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史上最嚴厲資本管制 匯出人民幣將受限?習近平打響外匯保衛戰

習近平維持經濟穩定 保持外匯儲備是關鍵
維持穩定 保持外匯儲備是關鍵

記者/主持人:韓梅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韓梅綜合報導)就在外界關注面對新任總統的「讓製造業回到美國」等經濟政策,習近平將如何平衡外匯儲備與問題的時候,市場上傳出北京將推出史上最嚴厲的資本管制措施的消息。如果屬實,國人向境外匯出人民幣也將受限。

據《金融時報》日前引述內幕消息指,國內被要求匯款業務保證凈流入,為此,上海各間銀行每允許客戶向海外匯出100元人民幣,就必須「進口」100元回來。而此前的規定是:每匯出160元,要「迴流」100元。北京則採取更嚴厲的管制措施:每匯出80元,就必須「迴流」100元。

受人民幣貶值、美聯儲加息及中共向海外轉移資金影響,兩年來中國外匯儲備下降了近萬億美元,根據中共央行1月7日公布的數字,2016年12月末的外匯儲備比前一個月再減少410.81億美元,跌至30105.17億美元。中共央行–人民銀行沒有說明外匯儲備的最低門限值是多少,但一位中資銀行交易員曾表示,3萬億美元這個重要心理關口一旦突破,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法國興業銀行則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最保守的建議為2.8萬億美元。

外匯管理局已經悄悄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限制部分省市的外匯數量、對銀行設置每月外匯交易上限、收緊交易金額的審批門檻等等。如果前述消息屬實,這將是北京方面繼續為系列資本管制政策堵漏洞之舉,因為向境外匯出人民幣款項,然後在境外兌換為外匯,是規避新的資本管制的一種方式。

中國人民銀行拒絕對該消息做出評論。

路透社本月中旬曾援引多名銀行業人士指,為了避免引起公眾的警覺,阻止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外管局已通知銀行業者,不能說外管局在控制資本外流,並確保研究分析師不要對外發表關於人民幣前景的負面觀點。

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 保護外匯儲備是關鍵戰役

川普本周就任美國總統後在第一個工作日就兌現了關於撤出TPP的許諾。這給一直在關注川普經濟新政走向的觀察人士留下深刻印象。此前外界一直猜測,川普在競選過程中的種種「驚人」承諾,究竟能兌現多少。現在大家幾乎不再懷疑川普將很快實施貿易保護政策、大規模減稅以及通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去年12月在某峰會上說,川普這幾項政策一旦實施,「可能會使某些國家,像土耳其、阿根廷等經濟面不太好的國家出現資本市場的恐慌,中國經濟目前也面臨困境,所以也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他認為,中國如果能管好資金外流和匯率波動,那麼這一仗就能打贏。

經濟學家何清漣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則悲觀的多。她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大難臨頭」,習近平必須在今年9月召開前進行經濟維穩,這「可不是短期行為傷及長期健康繁榮的二選一問題,而是必須熬過今天才有明天的問題」。何清漣同樣也提到,中國經濟能否穩定的關鍵戰役是外匯儲備保衛戰。

總而言之,中國經濟現在面對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匯率雙重壓力。

一般來說,若要在短期內阻止本國貨幣貶值,只能運用外匯儲備進行干預:賣出美元或其他儲備貨幣,買進本國貨幣的方式。但貨幣貶值本身又會促成「走資潮」,導致外匯儲備下跌,使國家失去阻止貨幣貶值的能力。外匯儲備和貨幣匯率間互相影響。

中國外匯儲備有四個主要來源:一中美多年來的巨額貿易順差(美元佔中國的外匯儲備的60%以上);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遊資」流入。如果川普「讓製造業回到美國」的經濟政策奏效,加上企業離開中國市場浪潮興起,前三個外匯儲備來源都將不復存在。

人民幣匯率已經從2014年一月的6.09元人民幣兌1美元貶至去年12月底的6.9283元人民幣兌一美元。無論其原因是受中國經濟下行影響,還是如外界傳說是習近平趁川普未上台之際調低人民幣匯率以保出口,目前來看,外匯儲備額與人民幣匯率均都已到達關口。北京方面已經定下「破七保三」的戰略目標:人民幣兌美元暫不破七、外匯儲備總額不能低於3萬億。

因此當局才出台了前述一系列管制措施,希望阻止資金以其他形式外流。其他新規還包括:從2017年1月1日起,個人購匯嚴禁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人壽保險和投資性保險等未開放資本項目,且購匯要與實際用途相符,以學費名義申請的,必須提供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對於存在違規行為的個人,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列入「關注名單」,當事人當年及以後兩年不享有個人便利化額度。

