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星期五

你以為的結束,其實剛剛開始

來源:  作者: 德魯伊

本來今年挺遺憾的,畢竟春色未觀春已逝。但這兩天侍弄花園,月季開了。花就這樣一茬茬的續著,總讓人有欣喜。

又在讀,應和著這心情季節情境,覺得「悅」「樂」之分挺有意思。「悅」是內心的,外面是否看得出來不一定;「樂」是外在可以感知的。想來,這個遇見月季的事情,多半屬於「悅」的範圍。

這一段時間兵荒馬亂,屬於事情積攢后的爆發和莫名其妙不停的突發。暫停一段時間的生活,啟動的時候,一時半會兒上不了正軌,又想追回失去的時間和機會,註定手忙腳亂。再多些個因為災難應激造成的突發和衝突,一場混戰。

不戀戰,拖槍就走,都不要。這是近期人們的主題,貌似是急於開始新的生活工作,其實是急於結束之前的。這或許是人的障礙,總覺得,很多舊的東西不結束,新的東西就沒法開始。於是除惡務盡,,用最決絕的手段和心態,去結束認為該結束的事情。

姿勢很剛,態度完美,但結果通常不怎麼樣。一場混戰,一地雞毛,順便再傷一批小貓小狗、花花草草。慎終如始,任何的結束按理說,該在開始選擇時謹慎,在結束時慎重。但你真回望自己的人生,絕大多數,都是冒失的開始,草率的結束。

於是,我們越不想結束的事情,越結束不了;我們越想開始的新生活,卻一點希望沒有。有時候,一場完美的告別,遠比一次完美的開始重要。我常說,「開始」的標準千差萬別,「結束」的標準卻很簡單:如果已經理性判斷,合作或感情,已經不能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就選擇結束。

結束是一個事件,不是一種。「結束」是一個決定,一個取捨,既不能帶著情緒決定,也不能帶著情緒去完成。當我們在情緒里時,「結束」通常是一種要挾和示威。那在對方看來,反而成了一種示弱或混亂。將「結束」當做一個事件去提起和處置,摒棄情緒。

既然是結束,就不要糾纏于責任分擔。我們熱衷於在結束的時候判定責任,也會把結束的責任推給對方。責任分擔的認定,對結束這個事情,沒有任何意義。任何的結束都是停止或改變某個狀態,放棄合作,那責任的明確沒什麼必要。只需要,分工完成即可。

注意任何需要繼續保持的事件,不要影響到「結束」這個目標,也不要影響到新的開始。藕斷絲連,餘音繞樑。本身是為了解決一個「生命」,我們殺不死的必然被侵蝕,硬生生拖成癌症、。雖然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遺留問題,但一定要明確誰去解決,怎麼解決,還有什麼遺留事情。

「開始」可以雜亂無章,「結束」必須有條不紊。我們急匆匆的隨性開始,卻在需要結束的時候意興闌珊。結束是對開始的負責,也是對過程的負責,但最重要的是對未來的負責。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清單時效,這才是結束應該做的。你跑得再快、再靈活,也跑不過應該的責任

利益清晰,常態,才是真正的結束。不談責任不代表不明晰利益,你耿耿於懷的過往,多半是覺得「虧」了,付出多得到少,最後兩手空空、一身傷痕。然後還把對方恨的牙癢,生噬活剝。利益清晰的時候,情感就有可能成為常態。否則,利益先不說,情感就是殺人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的利器。

要不然,你以為的結束,其實剛剛開始。否則,太多的事情,你總是在無限容忍和決絕離開之中無限循環。

安卓翻牆-禁聞瀏覽器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有一部電影叫《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很多心理測試或調查問卷的答案都是這麼設計的,其實偶爾這是一種很好的自問手段。遇到事情了,遇到決策了,遇到選擇了,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問問自己,「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3d9yvhz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