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北大高材生「淪落」賣豬肉 十幾年過去他怎樣了!

最近興起的養豬風潮讓人想起了另一位養豬大王——陸步軒。

說起陸步軒,大家可能沒啥印象,但一說那個賣的,很多人都會“噢”的一聲。

北大生陸步軒,因為做了,成了當年很多人搖頭惋惜,並夾雜著些許幸災樂禍評判的對象。

“可惜了,浪費了”,“上北大也沒用了”,這樣的評論比比皆是。

今年,陸步軒52歲了,賣肉已經15年整,他現在是自己豬肉店鋪的網上旗艦店店長,並擔任屠夫學校校長。

身價已過10億。

1

陸步軒是80年代的天之驕子,一紙北大文憑已經預示了他前途閃閃的精英分子道路。

但陸步軒既沒有入仕,也沒有如他所願成為一名學者或作家,他拿起切肉刀,成了市井街頭的一名屠夫。

2000年,他站上母校的講台演講,本是作為正面典型受邀來做分享,誰知他的第一句話竟是:

“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說完,幾乎哽咽。

北大老校長許智宏趕緊圓場,“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這份自卑,甚至被陸步軒寫在書里:

如果認為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的話,為什麼不在北大開設屠夫系,內設屠宰專業、拔毛專業、剔皮剁骨專業,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專業?

不論誰來告訴他賣豬肉不丟人,他都聽不進去,那段時間,整個人生都是灰暗的。

2

陸步軒家裡幾代務農,自小天資聰慧,一路學霸。

1985年以長安區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中文系。

在北大的日子,陸步軒的眼界不斷擴大,“那時候我們是天之驕子,覺得文科生能改造社會”。

這份驕傲隨著畢業找工作被無情打碎,他沒能留在北京,北大沒能成為他改變命運的那根稻草。

工作做得並不順心,三年後,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他被迫下海,做過不少,都沒有什麼起色。

34歲那年,他破釜沉舟——操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剁肉的買賣,從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成了農貿市場的小販。

面對柴靜採訪時,他說,“受過,尤其是北大這種高等,來從事這種大家看來比較低級的工作,就是反差比較大。”

北大文憑,成了壓在他身上的一塊石頭,很多年他都不讓人提起他這個身份。

雖然心理有負擔,但陸步軒卻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準”。他從來不賣注水肉,一個檔口他能賣出十二頭豬。

在豬肉生意之外,他也筆耕不輟,寫了一本《屠夫看世界》。

他一直沒有放棄自我提升。雖然賣豬肉是無奈之舉,但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到最好。

3

陸步軒賣豬肉的事情經過媒體曝光,吸引了北大的另一位“異數者”——陳生。

陳生和他有著極為相似的經歷。1984年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至國家單位。不到幾年時間,不安現狀的他在眾人的反對聲中毅然辭職下海,成為了一名商人。

媒體曝光陸步軒以後,陳生決定和陸步軒聯手賣肉,做符合高端豬肉需求的品牌豬肉。兩人一拍即合。

他們自己養豬、自己賣豬。他們賣的豬,除了品種好,豬場還拒絕採用現代常用的定位欄,取而代之的是半開放式的大空間,讓豬自由活動……

後來,他們開辦了“屠夫學校”,教材由陸步軒撰寫,涉及養殖、營銷等多領域內容,希望“培養出來的都將是通曉整個產業流程的高素質屠夫”。

2015年,銷量超過10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又開了網上豬肉店,業務一再擴大。

他在北京12家店鋪的“大排場”,更是引來眾人駐足喝彩。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這句話曾經是他心頭的一根刺,現在他再也沒有自卑感了,他說了,“將賣豬肉做到極致,應該也不算給母校丟人了”。

他現在可以一邊賣豬肉,一邊簽售自己的新書,也算是實現了自己北大中文系出身對文學熱愛吧。

15年以來,他終於能卸下心理負擔,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份,承認“北大出來賣豬肉,沒啥”。

4

關於名校生做小生意浪費不浪費的爭論,一直都有。

2016年,一對夫妻上了節目《四大名助》,老公訴苦,自己老婆明明是從回來的法學碩士,不去當高薪白領,偏跑到他任教的大學門口擺攤賣煎餅,說要用煎餅拯救全世界的胃。

他覺得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四位導師一起當場批評這位老公,尉遲琳嘉說,“過去資源匱乏的時候,我們說要到社會需要的地方工作,但是現在大家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我們也應該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日本留學女碩士在大學門口賣煎餅

北大學子可以擺攤賣肉,留學博士可以賣炒飯,碩士賣涼皮也並不新鮮,只要自己願意,就不存在人才浪費。

從學而優則仕的為官,到成為大眾認可的社會精英,再到追求自己選擇的小確幸,三百六十行,職業沒有貴賤。

退一萬步說,即使他們買豬肉賣酸辣粉沒有賣出名堂,就過著一個普普通通的生活,又有什麼錯。

歸根到底,擠破頭進名校、上北清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或者說,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得中肯: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

北大校長蔡元培

這也是陸步軒認為的“”——自由和創新,“既然進了這一行,就專註地把這行干好,這也是北大精神。”

陸步軒賣豬肉,賣的是極致,他對買豬的心理研究對豬肉的專註是很多同行比不上的,而且自己還寫了書算是不負他對文學的熱愛了。

現在這個時代,對成功有多元的解讀,我們也尊重每個人不同的人生選擇。

來源:網路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SbIYit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