據路透社,外管局向至少兩家銀行發出口頭指令,要求資本項下500萬美元或以上資金的匯出報外管局審批,而原本的規定為5000萬美元。

彭博社更在日前爆出北京內部消息,稱中國已準備匯率風險應對預案,必要時將強制結匯。

江澤民遺禍 令習近平左右為難

雖然中國外匯儲備流失的警鐘是在2016年響起,但這一過程早在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當政時期就已經開始。

江澤民在創造了大批貪官污吏的同時,也令國有財產被權貴高官瓜分。僅以2015年被判13年監禁的江派「中堅層」成員、中共前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為例,法庭判決書顯示,李春城造成的公共財產損失達近5.8億元人民幣。在瓜分公共財產後,這些官吏幾乎清一色的選擇把財產轉移到國外。何清漣曾提到,1989至1995年間,中國長期資本外流的總量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約一半是未經政府批准的;據中共財政部辦公廳「積極財政政策」課題組的專題研究資料顯示,2000年資本外逃總額約為480億美元,比當年外商對中國實際投資的407億美元還要多;2003年胡錦濤就任中共國家主席之初,僅8月單月,統計在案就有527名高官外逃、450多名高官請假未歸失蹤,創近三年來單月外逃失蹤最高記錄,共有約8億美元被捲走。

至於江澤民自己及曾慶紅等江派頭腦涉及到的金額就更巨大。已落馬的中國銀行行長劉金寶曾供認,國際清算銀行2002年12月發現的無人認賬的20多億美金是江澤民十六大前為自己準備後路而轉移至海外的。

另外,在江澤民執政期間膨脹起來的中國外匯儲備並非如官方所說能夠彰顯中國經濟實力,恰恰相反,因為中共執行「印人民幣-收購外匯-購買美國」的政策路線,外匯儲備虛高的同時造成了人民幣增發、流動性過剩及通貨膨脹等等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位美國華僑給大陸的家人寄去100美元,家人拿著支票去取錢,建行按比如7:1的匯率,給家人700元人民幣,然後建行再拿這100美元支票到央行(人民銀行)去要回700人民幣(不算手續費)。央行於是就開動印鈔機,印出700元人民幣給建行,再把這100美元計入國家的外匯儲備,拿去購買美國國債了。

雖然這是用個人為例,但企業掙來外匯後到銀行結匯的過程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是政府用財政收入到市場上購買回來的,而是靠多印發人民幣實現的。這與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匯率受控有關。

大量增印人民幣一方面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另一方面令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2006年2月底總額為8000億美元,首超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到2011年12月底已經達到3萬億美元。

中共將這些錢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成為美國第二大「債主」,造成中國人省吃儉用應對通膨問題,同時卻一直在給美國人貸款的詭異現象。同時,美國國債的回報率之低令2003至2013年間的對外投資多為虧損,一項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2013年一年中國外儲投資就虧了599億美元。更糟糕的是,2012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美國為應對危機,推行了以「加印美元」為主調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持續貶值,令中國外匯儲備大幅縮水。

習近平上台後,面對種種「前朝遺禍」,雖然並不能真正實現開放市場政策,相反只能加強對外匯、資金及市場的管制,但習也只能打出支持全球化的旗號,希望藉助全球市場消化過剩的產能並將外資引入中國市場。但中共體製造成的弊端積累至今,無論官方如何釋放市場開放信號,都已無法攔阻越來越多的額企業選擇離開中國。

據法廣報道,會員來自中國和美歐亞等地企業的中國美國商會上周公布的一份會員調查顯示,八成企業發現在華利潤率若非低於便是與全球平均水平持平,原因之一是中國有眾多的商業壁壘;逾半數企業感覺外資企業在政策法規過程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超過60%的企業對中國(共)政府在未來三年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市場缺乏或沒有信心。總之,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將中國作為擴大投資的優先考慮目的地,只有56% 的企業仍將中國作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較四年前大跌22個百分點。

《蘋果日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警告說,對所有新興經濟體來說,最大的夢魘是資金忽然大量流走,一方面令外債變得難以負擔;另一方面令本地金融體系周轉不靈並導致實體經濟受損,隨時陷入嚴重衰退。

文章說,雖然以體積而言中國已不能算是新興經濟體,但以體質而言中國卻不會比新興經濟體好多少,特別是中國(共)政府一直實行外匯管制,企業及個人習慣穩定的外匯環境,一旦環境有變特別是匯率不再穩定,企業及個人很容易出現恐慌情緒,爭相奪路而逃以保護本身及企業的資產不受匯率貶值侵蝕。從八十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到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及俄羅斯債務違約,這些金融災難的引發點都是資金突然流失。



from 澳洲新聞網 » 情系中華 http://ift.tt/2jTJD9E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