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德國之聲 作者: 文山
周二的德語媒體,注意到了中朝邊境上,中國方面正在大興土木修築高牆,為可能發生的金氏政權崩潰早做準備。而中國近年來推行的中小學課改,則為境外的政治學者提供了極佳的研究對象。
德國《世界報》記者注意到,中國正在加固同朝鮮的邊境。文章以「兩千三百年後,中國人再次修建長城」為題,指出北京當局希望能把朝鮮難民拒之門外。
「吉林省的新長城攔阻的不再是騎馬的蠻族,而是難民,那些饑寒交迫、痛苦絕望的人們。他們孤注一擲,一心要離開貧苦的家鄉,去更富足的鄰國追尋幸福。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特朗普的墨西哥邊境造牆計劃?確實,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
文章指出,雖然中朝邊境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有了鐵絲網等設施,但是「脫北者」依然能夠趁著夜色、濃霧穿過破損的鐵絲網偷渡進入中國。而今年8月中國當局開始在延邊市等地加固升級邊境設施,替換陳舊的鐵絲網。
「令北京擔憂的,顯然並非主要是這些想要擺脫朝鮮艱苦生活的經濟難民。根據統計,中國北方目前藏身有大約5萬朝鮮難民,時刻擔心被發現、遣返。而就像現在邊境地區大興土木所揭示的那樣,中國真正擔心、並提早準備的是更加糟糕的情況:金氏政權有可能崩潰。從北京的視角來看,如果這一最糟糕情況發生,朝鮮這個封閉的國家陷入混亂,那麼就會有幾十萬朝鮮人嘗試越過邊境。而現在,金正恩顯然對鄰國加強邊境的行為不怎麼高興;邊境的朝鮮一側,朝鮮軍方在高地上修建了僚望塔,20名士兵不間斷地監視中國的造牆行動。」
在教科書里進行愛國主義等政治宣傳,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法蘭克福彙報》刊登了一篇由慕尼黑大學經濟學教授康托尼(Davide Cantoni)撰寫的客席文章,介紹了他自己進行的一項以中國為案例的研究。
在這篇題為「課堂上的洗腦」的文章中,康托尼指出,雖然專制掌權者都認為,教材是進行政治宣傳的有效途徑,但是其實際效果卻很難通過實證研究來評估。「比如,我們當然可以將納粹時期長大的人的觀點與更年輕德國人的觀點進行比較,但是我們卻不可能孤立地只看納粹教育系統的影響,而忽略上世紀30年代的其他影響,其中包括廣播、報紙、甚至親納粹的家庭背景等。」
「然而,社會主義中國近年來的一項中小學課程改革,卻提供了一次極佳的契機,能夠讓人針對性地研究教科書對學生觀點塑造的影響。2004年,中國開始著手高中課改,其中政治課的內容,同近年來中國政治的社會主義保守化轉向相一致。」
「在九十年代,教科書還曾讚揚自由市場的高效分配功能,而在課改後,教材對自由市場的態度更加質疑,轉而讚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國有企業,並認為這是能夠消除不受束縛的資本主義所帶來的不平衡的唯一手段。教科書還明確提到了自由民主體制的危險性。法治被認為是國家行為的合法性來源,而非民主選舉。'祖國'、'中華民族'等概念的出現頻率比老教材上升了10倍多,'資本主義'、'改革'等詞的頻率則明顯減少。」
作者介紹說,這一課改是分批、分省逐步推進的,2006年入學的北京高中生,在接下去的三年內還會用老教材,而2007年入學的學生就完全使用新教材。這就能夠讓學者在撇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研究教材對學生觀點形成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揭示了教材的作用。使用新教材的學生,他們的觀點確實更相信政府,並且認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是民主的,也更加認同對於少數民族的新觀點。相比用老教材的學生,這些學生也更傾向於認為自由市場經濟是有問題的體制。平均而言,使用新教材的學生之觀點同共產黨官方路線的相近程度,堪比老教材時期共產黨幹部的兒子。」
康托尼教授以及他的同事共同進行的此項研究,將於2016年12月號的學術雜誌《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發表,題為「課綱與意識形態」(Curriculum and Ideology)。
from 澳洲新聞網 » 情系中華 http://ift.tt/2gHaaWA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