雪松比較陌生,對於金融圈子和廣州當地人來說,雪松的名頭可謂如雷貫耳。
2016年以48億收購齊翔騰達(002408),主營金屬、木材、陶瓷材料及製品;2017年以42億收購現在的雪松發展(002485),從服裝行業轉型到文旅行業。
雪松控股是做什麼的?這個從其高管的一番話就能看的出來。
2020年一論壇上,雪松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進口了約全球總量一半的原材料,全球半數以上的工業產品都在中國製造,並且大量出口下游和中間製成品;
…在疫情期間為國內外製造業上下遊客戶提供繼續的保產、保供服務;
雪松控股與全球最大的特鋼生產企業中信特鋼(000708)合作,利用旗下斯坦科的全球網路,開拓歐美高端市場;
與PSA(標緻雪鐵龍)、SKF(世界最大軸承生產商)等合作,向德國賓士、寶馬、法國雷諾、美國卡特彼勒等供應高附加值鋼材;
雪松控股利用全球採購能力,開發巴西、俄羅斯等國的生鐵資源,為寶鋼、鞍鋼、沙鋼、南鋼等國內鋼企提供原料…。」
現在的雪松控股業務涵蓋鐵礦石、化工產品、鋼鐵、有色金屬等國內外大宗貿易,以及文旅開發、置業業務。
2021年,雪松控股營業收入2334億元,位列中國民企102位。
Ⅲ.
民企干大了都想玩金融牌照,最後也都倒在牌照上。
反正在雪松控股收購「中江信託」牌照之前,沒聽過雪松缺錢。
2019年4月,雪松控股購買中江信託71.3005%股權,將全國僅有68張的「牌照之母」信託牌照收入囊中。
「中江信託」即雪松信託前身,當時也是爆雷,逾期金額達79億,2400多名投資者上門討債。
為了拿下稀缺牌照,雪松也承擔了中江信託的79億逾期債務。
經過江西銀保監局核准、近200億拿下牌照后,張勁即率領雪松團隊與原中江信託的投資者懇談。
張勁表示「雪松從現在開始,全力支持中江啟動歷史遺留問題的專項行動,對中江問題負責到底,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然而,最大的漏洞應該就始於此!
像海航的陳峰,像被判死刑的劉漢堂兄劉滄龍,還有一度躲到香港「望北樓」的內蒙「3萬億明天系」肖建華,都是玩金融牌照玩砸了。
特別是「明天系」直接導致包商銀行破產,史無前例!
金融牌照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特別是民企。
首先壓垮雪松現金流的應該就是收購款近200億,和79億的附加債務。
這可是真金白銀要付出去的,沒那麼大胃口偏硬吞!
就算100億投資出去年化達到10%,一年也才能賺10個億,279億無疑是天量現金。
更別說,雪松控股雖然資產龐大,但是凈利潤十分微薄!
而且據分析收購的錢前期首付60億,絕大部分來源於貸款,而且還得抽現金化解79億債務。
一環套一環已經有了龐氏特徵,一環出問題,整個全都會崩掉。
另一個可能因素,就是雪松信託融來的錢給自己用了,如果是真的那這是絕對的違規行為。
實際上,在2021年4月,雪松就多次逾期,還發布了兌付告知函,但是一直拖了又拖。
後來就有投資者對其資金用途提出質疑,但是2021年9月雪松控股澄清,200億產品底層資產清晰,每筆應收賬款的債權與債務一一對應。
但是直到2022年1月28日,第二期回款仍未到賬,投資人炸鍋了,等來等去,只等來了一封致歉信。
雖然雪松有兩家上市公司,但是本身未上市數據不公開,所以很多內情無從得知。
雪松信託的前身中江信託當時爆雷79億無法兌付,雪松信託充當白馬騎士,兌付了大部分。
現在雪松爆雷了,不知道還有沒有白衣騎士出現。
但依據經驗來看,賣牌照是最後的辦法,現在首先是自救!
自救的唯一辦法就是割肉,出讓手裡的資產、股權之類,旗下上市公司大概會首先拿來開刀。
這個過程估計一時半會難有實質進展,但對於投資者來說用度日如年來形容也不為過;
只是現在凡事都要按法律程序走的,特別是從下到上,拉橫幅啥的除了讓事情曝光其實效果不大。
連金融圈子的資金同行都說,感覺今年更難了,投出去的每一筆資金都得慎之又慎;
收不回來的話不但獎金鐵定泡湯,甚至公司都可能停擺。(作者:燕大)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燕財局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HG1aslj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