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法廣
作者: 安德烈
特習會美方代表團一側路透社
特習會結束,中美暫時剎住了貿易大戰,但給中國的只有三個月期限,否則美國將把目前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關稅從10%提升到25%。中方還向美方承諾一系列結構性改革,但要兌換承諾十分艱巨,因為這是觸動利益集團、很可能動搖習近平獨裁權力的「結構性改革」。如果兌現不了,中美再開大戰,然而,中國經濟正在面臨寒冬…….九十天,習近平能做什麼?
美國壓力
從中方對內部報道不願公開承諾包括「強迫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路入侵和網路盜竊、服務和農業等方面的結構性改革」以及「90天」期限這兩個要命的細節來看,習近平這次是很不情願地向美方做出了重大讓步。尤其是結構性改革,習近平承諾與美方進行談判。中方同意購買美方農產品和能源,形同把中方之前兩輪對美國的貿易報復取消了,而美方對中方的兩輪貿易措施原封不動。
中方能在90天就如此重大的結構性改革與美國達成共識嗎,許多專家懷疑,有分析人士表示,就算兩國能就知識產權保護、網路盜竊等達成共識,也不能排除美國未來要求北京在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上做出讓步。
香港明報的社評指,在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等一些經濟問題下,中美能達成遏制貿易戰升級的停火協議,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喘息機遇,北京可以時間換空間。
但是,習近平面臨的時間不多。
黨內反對聲此起彼伏
結構性調整的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一些分析人士指這將影響習近平的布局,習近平本來計劃強化國有企業等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基本盤和支持力量,如果向美方做出這一讓步,影響到他的權力;另外結構性調整牽涉到各方面的利益集團,習近平要動利益集團很難不招致反彈。
況且,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共黨內反習的聲音此起彼伏,一直沒有斷過。據香港中文大學客席教授林和立引述北京消息人士,說服美國給中國放綠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功臣、前總理朱鎔基不久前在一個聚會場合就指責習近平沒有履行中國的入世承諾,朱鎔基在這個場合表示:「遵守世貿規條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有好處」,言外之意指責習近平掌權六年以來使中國愈來愈偏離世貿開放市場的原則,終於讓特朗普找到發動貿易大戰的理由,以至於歐盟同美國一道,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讓中國在世界變得十分孤立。報道指,朱作為鄧小平生前欣賞的黨國干將,在國務院部委影響力不可小覷。
歷史學者章立凡日前曾對美國之音表示,無論是「貿易戰」還是「貿易摩擦」,確已加劇了中共內部的矛盾。目前面臨自六四事件以來最大的困境,也是現任領導人上台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其權力在年初修憲時達到頂峰,現在恐怕很多人在質疑領導能力,如把中國經濟帶入了險境,把中國的國際關係帶入了孤立。
經濟寒冬
習近平這次向美國承諾結構性改革有他自己不得已而為之的理由。中美貿易戰,一波緊似一波,已給中國經濟造成不小後果。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A股持續低迷,人民幣匯率走貶,最新的製造業P MI指數跌至榮枯分界臨界點,這些都是對中國經濟預期信心受挫的反應。
周四公布的一份由瑞士聖加侖大學的艾佛涅特和富里茲撰寫的全球貿易報告指出,美國的貿易限制對中國出口的實質影響總額達到3690億美元,遠遠高於受關稅影響的2780億美元商品。報告稱,在今年的貿易戰中,有三分之一中國出口受到牽連。
華爾街日報周五報道稱,「特習會」前中國經濟烏雲壓頂。中國的經濟環境正在迅速惡化。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PMI降至逾兩年低位的統計報告,顯示經濟放緩壓力進一步加大,內需也開始顯現疲態。其實,在11月28日,財新網有一篇關於中國就業寒冬來臨的翔實報道,指中國就業形勢嚴峻,大量企業裁員,許多招聘崗位迅速消失,這篇題為「就業寒冬來臨202萬條招聘廣告消失了」的文章公布后被火速刪除。
中國經濟狀態不好。官媒卻在反駁經濟唱衰論,人民日報11月15日就有一片奇文「中國經濟底氣十足」,空唱經濟形勢大好。
特習會中國官媒有關特習會的報道也是有意掩蓋關鍵內容,用誇張的語氣把特習會形容成「改變世界的150分鐘」。大講「歷史會記住這一天」,吹噓「元首外交」,只談對自己有利的「雙贏」。
宣告峰會「成功」之後,中方只有九十天的時間來完成承諾。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2DZZXA5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