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均
1950年8月,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客輪破浪前進。船上乘客中,有幾十名留美學生和科學家,這些人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條件,一心只想回到祖國,參加新生政權的建設。9月,又一艘客輪「威爾遜總統號」抵達香港,這是當年留美學生回國人數最多的一艘船,船上130名中國留學生個個滿懷理想,喜氣洋洋。這一年,總共有400名留學生和專家通過香港回到國內。到1952年底,先後有2400名中國留學生回到祖國大陸,接近海外全體留學生人數的一半。
然而,就在這股歸國浪潮鋪天蓋地奔涌而來的時候,被稱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的李景均,卻逆向而動,被逼出走香港,再次去了美國。想到十年前自己歷經千辛萬苦,萬里歸來,險些客死途中,李景均不禁熱淚盈盈。
李景均1912年出生於天津一個富商家庭,家境殷實,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他自幼聰明好學,備受父母喜愛。他13歲時進英國傳教士創辦的天津英中學院就讀。20歲時進美國傳教士辦的南京金陵大學就讀。家裡人看他有讀書天賦,喜歡鑽研,決定送他出國留學。1937年,李景均赴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植物育種和遺傳。在美留學期間,他閱讀了著名遺傳學家杜布詹斯基的遺傳學著作《遺傳及物種起源》,這也是他研究遺傳學的開始。1940年,李景均獲得博士學位,並同時獲得了在美國定居的機會,擁有了一份高薪工作,和一位美籍華人女士組成了家庭。
但即便如此,想到陷於烽火連天的祖國,他還是決定放棄一切優越條件,攜帶妻子一同歸國。
當時正是抗戰最艱難的時期,回國之路異常兇險。通常乘坐郵輪僅需三周即可抵達上海。但為了避開日軍潛艇,郵輪多次改變航向,在海上航行了51天,這才抵達香港。而此時適逢日軍進攻港島,李景均夫婦一上岸即身陷其中,處境十分窘迫,許多商鋪關門跑路,李景均隨身帶的旅行支票也無處兌現。
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李景均遇到了在康奈爾念書時的朋友,朋友給了他500港幣和一些大米,解決了他的吃住問題。隨後,在香港地下組織的幫助下,李景均夫婦繞過日軍哨所,一路徒步,跋山涉水來到廣東惠陽,再乘船坐車前往桂林。前後歷經150餘天,可謂艱難險阻,九死一生。後來,也是在這奔波的途中,他們的長子Jeff因病夭折,這成為李景均終生的傷痛。多年後,李景均在其出版的《群體遺傳學導論》一書的扉頁上,還特別寫明:這本書是紀念Jeff的。
1942年,安穩下來的李景均先是在廣西大學農學院任教。第二年,西遷成都的南京金陵大學需要教師,李景均又去了自己的母校擔任教學。
抗戰勝利后,李景均隨金陵大學遷回南京。1946年,李景均在金陵大學的導師出任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他邀請李景均前往北京,出任農學系主任兼農業試驗場場長。此時的李景均才34歲,就成了北京大學當時最年輕的系主任。
到了1949年9月,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按有關方面指示,北大、清華、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院,合併組成北京農業大學,由校務委員會主任樂天宇兼黨總支書記,行使校長職權。樂天宇是延安來的老革命,信奉的是蘇聯米丘林學派的遺傳學。
20世紀30年代,國際生物學界剛剛就一個問題定了調,西方學者終於證明了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才是「真理」。簡言之,這個學派承認偶然因素在生物遺傳中的關鍵作用,而歷史也證明了它是正確的。然而蘇聯官方卻不認可這種看法。按照蘇聯高層尊奉的唯物主義理論,世間萬物都是可以被解釋、被掌控的,超乎意料的狀況是不允許存在的,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既然孟德爾—摩爾根的這套理論不符合當局期待,而且它又已經被西方國家所追捧,那麼蘇聯也得搞一套自己的主張來與之對抗。說來也巧,當時生物學界還真有另外一個與之對立的學派,即拉馬克和米丘林的遺傳學。因此,出於政治的需要,蘇聯將拉馬克和米丘林的生物學定性為「無產階級的」、「進步的」科學,而將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學視作資產階級的異端邪說,而加以打擊排斥。
在背景為官方的支持下,蘇聯遺傳學研究領域的兩大派系:「米丘林學派與「摩爾根學派」,最終以李森科為主的米丘林學派佔了上風,摩爾根學派的遺傳學家受到殘酷打擊,被釘上了資產階級的標籤。
這場反科學的階級鬥爭也波及到了李景均,李景均支持摩爾根的學說,加之他的留美經歷,瞬間就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很快,在樂天宇的主持下,通過行政命令,停止了李景均主講的《遺傳學》、《田間設計》和《生物統計》三門課程,並將李景均的《遺傳學》換成了李森科學派的「新遺傳學」。樂天宇認為,這些課程都是「資產階級的」、「為馬爾薩斯人口論服務的」、「唯心的」、「反動的」,是偽科學。
李景均為了反駁李森科,同時也為了自證清白,翻譯了李森科的代表作《遺傳及其變異》,試圖讓人們認識到李景森的學術主張是有錯誤的。可是李景均錯了,整他的人根本不在意那個學說是對是錯,他們只在意那頂「資產階級」的帽子扣到了誰的頭上,這已經不是學術之爭,而是階級領域的鬥爭。
為了擊垮李景均,樂天宇不遺餘力,除禁止李景均上課搞科研外,還四處散布謠言,把李景均描述成親美反蘇的「反動分子」。進而還拉攏李景均的助手、學生一起批判他。如此一來,李景均不僅無課可上,被晾在一邊,還被迫辭去了系主任職務,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了問題。
面對無休無止變本加厲的迫害,李景均徹底心灰意冷,想不到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反覆考慮之後,李景均決定離開大陸,返回美國。
李景均的被迫出走之路,與當年抗戰時冒險回國同樣驚險,而且狼狽不堪。為確保順利出走,李景均借「請假」為由,離開學校,經上海、廣州,來到香港。
因為走得匆忙,連護照都沒帶,也無任何證明國籍的證件,無法獲得美領館的簽證,只能滯留香港,處境很是尷尬。美國諾貝爾獎得主,著名遺傳學家穆勒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珍惜李景均的才華,決定出手相助。
穆勒利用自己的地位及關係,安排學者發表了一篇有關李景均著作《群體遺傳學導論》的書評,向美國學術界介紹李景均的學術成就,先在輿論上為其造勢;隨後,穆勒又向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推薦了李景均;穆勒還聯合美國其他遺傳學家,不斷給美國國務院及美國駐香港總領館的官員寫信,請求幫助解決李景均的簽證問題,併為李景均一家遞交了經濟擔保書。1951年,穆勒在印度開完會,又特意跑到了香港,和領館的一位官員共進晚餐。在晚餐時,穆勒向領館官員陳述了李景均的情況,終於幫助李景均爭取到了簽證。
李景均出走時離建國日1949年10月1日才5個來月,離1949年9月三校合併也還不到半年。這件震驚中外的事件同樣震驚了北京高層,毛澤東兩次批示提出「必須撤查農大領導,並作適當處理」,為此樂天宇被撤銷農大校務委員會主任職務,並於1951年3月調離農大。樂天宇的政治生涯從此止步。
李景均出走後取得了諸多重大成就,發表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著作,成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2003年10月20日李景均在美國逝世,享年91歲。自再次離開后,他就沒有回過大陸。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的回而復去,留給世人太多的思考。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驢公移山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1ucLqCi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